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关于秋白误区的纠偏(二)
错误二:白虫比秋虫耐打,力气也比秋虫大战斗中经常看到白不管被秋怎么打都不别头,最后秋被白狠狠两口落荒而逃。很多人认为秋这么打白都不退,白只一口秋就败了,于是得出以上结论。这个现象要分几层看,
第一层原因,我个人认为是主要原因,即白虫的六足包括爪花使不出大力,因为身体无法用强有力的六足固定,决定了它在战斗中拥有很强的卸力能力。当它受力时很容易将身体弯曲缓释掉对方的大部分力量。没有极强瞬间爆发力的秋虫(非上品蛐蛐)在消耗战中逐渐打光体力,慢慢出现产生动作迟缓等症状,最终被白虫抓住战机一锤定音。
第二层的次要原因:秋虫的敏锐度一部分是大自然养成的习性,一部分是遗传基因中与生俱来。敏锐度既包括了进攻的速度,也包括了逃跑的速度,当它感受到有危及生命的威胁时,出于生物本能,它的遗传基因告诉它越早逃跑生存率越高。那么白虫呢,首先没有优胜劣淘的环境养成逃跑习性,其次逃跑的遗传基因也在高代数中慢慢退化,昆虫这么小依然能保持物种的存在,主要得益于惊人的繁殖力和极快的进化力,这个进化力是通过遗传逐代改变的,所以昆虫的遗传非常快而显著。很多人说秋虫有灵性聪明,白虫傻大个,是,现实中真正聪明的人是能不打架就不打架的,但是傻子就不同,他敢跟你死磕。
白虫能一口致命的原因在于口门的力量,通过人为干预后它们从小在营养结构的摄入上更为高级。另外一点是,白虫的迟钝导致它们一般都是先挨打,后发制人,当它们能夹住秋虫了,秋虫多半已体力耗尽,萌生退意。
这么说秋虫岂非毫无机会?其实也不尽然,秋虫最大的优势如同李小龙的截拳道,贵在以快制胜,这个快不是上去一顿乱打,而是合钳快,落点准,白虫只有一个口门能发重力,秋虫是全身发力,一瞬间能爆发出的力量远胜过白虫,拥有这种能力的秋虫往往是叼牙尖,抖一抖,也就是我们说的电!警!棍!
普天之下无敌的虫,是靠力量撞退对方,直接用力量撞击触发对方的生物回避机制,一瞬间传递给对方我的力量胜出你十倍的信号,这是无口胜有口,等级差距超过三级才会有,寻常人数年一遇,可遇不可求。弹弹卵泡和隔笼伤的不作数,千万不要当真,出去轰个大卵被人家弹一记,年年有这种玩笑。
其次一等是电!警!棍!、叼牙尖。这类斗法是双方力量没有悬殊到天差地别,需要进口格斗,但一方在速度和力量上占据明显上风,蟋蟀格斗中真正的咬法是双方都奔着对方牙尖去,现实中多半看到的都是进满口,进满口往往是差一类的虫,他们的速度和临场反应不足以发出最佳斗口。很多人要问,我看大场里都是牙根插到底的满口,难道人家都差虫?这是两虫体力下降的表现,体力一旦下降格斗能力就下降,除了牙齿硬度还保持原有等级,剩下所有等级都下降了。所以白虫并非比秋虫耐打,而是白虫脚下虚浮,不容易受力。99%的秋虫口门力量一定输给白虫,这是营养导致的,但能爆发出的瞬间力量能远胜白虫,前提它是有爆发力的虫。一定要区分出力量和爆发力之间的区别。这个就好比握力和拳力的区别,握力是单纯的手劲,拳力是全身的力量和爆发力,手、臂、肩、腰腹是一个系统的发力,秋虫在这一点上是远胜白虫的。真正高级的秋虫可以把白虫当傻子一样打,让白输得很窝囊很窝囊!
未完待续~接下来我依然会系统的纠正以往我个人对秋白的误区,相信也是许多人会犯的观念性错误!
先顶,得空再慢慢逻辑。。 这个思考有启发...... 白虫营养不缺,对耐力有帮助的。就如南方虫的耐力好于北方虫。 秋白各有优势。白虫不只是口力。内容太丰富了。{:3_289:}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