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点营养物《南盆故事》讲述陆墓镇那些你知道或不知道的人与事
原作:诸葛先生南盆故事之四大名家之前的高手
现在,在这里看贴的朋友,多数是一些老网友了,对南盆的认识也随着网站的成长在不断提高.还是老套路,在我开始忽悠前,先提两个问题,再自问自答.
一:哪些人是四大名家,他们的排名是怎样的?
二:在南盆四大名家之前,各位都知道些谁,和他们有些什么代表作品呢?
说说当今四大名家,我一直这样认为,因为袁中平在1990年到,2003年之间,对南盆做出的贡献,所以即使他再也不做盆了,那他在南盆中的地位仍然是不可低姑的!所以,我想袁中平即使不复出的话,那么他也只少能占头把交椅到,2010年!
第二把交椅在现在这个格局来说,肯定是袁中华当人不让!在做功上那就是四个字!"无可挑剔",这两天我会把今年他为上海蟋蟀协会订烧的一款盆照发给大家看,现在先卖点关子.但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看到这个光版大腰鼓时的感受:"震撼!"
排第三的位子,一直是现在最受争议的一个话题.有很多朋友认为是蒋泉林,但其实在南方大养户里,有无数的苏晓红的追随者!就历史来看,蒋泉林出道早,成名早,做的盆型品种琳琅满目,就现在来看,在旧盆里,他当年为火光汗做的八十大寿纪念盆,和90年代做的对盆:"猛王",直到本世纪做的九龙,大鼓八子,大面盆鹰头,八足八脚,丁矛百平......任何一个都是百年后的传世精品,这一点无可非议!
那么苏晓红怎样呢?上海蟋蟀协会的老会长边文华老先生自己的订烧盆就是苏晓红的素面直口,边老仅过世三年,而苏晓红也只不过做了区区17年盆而已,但这款文华珍玩已经是收藏界一致公认的精品!一共有三个人为边老做过订烧盆,一个是晓红,除了顶盛时期的叶逢春之外另一个就是袁中华,并且在这件事里也有很多为世人所不了解的内容,将会在以后的故事内呢大家分享.苏晓红做过的另一款传世之盆就是上海玩虫名家茅逢双订烧的茅世雅玩,以前我出过一对苏晓红制盆茅逢双砸底的茅世雅玩清水直口,这个盆的泥性好到就是放在桌上不煮不盘,他也会自身泛清起润泽!至于蒋泉林和苏晓红的盆谁更高一些,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我各人认为,蒋的盆包蒋浓厚,而苏的盆更素雅一些,在前文中已述,蒋盆就如一个浓妆艳抹的金发巨乳邦德女郎,而苏的盆则似带着斗笠穿着蓝花布衣凡步裤小红布鞋的江南小镇的村姑,和村姑玩,玩得是情调,和金发巨乳女郎玩那就叫调情.明天我会上传蒋泉林的大面盆鹰头泥坯,和苏晓红的大鹰头泥坯做比较,让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
前面说了不少废话,只是为了满足一些初来我们网站朋友的好奇,也是为了引出下面的话题.
很多朋友会说,在四大名家之前的名家那肯定是叶逢春!,不错,边老早在1995年7月他编写的书籍<蟋蟀经>中的原话就些到:"目前著名制盆高手,首推南窑叶逢春......"可见其在近20年的南盆发展规律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边老还没有写出这本书之前的若干年内,南窑道底谁执牛耳呢?在叶逢春之前又有多少英雄人物呢?
很多比我年龄小的朋友可能就不了解那段岁月了.其实在那段岁月里,有三个人的名字,是能代表南盆的.这三个人分别是,曹正康,袁梓良,俞惠敏.
曹正康的故事是我和苏晓红喝酒批发而来的,当年苏晓红还没有开始做盆,在工厂里上班,但家住陆墓,邻里间不伐做盆高手.而晓红是个好玩的人而且他也是个喜欢蟋蟀和蟋蟀盆的家伙,他在一个朋友家中看到了一套四个,曹正康做的桶鼓飞字盆,盆型秀美,按苏晓红现在的眼光来看,曹正康当时这套盆的功手和泥质及其类似于清邹东帆的鼓盆,而盆盖上的繁写飞子又让人产生无数遐想!(要知道,这句话足有在25--30年之前)苏晓红现在的功手已是海内闻名的情况下,他回想到那套飞字盆依然是神采奕奕.可见曹正康制盆工艺只高超,但是三十年前的曹正康生在齐门外陆墓镇送金桥畔,既没有边文华去订烧他的盆,又没有诸葛会在网站上为其忽悠,酒香也怕巷子深啊!是有一身本领而不能纵横天下是为憾也!
