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数千个配方南宋官窑薄胎厚釉瓷器“再现”
<DIV><H1>数千个配方南宋官窑薄胎厚釉瓷器“再现”</H1>作者: 田晓晋、王振宇 出处: 青年时报 发布时间:2009-07-04 00:29:12<BR>
<HR SIZE=1 noShade>
</DIV>
<DIV >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87%" bgColor=#f3f8f8 align=center>
<TR>
<TD colSpan=2>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TR>
<TD>
<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cnarts.net/uploadimages/cweb/news/2009-07/2009-07-02/200972205621.jpg"></DIV> “世界上最美丽的谜团,由我们攻破了。”说这话时,郦越宁十分开心。 <BR><BR> 郦越宁,杭州民生陶瓷公司南宋官窑研究所所长、杭州市工艺美术大师。他和他的团队,让南宋官窑“再现”。 <BR><BR> “薄胎厚釉”技艺失传 <BR><BR> 南宋时,都城临安,在皇宫附近的凤凰山上,匠人取土,建起官窑。这些土叫瓷土,也叫紫金土,杭州独有。用它做出的青瓷,青色格外深沉。 <BR><BR> 来自北宋官窑的技术人员,糅合越窑青瓷技艺,使南宋官窑成为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神话。 <BR><BR>宋末,外族入侵,工匠流离失所,南宋官窑青瓷技艺最终失传。最美的谜团,就是南宋青瓷留给后人的谜团。 <BR><BR> 南宋官窑青瓷,基本结构是薄胎厚釉。两三毫米的釉,如何挂上胎?胎的每边都要涂两层釉,多层釉彩又是如何在胎上站稳脚跟的?古代工匠把秘密永远带走了。 <BR><BR> 瓷器爆裂产生冰裂纹 <BR><BR> 在烧窑车间,两座铁窑,一堆青瓷。郦越宁突然嘘了一声:“听,瓷器在唱歌!” <BR><BR> 侧耳倾听,果然,有“叮叮叮”清脆的声音。那是瓷器爆裂的声音。 <BR><BR> 胎和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釉面会发生裂纹。这些裂纹,是青瓷特有的。釉面纹路通过工艺的调整,可控裂纹的大小和疏密。 <BR><BR> 南宋官窑多三角状冰裂纹,这很容易模仿。但薄胎厚釉,可导致像玉一样的莹润质感,而且颜色粉青,显得嫩而柔和。而厚胎薄釉的青瓷,外表有玻璃质感,看上去很亮,很轻飘。 <BR><BR> 8年试了数千个配方 <BR><BR> “攻克薄胎厚釉难题,我们10多个人组成的团队,花了整整8年时间。”郦越宁说。 <BR><BR> 捏个造型,上釉,进炉烧,出炉……制瓷,说起来很简单,可原料瓷土和紫金土如何搭配、上釉的工艺、进炉的火候、烧制时间的长短、炉温高低、炉内空气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一切,都跟结果有关。 <BR><BR> 郦越宁老老实实,一个配方一个配方地试。8年,换了数千个配方。那些配方的纸,可以叠成一米多高。 <BR><BR> 他到处开会,每次开会都要认识好多业内专家。宋以后五大名窑,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钧窑,龙泉的哥窑,杭州的南宋官窑,他走遍其他四种窑的古窑址,请教古窑研制人员。肯教的,他就正大光明地学;不肯教,就偷师。 <BR> <BR> 咬牙坚持终现曙光 <BR><BR> 2001年开始攻关,每天,10小时烧窑,10小时冷却。烧出的青瓷,都有很大缺陷。要么缩釉(就是釉彩收缩,露出一块胎体),要么釉彩剥落,要么变形,要么碎胎。 <BR><BR> 2003年的一天,200个出窑瓷器中,有一个小碗,没有一点瑕疵。整个团队沸腾了。 <BR><BR> 可是,同样条件再烧,再没出现完好的瓷器。他几乎要崩溃。但他咬牙坚持。 <BR><BR> 2009年初,曙光终于出现。一两百个出窑瓷器中,开始连续有几个青瓷完美无瑕。最近,情况越来越稳定。 <BR><BR> 有专家表示,薄胎厚釉,只有龙泉古瓷器模仿者,曾达到过这样的工艺水平。但是,他们没有很好地解决多层彩釉的难题。最终,郦越宁烧制的青瓷,跟龙泉官窑模仿者烧制的青瓷,谁更“逼真”,要由专家评定。 <BR><BR> 郦越宁和他的同事,想先把成品率提高,然后,正式请专家出面论证,再向轻工部申请国家级新产品资格。</TD></TR></TABLE></TD></TR></TABLE></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