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红旗 发表于 2009-3-16 11:24:43

[分享]看看这些斗蟋蟀的玩意儿

<DIV class=title align=center><STRONG>看看这些斗蟋蟀的玩意儿</STRONG> </DIV>
<H5></H5>
<DIV class=subtit> </DIV>
<DIV>
<DIV ><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1-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2-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3-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4-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5-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6-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7-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8-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9-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10-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11-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12-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13-1-A13.resbrief.jpg"><BR><BR><IMG src="http://image4.idoican.com.cn/filedata/488/2008-11-23/cnmlfiles/nt.D320200jiangnanwb_20081123_14-1-A13.resbrief.jpg"><BR><BR></DIV>  “玩虫一秋,玩盆一世。”记者日前采访无锡市蟋蟀协会崇安分会的斗虫活动,方才得知,这些可爱的虫友们除了捉虫、养虫、斗虫,平常里摆弄、玩赏各式蟋蟀用具,也有不平常的乐趣。在我国丰富博大的收藏文化中,各种“虫具”的收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门类。即以“投资”而言,2003年以18万元成交的明代宣德“青花鹰雁纹蟋蟀罐”,在2004年的拍卖中蹿升到了200万元。而前不久,苏州制盆名家袁中华的一只盆子也售出了18万元的高价。
<p>  为了解这门独特的传统器玩,日前在马迎龙先生安排下,该会部分会员汇聚一堂,向记者展示了一些宝贝。
<p>  南派大家出苏州
<p>  古盆名罐学问大
<p>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斗蟋蟀的人最看中的是养蟋蟀的“盆子”(北方人爱称“罐”)。蟋蟀盆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盛于元明。虽然达官贵人取各种奇珍无所不用其极,但真正的玩家还是认为“泥盆”最佳。在无锡一带,又尤喜用苏州陆墓所产之物。据《吴门表隐》一书载,“陆墓”之盆明代即非常有名。陆墓乡距苏州娄门外五里许,因三国时吴国名将陆逊墓在此而得名。陆墓镇西侧有个御窑村,素以精制砖瓦闻名,所制砖瓦具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特色。唐宋时因风行斗蟋蟀,陆墓镇御窑村也有了烧蟋蟀盆的小窑。其制作精选河底泥料,精心制坯,烧出的蟋蟀盆有乌、黄、白、青等色。出窑后还放在红茶水或河泥中浸泡,使泥盆吸足水分,故制成的蟋蟀盆透气、密闭性好。故宫里铺设的“金砖”也是此地用同样原料生产。