下面是我去年年底出掉的一个25年前天中华蟋蟀用具网是最大的蟋蟀专业网站,我们想在这里开店可以吗协会请曹正康订烧的南盆北烧,(能让天津人放弃柴宗仁,鴜鸿远千里迢迢来苏州问一个农民订烧这样一个盆是曹正康当时盆艺的最好证明!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个25年前的盆,25年前的功手!
曹正康在顶盛时期下海经商走上另一条道路,从商二十年后成为身家六千万的老版.目前在苏州自拥有一个有色粉末生产公司.
第二个人是要说袁梓良.又一个姓袁的是吧,就借这个话题,把袁家门和大家搞搞清楚.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袁家是这样一个关系图:
袁阿招或袁招弟(女)
/\
/ \
袁顺达 袁梓良
/ \
/ \
袁中平 袁中华
而现在的袁永明和袁永清,是中平和中华的外系叔叔,另外,很多人一直认为,清代的袁恒盛是他们这家的祖上,其实,这个袁家和袁恒盛除了都姓袁之外,其他没有一点点关系.
袁中平袁中华,在近二十年已经是全中过玩蟋蟀盆的人耳熟能详的南盆顶尖人物了,他们的父亲,袁顺达,现在依然在陆墓做盆,老宅就在中平家的对面.他的盆十年二十年前是做得不错的,特别是他的一款狮吼鼓也是为玩家所称道的,但是随着年轻人的绝起,袁顺达越走越远了,现在袁顺达在陆墓盆界扮演怎样一个角色呢?----名家做好泥坯要入窑烧了,必须把自几的盆放在窑的中心位置烧,这样吃火均匀,出来的盆色好,所以顶尖名家烧盆要在自己的盆的周围围一圈别的次品泥坯盆,而袁顺达的盆就是扮演这个角色.向顶尖名家提供围边盆现在成为他很大的生活来源.很多人要为,那为什么袁顺达的盆做得那么差,怎么会有中平中华这一对儿子呢?
因为中平,中华有一个做盆一流的奶奶袁招弟,和一个做盆超一流的叔叔袁梓良,袁招弟在陆墓老一辈里是有所耳闻的高手,但是女儿身,而且做得绝大部分盆是寄托款,所以现在很难找到他的遗作,这里就不表了.而袁中平的叔叔,袁梓良则是被公认的叶逢春之前和曹正康有得一比的高手,中平中华幼时做盆的启蒙老师就是袁梓良,中平中华不仅从叔叔这里学到了至精的手艺,更重要的是继承了一颗冠军的心!
2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当时还在苏州火车站卖票的周坚和袁梓良一起饮酒聊盆到深夜才相互话别回家,第二天早上袁梓良全身僵直病逝在床上,享年31岁.当时的袁中平在读高中,袁中华在读初中......
最后一个高手,现在还在做盆,就是俞惠敏
俞惠敏既是蒋泉林的亲戚,(两家有姻亲关系,但我了解不够确切)又可以说是蒋泉林的半个老师,他的成名绝对早于蒋泉林,但是他早年的作品很多是寄托款,当年的盆和曹正康,和袁梓良堪称陆墓三杰,这一点就算是当今的苏晓红说起来也是翘起大母指说:"俞惠敏是真真正正的老前辈了"但是,当20年前南方开始流行卖假香烟时,俞惠敏便投入其中,20年来未做一盆,直到三年前全国严打假烟销售,才金盆洗手,拿起老本行.但当时早已是物是人非,中平中华等少壮派的雄起,蒋泉林,苏晓红,周坚,沈世南,叶逢春,袁永明,放眼四周天下已然改变.六十五岁的俞惠敏当年的地位,和眼前的现状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刹那间划过心头的凉意是我辈所无法体会的......
