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西泠“入门课” 让你既懂黄宾虹又能操盘《夜山》
<DIV><H1>西泠“入门课” 让你既懂黄宾虹又能操盘《夜山》</H1>作者: 李忠、傅一览 出处: 杭州网-杭州日报 发布时间:2009-07-10 08:35:14<BR>
<HR SIZE=1 noShade>
</DIV>
<DIV >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TR>
<TD>
<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narts.net/uploadimages/cweb/news/2009-07/2009-07-09/59.jpg"></DIV> 北山路,栖霞山庄。 <BR> 上午9点,这个离西湖不到百米的宾馆里,有着和景区不一样的气氛——一个暑期培训班正在上课,临时设置的50多张课桌椅密密排着,座无虚席。 <BR> 杭州的夏天暑气很重,大把的知了在树上唱着歌,喧闹得很,但23岁的庄蕴显然没有受到打扰,这个美院艺术鉴定系的2年级研究生坐在教室最后一排,习惯地转着手里的笔,双眼紧盯着投影仪。 <BR> 与大多数已过而立之年的“同学”相比,她显得稚嫩却很淡定。 <BR> “讲课内容还是比较专业的,如果没有一点美术基础恐怕听不懂,你说是吗?”她跟同桌的师兄小声议论了一下。 <BR> 培训班有一个很长的名字——“艺术品鉴藏与经营从业资质培训”,提供艺术品行业从业基础知识的培训,考试合格者获得证书。简单地说,就是为杭州的艺术品行业设定一套入行标准,尝试推出这个城市专属的艺术品市场“从业身份证”。 <BR> 除了接纳专职从业人员、藏家外,为期半个月的培训特别照顾一类人群——应(历)届大学毕业生,尤其是美术类专业院校的毕业生。 <BR> “我们做的是一件没有先例可循的工作,在目前艺术品行业从业法规还不完善的时候,从资质培训着手,尝试为大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这条路的大门,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的帮助。”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主任叶子说。这个久负盛名的学术社团下属的评估中心,正是培训班的组织方。 <BR> 只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与需要刁钻“眼力”、动辄以百万元计算的文化奢侈品消费,是如何画上等号的呢? <BR> 调查 <BR> 从业近万人年成交额过亿 <BR> 会“烧菜”不等于是“营养学家” <BR>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浙江艺术品市场的现状。 <BR> 随着全国艺术品行业的迅速发展,从本世纪开始,浙江的艺术品交易进入一个黄金期。仅杭州来说,在历史赋予的独特文化底蕴背后,这个城市留存下大量优质书画、瓷器作品,资源丰富。而江浙一带发达的民营经济,则为艺术品市场源源不断输入舍得一掷千金的客户,及雄厚的资金。 <BR> 相对的,为了满足这个市场,行业内部开始发展。初步测算,全省艺术品从业人员有近万人。仅杭州,除了“江南第一槌”西泠印社拍卖公司外,艺术品拍卖公司约有29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15家)。此外,活跃着大大小小100多家画廊及10余家艺术品收藏市场(商城),年成交额过亿。杭州已成为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 <BR> 然而,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就整个市场发展分析,业态发展并不均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一。 <BR> “市场的下游已经培育得相当成熟,交易量很实在,行业内部也从来不缺少实战家。屡败屡战、愈战愈勇的藏家和老板们有着一等一的眼力和魄力,哪怕是走进吴山通宝城、岳王艺术城,各中高手看画也是一拿一个准。但问题是,如果市场是一家餐馆,里面有许多会炒菜的大厨,却走不出一个营养学家,甚至餐厅经理也很缺。” <BR> 培训班有一个很长的名字——“艺术品鉴藏与经营从业资质培训”,提供艺术品行业从业基础知识的培训,考试合格者获得证书。简单地说,就是为杭州的艺术品行业设定一套入行标准,尝试推出这个城市专属的艺术品市场“从业身份证”。 <BR> 除了接纳专职从业人员、藏家外,为期半个月的培训特别照顾一类人群——应(历)届大学毕业生,尤其是美术类专业院校的毕业生。 <BR> “我们做的是一件没有先例可循的工作,在目前艺术品行业从业法规还不完善的时候,从资质培训着手,尝试为大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这条路的大门,为他们提供就业、创业的帮助。”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主任叶子说。这个久负盛名的学术社团下属的评估中心,正是培训班的组织方。 <BR> 只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与需要刁钻“眼力”、动辄以百万元计算的文化奢侈品消费,是如何画上等号的呢? <BR> 调查 <BR> 从业近万人年成交额过亿 <BR> 会“烧菜”不等于是“营养学家” <BR>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浙江艺术品市场的现状。 <BR> 随着全国艺术品行业的迅速发展,从本世纪开始,浙江的艺术品交易进入一个黄金期。仅杭州来说,在历史赋予的独特文化底蕴背后,这个城市留存下大量优质书画、瓷器作品,资源丰富。而江浙一带发达的民营经济,则为艺术品市场源源不断输入舍得一掷千金的客户,及雄厚的资金。 <BR> 相对的,为了满足这个市场,行业内部开始发展。初步测算,全省艺术品从业人员有近万人。仅杭州,除了“江南第一槌”西泠印社拍卖公司外,艺术品拍卖公司约有29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15家)。此外,活跃着大大小小100多家画廊及10余家艺术品收藏市场(商城),年成交额过亿。杭州已成为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大艺术品交易中心。 <BR> 然而,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就整个市场发展分析,业态发展并不均匀,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一。 <BR> “市场的下游已经培育得相当成熟,交易量很实在,行业内部也从来不缺少实战家。屡败屡战、愈战愈勇的藏家和老板们有着一等一的眼力和魄力,哪怕是走进吴山通宝城、岳王艺术城,各中高手看画也是一拿一个准。但问题是,如果市场是一家餐馆,里面有许多会炒菜的大厨,却走不出一个营养学家,甚至餐厅经理也很缺。” <BR> 陈振濂,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浙江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他打了这样一个比方。他说,目前活跃在市场上的许多中介机构,其从业人员大多从藏家、爱好者发展而来。他们靠实战获取经验成为行家,并且注重结果,但这个市场缺少可以分析其运作规律、带领其提升的复合型人才。 <BR> “据我所知,杭州运作得比较好的拍卖公司老板几乎都不是科班出身,有少数操盘手仅为民营企业家。而科班出身的人员,基本集中在国有的文博单位,活跃在市场中的很少。”叶子证实了这个观点。 <BR> 10年肯定出不了一个鉴定家 <BR> 但可能出一个“管”鉴定家的人 <BR> 而另一方面,拥有理论知识的艺术类科班生们,也和其他大学毕业生一样,要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就业。 <BR> 从理论上来说,艺术类特别是纯美术类的专业招生人数很有限,比如浙大艺术学院,本科类国画、油画一个班控制在20人以下。以往,这类学生多进入大学、中学当美术老师、进博物馆解决就业,但随着高校专业的增多,这些缺口很快被填满。于是,有的学生选择去大公司当绘图类技术员;有的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却想留杭,就在校外租房子教人画画开展考前培训。只有极少数的人继续走纯艺术道路,慢慢地画并且有所成就。 <BR> “我的第一志向是去博物馆,但这样的机会很少,所以在充实自己的同时希望找到更多的路。”在被问到为什么要来参加培训班时,庄蕴的回答很诚恳。 <BR> 火热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让政府部门和大学生看到了新的平台。 <BR> “用一个培训班,花上5-10年积累,培养一个艺术品鉴定专家,当然不可能!但是,培养出一批复合型管理人才是大有希望的。”陈振濂说,与艺术品鉴定、收藏不同,艺术品经营行业的入行门槛并不高,掌握理论知识和功底的大学生比爱好者更容易上手,而在获得就业机会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积累客户和人脉资源,寻求创业的机会。 <BR> 听专家的,也听行家的 <BR> 让你既懂理论又知实战 <BR> 这个首次开课的培训班现有学员50多人,6成是从业人员,1成是藏家、爱好者,而其中的3成来自各个院校的大学生。对于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来说,教什么、怎么教是一个值得推敲的学问。 <BR> “我接触过一些艺术类院校的大学生,功底很不错,但一到拍卖现场就茫然不知所措。他们能看出画作的好坏,但是分不出真伪;他们能讲出画作的典故,却连如何卷画都不会;他们能懂得黄宾虹,却不能为《夜山》操盘。” <BR> 叶子说,针对这些问题,培训更强化实践操作的能力。比如,采用“专家+行业,理论+实践”的模式。培训班邀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单国霖、钟银兰等专家,也请一些大型拍卖业的行家讲授实践技巧。讲授中国书法、绘画发展的历史,也传授书画鉴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TD></TR></TABLE></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