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帖]清末至今北京的知名"罐家"
<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清末至今北京的知名"罐家"</STRONG></FONT></P><P align=left><BR><BR> 从清末到本世纪90年代,北京的育虫罐家很多,层出不穷.一批老罐家不在了,又接上一批新罐家.孵育冬季鸣虫,份油葫芦,蝈蝈,蟋蟀的技术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还有所发展.清末罐家蛐蛐赵(赵子臣之父)与二陈是当时份虫的两大罐家,在京城居领先地位,份蝈蝈,油葫芦等很有名.后来接班的下一代有四面陈,长腿王等.北京民国时份虫的"罐家"突出者主要有两家:一个是唐坊胡同的李四;一个是北城旧鼓楼大街的赵子臣.这两家份虫量最大,影响也最大.据说以后的寇双堂还曾在李四家帮工学徒,后在南城四平园自己另立门户发展起来.<BR><BR> 二三十年代有赵子臣,杨永顺,徐十,润瘸子,杂合面文子,麻杨等,后续的有大祥子,小祥子,寇二(寇双堂),寇三,小梁子等,再往后有怯郭,王更子,戴八等.由于这一批批罐家虫贩寿长不等,有的愈搞影响愈大,有的仍未去世但半路改行,故在各罐家先后次序上不是很严格.<BR> <BR> 到了五六十年代的知名罐家有:北京第一大罐家仍是赵子臣,在蟋蟀界影响深远.其次是寇家寇双堂,在南城四平园,份的蟋蟀,油葫芦,蝈蝈个头大,人称"海南子",可惜在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绝种.第三个罐家是大祥子,住在安定门外贤孝牌,份虫盛历史较长,后中煤气过世.再次的有大卢(卢锁),小蓝(蓝玉春),均住在南城与宣外;麻鞭儿,真名叫王德财,住黑窑厂,常在果子巷摆摊,所卖的油葫芦有一段时间个头很大,牛街还有白家份虫.<BR><BR> 到八九十年代,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新的罐家,冬虫爱好者的队伍也日益壮大,推动着中国蟋蟀文化的历史长河不停前进.北京份虫的大小名家不只几十份,后期之秀较突出有南城孙玉良,他近年份出的蝈蝈个头大,膀子长,在北京可称头一号.他份的油葫芦多出大翅,产量大可称京城罐家之首.还有徐建国份的蝈蝈,油葫芦 蟋蟀个头皮色鸣叫在时常上数一数二.其他的如寇家后代寇艳琴的爱人薛志远,份虫世家之后白文亮,蓝玉春之后蓝印柱,菜市口的刘宝树等人份的蝈蝈也不错,还有广外的李振芳专份油葫芦.(摘自吴继传:蝈蝈,蟋蟀经谱)</P> 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