下面是俞惠敏三年前的作品。
本帖最后由 passlinkin 于 2011-10-28 12:10 编辑
南盆故事之究竟有没有杨鸿兴其人
在我开始忽悠前,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一:杨鸿兴是什么时期的人士
二:杨鸿兴和杨聚兴,杨同兴,等以前被称为杨家将的盆之间道底是什么关系
在当今的做盆人里面,有一个中年人,他的名字叫杨惠根,这个人在南方的现今盆界是一个中游偏下的做盆师傅.但在十年前,他的功手其实和沈世南,蒋泉林也是脚碰脚的.就象我以前学校里还可以考考班级前几名,可十几年后的今天,当以前那些和我脚碰脚的同学现在一个个在地球各各角落开自己的公司抱自己的金发暴乳丝袜MM的时候,我却在烈士陵园旁边的一个陋室里,和我初中的同桌结了婚,卖卖蟋蟀盆,种种蔬菜,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把话拉回来,杨汇根早年做的盆里面有一个章款叫作"杨鸿兴之子,杨惠根造"凭这一点就似乎可以肯定一定有杨鸿兴这个人,而且很多存世的老盆也似乎说明了这一点.但是,事实是有一些不同的!
在民国中后期,有一个家住苏州齐门外陆墓镇的男子在上海开了一个杂货店,这个人从小家里就做蟋蟀盆,但是在民国中后期兵慌马乱,更加上他的盆的做工也不好,很难被市场所接受,所以便不能再以次为生而到上海来发展了.开了个杂货店,生意倒是十分兴隆,很快开起了分店,一家一家.这个杂货店老板的名字叫:"杨小腊"而当时在上海滩他的杂货铺连锁店还是很有名气的,他的这块金字招牌就是"杨鸿兴"!所以说,杨鸿兴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民国晚期上海一个叫杨小腊的生意人开了个杂货店的招牌,和现在的天上人间啊,樱子会所一样,并不是一个女孩的名字,只不过是一个娱乐场所的商标!
在杂货点的生意有一定进展后,杨小腊就又拿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做盆,并且开始钻研一些盆的道道,作为一个有头脑的商人来说,杨小腊当时就理解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在被世人领悟的一个道理,"真正的成功者用不着什么都会,只要让什么都会的人跟着你干就行了,"当时他除了自己做一些盆过引外,还请来陆墓镇上很多做盆做得不错的师傅进入他的盆艺做坊上班,而生产出的所有的盆敲的戳就是"杨鸿兴"
很多朋友要问了,那么杨同兴啊,杨聚兴啊,这些也是品牌吗?杨鸿兴和杨聚兴,杨同兴这三款盆历史上被称为杨家将,我现在没有得到很明确的历史考证,但居我的认识,杨聚兴,杨同兴要么是和杨鸿兴竞争的其他盆艺作坊的招牌,要么就是杨鸿兴盆艺作坊生产的系列产品.(以上仅是各人猜测)但是这一点从很多民国前后的杨家将盆功手和造形十分接近可窥一斑.
前面说了民国后期,那么接下来说解放后发生了什么.先给发家划分一个历史界限,很多玩盆的朋友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民国和解放后的区别.其实,1949年9月30日就是民国,1949年10月1日就是解放后的中华人民共合国.(可以当我放屁,但我知道没意识到这点的人为多数),
所以一个杨鸿兴的盆要明确的区分是民国还是解放后的,是没有意义的!
解放后又发生了什么呢?消灭资本主义,消灭小资,消灭资产阶级情怀.我不知道当时在杨小腊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但我可以明确一点,就是解放后到1966年期间,杨鸿兴这个作坊不存在了,而杨小腊也不是什么老板了,当时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资产阶级!而当时我们伟大的共产党把所有的南盆制者汇聚到一起开办了空前也许是绝后的农村互助工社:"新民五社"......
又过了十年,1966年到了,所有的盆都砸碎,所有的盆,所有的历史,所有几百年来南盆积蓄下来的精髓!全部砸掉!在这十年来,大家都去种地了,都去大跃进了,都去承受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苦难了,南盆消失了,几千年来的南盆御窑,齐门外陆墓镇就这样末落了!......
四人帮推翻后的几年内,很多做盆人有的还是在社团里做盆,一起共产共生,还有一些做盆人开始自立门户,回到几千年来的自产自销的模式上去了.但是经过内战,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南盆的文化已经几乎损失待尽.所有的制盆人当时刚刚脱离文化大革命的束缚,还没有胆量在自己的盆上面敲自己的名字.所以这就是后来大家可以看到在上世际七八十年代南盆只看到寄托款,很少见真人章款的原因.在那个时候,杨鸿兴这个章又出来了,因为无论怎么说这个章款是自民国末年到,1976年初的南盆最响品牌!从这一点来看当时的陆墓人还是很有品牌意识的!大家争相去刻杨鸿兴这个老字号的章,印在自己做的盆底,作为对好收益的一种启福!从这一点历史人文情怀来细细分析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一个蒋泉林的提罐能卖一百二,而梁小龙的大龙盆我十块一个卖了四年还卖不掉的原因了吧.
