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蛐一号 发表于 2020-1-21 22:11:34

蛐蛐罐量化数据对比实验之五

    这次的实验比较简单:搪底对薄壁南盆的大致影响
    实验对象是一对我比较喜爱的普通南盆,南窑花家。

    闲话喜爱的原因:
    这两个盆是在闲鱼上从苏州和上海两个地方分别购入。
    两个盆都有一模一样的轻度茶老,盆的外壁都用红白油漆写了一个数字。
    字体和油漆还有写的位置都一样。(被我用棉签蘸稀释剂慢慢擦掉了)
    其中一个有约2厘米很厚的三合土搪底,吸水不快不慢;另一个为光底,有一圈搪底后又撬掉的痕迹。
    两只盆的处理方式疑似出自同一个原主人,不知因何经历辗转两地,又凑到我手成对,此一闲趣也。

   对象A
   几十年旧盆,南窑花家。轻度茶老,2厘米厚三合土搪底。

   对象B
   几十年旧盆,南窑花家。轻度茶老,光底。

   






   




浦金光 发表于 2020-1-22 13:53:25

{:3_292:}{:3_294:}

蛐蛐一号 发表于 2020-1-22 16:29:04

实验5结果出炉



温度:
环境 14.3
搪底南窑花家 14.2
光底南窑花家 14.2


铁一般的结论,不再赘述。


湿度:
环境 85.1
搪底南窑花家 82
光底南窑花家 83.7


湿度数据符合之前的几个推论。

1.因南盆薄壁和材质的透气性好,故而和环境湿度的差距很小。
(这一条怕是不符合很多南方虫友的想当然常识)

2.搪底比光底的抽湿能力略高;搪底具有实际抽湿能力。具体程度也许取决于石灰的含量(暂推论)。


细节:
昨夜突然下了一场大雨,导致养房平均湿度达到85%
可见下雨确实是可以室内影响蛐蛐的饲养湿度。


从三条温度曲线可以看出,即便外界温度起伏严重,但蛐蛐罐内部的温度变化趋于平缓。
这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温度缓冲:只能缓冲掉温度起伏的陡然性,无法缓冲升降的必然性。
无论有无搪底,两个蛐蛐罐的温度变化曲线一模一样,十分平缓。


从三条湿度曲线可以看出,即便外界湿度起伏严重,但蛐蛐罐内部的湿度变化也趋于平缓。
然而,有搪底的那只盆,曲线起伏比无搪底的更加平缓。

这又证明了之前的推论----------------
3.搪底可以让盆内环境湿度的变化更加缓和。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20-1-22 20:51:26

蛐蛐一号 发表于 2020-1-22 16:29
实验5结果出炉




完全跟我以前的相关知识储存相符。谢谢实验分享!厚盆,搪底,并浆N次、浆工到位,对盆内湿度变化的缓冲效果更好,特别对空调养房的抽湿缓冲作用。{:3_280:}

孙虫迷 发表于 2020-1-23 07:52:21

这个实验比较严紧科学有说服力。{:3_292:}

浦金光 发表于 2020-1-26 11:43:16

再做做光底盆和垫纸盆的测试,就更好了

秋兴---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1-30 11:07:15

{:3_294:}{:3_292:}

rico 发表于 2020-2-17 08:58:46

你好, 去年有这一种现象,不知可否模拟实验解惑。
秋天干燥,我出差一周, 放同样的水碗, 砸底的盆回家时,水碗虽干,但是蟋蟀神采很好。差不多同样的盆,没砸底的,虫干的须弯了。
猜想是当环境很干时, 底可以将之前储蓄的水份 反补盆内。
不知道能得到验证吗。

辛苦楼主,谢谢

蛐蛐一号 发表于 2020-2-22 13:41:56

rico 发表于 2020-2-17 08:58
你好, 去年有这一种现象,不知可否模拟实验解惑。
秋天干燥,我出差一周, 放同样的水碗, 砸底的盆回家 ...

这个要看看盆的材质,南盆北盆?什么样的有图片吗。

lyh 发表于 2020-5-22 11:09:11

这个实验有说服力

秋盼-虫趣 发表于 2020-7-30 17:01:45

好久没上网了。看到您这样的贴子,真心感受到了您的用心。{:3_292:}

早晨的雪 发表于 2020-9-18 17:35:21

技术贴要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蛐蛐罐量化数据对比实验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