蛐蛐罐量化数据对比实验之四
本帖最后由 蛐蛐一号 于 2020-1-19 22:20 编辑今天的测试,以测试盆体表皮功能为主,其他小细节进行附带测试,见仁见智。
测试对象A
超大年份的北盆,刀切底。
泥质不错,包浆厚足。
已严重风化,内外表皮均严重缺损,敲击声“剔剔”的响。
搪底也已经严重老化,翻砂。
盆盖合的不是很严实。
内置水碗。
测试对象B
大年份的北盆,重茶老。
目测胶泥材质手捋,泥质较软。
内外表皮均完整,有一层顺滑光亮的包浆。属于很多人喜欢的“瓷皮糠胎”类型。敲击声“踏踏”的响。
慢吸水老底完整。
盆盖合的还算严实。
内置水碗。
明天出结果。
{:3_292:}{:3_294:} 期待中……真喜欢你的实验{:1_201:} 老南盆 发表于 2020-1-20 15:58
期待中……真喜欢你的实验
谢谢,这个实验会无限进行下去,我为此买了很多罐子,各种类型的。 无私奉献,辛苦了!{:3_292:} {:3_292:}{:3_292:}{:3_292:} {:3_292:}{:3_292:}{:3_292:} 佩服你的钻研精神。建议水池放盆内一周后再测,另等天热空调制冷时再测一次。期待结果,这些数据对我养虫帮助很大。谢谢。 爱虫爷 发表于 2020-1-20 20:20
佩服你的钻研精神。建议水池放盆内一周后再测,另等天热空调制冷时再测一次。期待结果,这些数据对我养虫帮 ...
天热的数据也很有意思的,只是我以前经常测着玩没有整理。
以后我会长期更新的。 蛐蛐一号 发表于 2020-1-20 16:20
谢谢,这个实验会无限进行下去,我为此买了很多罐子,各种类型的。
我以前做过盆的酸碱度试验。 本帖最后由 蛐蛐一号 于 2020-1-21 18:26 编辑
结果出炉。
温度:
室内 14.1
风化罐 13.9
瓷皮糠胎14.0
温度问题已经可以定论。无需再讲。
湿度:
室内 82.9
风化罐 78.8
瓷皮糠胎84.9
总体看来:两个罐对环境的控制各有千秋。
试分析:
风化罐比环境低了4个湿度。
罐子表皮风化也好,糠也好,快吸水底也好,(甚至翻砂了)
如果环境湿度尚可的情况下,则罐内并没有想当然中的那么抽湿。
他甚至不如一个密闭性好的含食品级熟石灰的三合土搪底北罐抽湿(见实验1)
因为它的缺点也正是它的优点,风化盆透气性是很明显的。环境湿则它不干。
所谓透气性,其实就是和外界湿度交换的能力。
瓷皮糠胎比环境高了2个湿度。可见此罐的透气性也还不错,当然了它是另外一个路线。
(以实验三的全瓷鸡儿邦硬的大山东来对比看,瓷皮糠胎的路线是略正确的。)
此次单例中,瓷皮糠胎的保湿能力比风化罐高出6个湿度。
可见两者性能的实际差别最大化后也不是那么可怕。
当然,这种类型的实验还缺乏早秋,中秋,高温,低湿,等各种环境的综合对比。
这都是以后要做的,暂且先管窥一番吧
那么比如晚秋,空气湿度低,只有30-40 。这个情况下的抽湿可以模拟吗, 我觉得会更有说服力, 因为空气湿度大时, 双向互动,看不出, 如果单向迁移,看看罐子是否有不同效果。谢谢 rico 发表于 2020-1-22 08:27
那么比如晚秋,空气湿度低,只有30-40 。这个情况下的抽湿可以模拟吗, 我觉得会更有说服力, 因为空气湿 ...
可以模拟,在整理箱里放大量干燥剂,我回头实验。 {:3_294:}{:3_29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