又过了一些年,有些做盆的开始按捺不住了,最早的是尝试性质的刻自己名字的小纂的章,名字用繁写小纂来刻,敲出来的章象天书一样.但这对于南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做盆人真正的敢于把自己的名字敲在自己做的盆下面.我认为这是很正向的一个标志.由于北罐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的浩劫没有南盆那样惨裂,所以他们的很多文化保留了下来,当今北罐的历史沉淀只少要比南盆厚实二十年,这是北罐领先南盆的地方,但是在用自己的名字落款这一点上,我认为北罐只少落后南盆三十年.现在很多北罐作者如:杨彪,马金山,等已经理解到品牌对于各人风格划分的重要性,并开始创立以自己名字落款的蟋蟀盆作品.这一点必将把北罐文华带如到另一个历史高潮.他们的贡献一定会令后人铭记在21实际初页有一个叫杨彪的人做罐很大气,有一个叫马金山的人做罐很细腻.还有很多寄托赵子玉款的罐子,画虎不成反类猫!
再后来,那些用了繁体小纂落款的人里面,有一个人开始用行揩四字方章给自己的盆落款了,这个人就是:"青风依面杨柳叶,蝶舞莺啼正逢春"
从此南盆今天的二十年辉煌开始了!......
本帖最后由 passlinkin 于 2011-10-28 12:27 编辑
南盆故事之蒋泉林真名,姑苏蒋氏三兄弟是谁?
在我开始忽悠前先提几个问题吧:
一:蒋泉林真名,在户口本和身份证上的名字大家知道吗?
二:蒋家有几个兄弟,蒋泉林排行第几,家里有几个人做盆的了解吗?
姑苏齐门外陆墓镇是南盆的发源地,那么我们一直在说的姑苏齐门外陆墓镇是怎么一个概念呢?
苏州自古以来一直是被喻为江南水乡,在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领地,当时诸侯割据军伐混战,各国为保自己领地都高墙深壑,而水城苏州则有六个水陆城门进出,这六大水陆古城门:盘门,平门,齐门,相门,胥门,阊门,目前唯有盘门还在被作为苏州的千年古建筑旅游区向世人开放.我们今天的故事主人公蒋泉林是住在齐门外陆墓镇,而齐门在历史上又有一个小故事.据说当时的吴国(就是苏州)非常的强大,而边上的小国是齐国,非常害怕,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吴王,当时齐王的女儿非常的思乡,所以吴王就建了一个很高的城楼,让她可以看见自己的家乡,所以这就是齐门的来历。蒋泉林现在的住地相对于春秋战国时的概念就是,苏州的一座城门:"齐门"外面的一个叫陆墓的镇上,是个标准的城外人,而按现在的概念就是312国道和沪宁高速的交汇处了.
那是一个1982年的夏天......
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已在七十年代末渐渐平静下来了,接下来的口号是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情直到现在还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很多事往往会从一个极端直接走到另一个尽头.更何况那是在,26年前的苏州.当时杀灭四旧的风头过去了,农村里很多盆家开始蠢蠢欲动.这里几千年来就是南盆的生产基地,所以从来就不会缺有手艺的盆匠.之前的绝大多数南盆都已经在七十年代砸光,那些虫痴们正急切的要寻找蟋蟀盆,所以说南盆的新一轮兴起完全是因为在,1980年前后市场积聚了太大的能量,一下子暴发出来的结果.(有点象现在的股市,跌到一定程度,总是会有能量爆发的那一天的).
当时在陆墓镇阳澄湖西路北首的村庄里有一家蒋氏农民,家里兄弟五个,年青人总是想创造财富,所以看到别家用泥吧能做出个小罐,每一个能卖个4.5毛,来钱快.要知道当时一个上班族吃大锅饭一个月的收入就30几块啊.这对当时蒋氏兄弟们是很有诱惑的.
1982年的时候,是苏州老一辈名家俞惠敏已经在做盆上有一定水准了,而蒋家兄弟又和俞惠敏是连襟,所以就一个个跑去学看.当时的苏州农民都是十分朴实无华的,要换了现在,到别人家看做盆的手势是业界十分忌讳的事了.