<p>  改革开放后,陆墓恢复蟋蟀盆制作,几乎户户生产,“袁氏堂澄泥蟋蟀盆”更是名闻四方。近年来涌现袁中平、袁中华兄弟,蒋泉林、叶逢春等一批名家好手。其中又以袁中华最为著名。袁氏生于1973年,是著名制盆名家袁舜达之子,陆墓镇最年轻的制盆高手。自小耳濡目染,学得一手祖传绝艺,又融合了不少当代工艺。其蟋蟀盆古朴新颖,十二生肖盆、天落提盖盆、直口双底双盖盆、腰鼓槽扣盆、八角盆、竹节盆举不胜举。只只色泽柔和、干净细腻、光洁均匀、线条流畅,尤其注重各部位的细节处理。最大的特点在盆盖盆身全面接触,其精密程度在当今无出其右。
<p>  传统蟋蟀盆把玩,与紫砂壶相仿,推崇素质,在无数人的摩挲玩赏中见其光洁。但近年亦开始讲究镂刻书文图画。崇安分会的武寿兴,是一位的哥,由玩蟋蟀而玩盆。八九年前开始尝试用钨钢刀在袁氏的盆上雕花刻字。他没有学过美术,但在不断把玩探索中,竟也自成一路,在玩虫圈里小有影响。
<p>  
<p>  古盆名罐学问大
<p>  民间的养虫器具上升为达官贵人、纨绔子弟的玩物后,就有文人参与制作。泥土捏成的小钵,慢慢变为能工巧匠技艺的载体。30出头的阎冶琛是圈里收藏老器具,并对此深有研究的“学问人”。他自高中时即开始老虫具收藏,足迹遍及江南一带,目前已有各种收藏品近800件。他的本行是计算机工程师,可说起典故来,许多高年资虫友都要安静下来。
<p>  据小阎介绍,南宋坏宰相贾似道(1213~1275)是养蟋蟀的老祖宗,亦是发明泥质为养器的开山鼻祖,他的《促织经》是流传下来的第一本蟋蟀著作。镇江博物馆里藏有出土的宋代过笼,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斗蟋蟀器具。清中期以后,蟋蟀罐才和当时的许多工艺品一样,开始追求繁复装饰、精雕细刻,日趋贵族化。由于南北两地气候的差异,导致两地对用盆养虫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北派显浑厚凝重之感,南流呈细腻多姿玲珑。南北两家制盆高手辈出,各显神通。陶艺品保存不易,几百年的风雨变幻,能保存下来的东西越显弥足珍贵。十年动乱中,“大元百宝盆”、乾隆宫庭玩物、“金丝虫盒”、象牙斗栅、错金镶银的“大明盆”,连同雕刻紫檀盆箱、成套的虫玩杂件被毁无数,至今令虫友叹息。上世纪80年代后收藏勃兴,好的蟋蟀盆也被识货人件件搜捡尽尽,如今要找到一件有历史的称心藏品,已经非常难了。 (汪自力)
<p>  玩虫是小道,玩意真不少
<p>  斗蟋蟀,在大部分40岁以上男性记忆中都有深刻印象。但一般人绝不会想到,这种小小的游戏上升到文化的层面,光是用具就足以令人陶醉其中:罐、过笼、水槽、水牌、探筒、饭板、水匙、饭匙、虫罩、毫戥称、绒球、蛉房……它们一旦从“工具”的实用层面演变到有闲阶层的把玩器物,里面就是微妙无穷。
<p>  蟋蟀器中,罐为大件,一般都是陶制的,多用河泥,南北窑场均有烧造。天津赵子玉制作的蟋蟀罐在清末民初时就值百八十块现大洋。古玩圈上世纪30年代就有“六只子玉(罐)换一对道光窑粉彩龙凤碗”的说法。在蟋蟀罐收藏中,有这样一个排名: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的蟋蟀罐。现在见过真正永乐官窑及赵子玉蟋蟀罐的人寥寥无几。
<p>  过笼,是将蟋蟀过盆“搬家”时用的器具,一根手柄插在一个两头通的筒上,再用一个绒球把虫赶进去。但这么小的东西上如果精雕细刻,加上许多工艺会是什么样子?崇安分会的景小华,因为小时候有在徐秀棠大师家中经历的一段特殊岁月,加之心灵手巧。这些年斗虫之余就用黄花梨、黄杨木做起了过笼,上镌微刻的松鼠、葡萄之类花饰,已有相当功力。
<p>  水槽又名水盂,更雅的名字叫“秋池”,是给蟋蟀喂水的;饭板、一个小小瓷板,给蟋蟀喂食的;探筒,又叫草筒,收放斗蟋蟀专用芡草的。这些原本再平常不过的器物,一旦玩家选用玉、瓷、竹、木等不同材质,配以种种传统文化意寓的精雕细琢,就有了审美价值。</DIV>
<DIV class=contentWrap style="COLOR: #000000">注:网络收集。</DIV>

王春太少 发表于 2009-3-16 12:33:10

745995129 发表于 2009-3-16 21:46:14

jasonchen 发表于 2009-3-22 18:55:33

都是好东西啊.....

好好的 发表于 2012-12-16 20:56:39

{:soso_e16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分享]看看这些斗蟋蟀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