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光色,凭经验判断
本帖最后由 qqisqq 于 2020-9-30 13:12 编辑摘录蟋蟀颜色与光的秘密,敬亭山,2015,09,09.------野地的定色在秋分至寒露间。实践证明,虫色泛变时间长,定色晚,是体质好的表现。【秋分15天,寒露15天】,少数斗蟋颜色可以在一个晚上变得面目全非令人大吃一惊。但是还有少数斗蟋到晚秋都---毫不转色,其实它是武林高手。色纯的斗蟋---一目了然。而色混的就----难以捉摸。【色浓,即色纯的一种】色浓加色纯的含义是,翅心没有膏药迹,整个翅膀没有白肋。包扎紧。【所有的动物在发育不全的早期阶段,发育不全使原生质干燥了就成为白肋,白线,白膜。】蟋蟀头皮见光称为升光。虫的体质变差,升光就减少,而身体则见水光或者油光。大腿光亮而且柔和细腻为蜡光。大腿光一般,又有黑色的细线一样的光泛出,称为病青光。宝光------背腹部,衣翅部都有光,含畜而强,各个方向都有光则为宝光。如果早秋收虫,当在子夜观虫,因为,白天通体无光,子夜却有宝光的为强者。如果宝光很强大,就产生毫光,毫光可以使周围的物质产生衍射【蟋蟀中的神】
好贴!能注意到色和光,楼主也是高手了.好多虫友只注重三大,头大,牙大,拍子大.但很少有人注意到三光,水光,油光和蜡光.色么!当然也有三色啦,淡色,深色,和浓色!{:1_189:} 学习{:3_280:} 没看懂,没有理解。 {:3_292:}{:3_292:} 吴中勇士 发表于 2020-9-29 13:25
没看懂,没有理解。
碰巧,刚才网友的文章与图片,两只上风小虫,有一只虫在打胜后却不吃食,而且,照片就是打斗后拍的。这几张照片是解释-----敬亭山-----的文章里的内容。这几张照片就是现实的教材。 虫色与色光对秋虫有意义,对仿秋及白虫没有意义。。
{:3_292:}{:3_292:} 请问敬亭山的文章哪里有看,谢谢 技术贴要支持{:3_292:} 不是绝对的。{:3_279:} 酱油王 发表于 2020-9-29 17:17
请问敬亭山的文章哪里有看,谢谢
刚才,在360搜索i,蟋蟀颜色与光的秘密。立刻又找到了这篇文章。 铠甲凝霜 发表于 2020-9-29 14:46
虫色与色光对秋虫有意义,对仿秋及白虫没有意义。。
当然,这里只是经验,既然是经验,那就只表达了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如果网友对于------------仿秋及白虫------------------------------生命过程有心得,那嗮出来让网络也会广泛的流传。 学习听讲~{:3_294:}{:3_292:} qqisqq 发表于 2020-9-30 13:17
刚才,在360搜索i,蟋蟀颜色与光的秘密。立刻又找到了这篇文章。
找到了,谢谢 学习了。{:1_190:} 学习了!{:3_293:} 学习听课{:3_294:} 已用光谱定律来研究了,不是一般层面,真厉害。{:3_279:} 铠甲凝霜 发表于 2020-9-29 14:46
虫色与色光对秋虫有意义,对仿秋及白虫没有意义。。
对,老师这话说的真对.光分,水光,油光和蜡光,色么就不多说了.三光中唯蜡光最赞.我说的对不对{:1_203:}这可是多年战斗下来的宝贵经验啊{:1_208:} 真不知道这俩可算蟋蟀的宝光和毫光。{:1_178:}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20-10-1 14:33
真不知道这俩可算蟋蟀的宝光和毫光。
子夜观虫,这么多虫友,有几个真正的有过-----------子夜观虫。如果不用光去照虫,而虫自己有光,谁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山海经里判别那个动物有神,就是自己会发光。 qqisqq 发表于 2020-10-3 00:24
子夜观虫,这么多虫友,有几个真正的有过-----------子夜观虫。如果不用光去照虫,而虫自己有光,谁有过 ...
不满说,理虫经常过子夜,但关灯看虫,到是从来没有过。都在说,肉眼能看到的是蛐蛐的反射光。蛐蛐自身会发光?还是头次听到。长知识了!是否需要研究、了解一下,萤火虫和蛐蛐自身会发光机理了?{:3_280:}
本帖最后由 铠甲凝霜 于 2020-10-3 19:58 编辑
学习。。{:3_280:} 哈…原来萤火虫是神物啊!以后捉虫不带手电了。蟋蟀在没有外光源的情况下是没光的,当然不排除它吃过萤光的东西会发光,这和好坏没关系,子时观虫听叫对资深玩家是基本功,没有外光源包括月光在内,连虫在那里都看不到。蟋蟀在有光源或弱光源的时间会反射光,反射光的强弱和形状及部位倒是可辨虫的好坏,又在于光源种类,白炽光有偏色,萤光灯失真,自然光最保真。蟋蟀反射光的原理和蝴蝶翅膀是一个道理,随光源和角度变化而变化。蝶翅上是有毛鳞片的,蟋蟀身上也是一样的,人身上也是的,道理很简单,人发质地好粗壮则毛鳞片大而全,头发看上去就光鲜有形,哪有那么玄,弄得我等后学未进的云里雾里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