蒋氏五兄弟中老大老二,没有去学做盆还是种着自己的地,三,四,五,都这样开始了自己的做盆生涯.老三的名字叫,蒋宝寿,老四叫蒋泉林,小弟叫蒋全福.80年代中期他们三个被称为陆墓蒋氏三兄弟,听起来象是黑社会一样,其实也就是三个做垃圾盆的盆界小混混.当今声明远播的蒋泉林当时才27岁,平时就种着自家的地,开了个小窑,烧烧砖瓦补贴家用.从1982年开始做盆后就渐渐得放弃了其他的营生.从一个瓦匠向制盆名家的蜕变开始了
他的两个兄弟,蒋宝寿,蒋全福的盆在网站以前也卖过,现在不知在谁那里了.但之所以这两位没有被刻在大家记忆里,还是因为功手的不到位和后来又转行干别的去了.....
蒋泉林的真名叫,蒋全林,从名字上可以看出父母对他们兄弟几个的寄望,蒋宝寿自然是长命百岁的意思,蒋全福名字的意思也不必解释了,蒋全林应该是父母希望他能富有,家产如林吧,兄弟三个名字整合在一起就是"福禄寿".但是蒋全林从小上学时起,就一直把自己的名字写成白水"泉",这一习惯在他盆的落款上也没有改变,这么一改,反而把原来很程试化的一个名字改得有了不少意境.----仿佛小桥流水间,竹林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艾,幽静的小经一个姑娘在在漫步.....
下面是蒋泉林八十年代的盆
蒋泉林的盆在八十年代末期,一直只能算是中游偏上一点,当时的红人,前面文章里已经说过,除了英年早逝的袁志良外,就是曹正康和俞惠敏的天下.那么蒋泉林又是怎样跨越这道砍而走上一线名家之路的呢?
我们现在知道的上海又名的盆商里,最早开始卖盆的是浙江黄石的盆商,谢新宾,但很多老一辈的玩家应该知道一点,在东台路花鸟市场还没有搬到文庙之前,上海有一个大盆商,他的名字叫孙月华.从现在很多的旧盆落款上可以看到的的印记,主要在很多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盆上可以看到蒋泉林制,孙月华定烧之类的字样.很可惜我现在东西太乱一时拿不出一个孙月华定烧的蒋盆出来以佐证.当时作为一个资深盆商,孙月华十分看好后起之秀蒋泉林,统包蒋泉林全年的盆,意思就是蒋泉林一年做出的所有盆必须卖给孙月华再由他销售,而不能卖给其他的盆商.而且当时的孙月华和蒋泉林的私交也十分好,(这味道估计有点象我现在很看好袁永明一样.)正巧,当时上海蟋蟀协会是鼎盛时期,边文华是会长,火光汉是顾问,90年代初火光汉请孙月华帮忙订烧一批养盆,由于当时火老幕下弟子众多所以这批盆1.要是尚佳的虫盆,2,做盆者要功手一流有时代代表性.火老的提名人选是80年代末处于颠峰的俞惠敏,并把相对应这款盆的火老的私章交给孙月华操办此事.
于是戏剧性的故事就发生了,孙月华并没有找之后去贩假香烟的俞惠敏做这个盆,(也许做了这批盆后俞惠敏也不会去贩假香烟了)而是把这个,1990年到今天最大的机会给了蒋泉林,这个后起之秀中的高手,(如果不是这个盆,蒋泉林的一定没有今天的辉煌!)于是蒋泉林就做出了下面这个盆-----火光汉订烧蒋泉林制,虎头直口
这个盆引起了上海蟋蟀界的轰动,本来火光汉就是南方虫届的顶级人物,他定烧的盆一定就是最好最科学的,为他烧盆的人一定就是最好的做盆人!更何况这套盆做得功手在当年也的确是美仑美幻透气吸水的一流养盆.无论实际上是不是有关系,但从我的理解来看,这个盆的问世直接导致了俞惠敏去贩假香烟!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就是在火老找孙月华订盆前,上海蟋蟀协会会长边文华老先生也幕蒋泉林的大名亲自到陆墓来找蒋泉林订烧过盆,但是蒋泉林当时的所有盆都是被孙月华包销的,有合同在身所以拒绝了边文华,但是当边文华看到火老的这批盆又是蒋泉林给烧出来的,盆还做得那么好,心里是十分不愉快的!怀着"为什么愿意给火光汉烧盆不愿为我烧盆的这个疑问"边文华再也没有找过蒋泉林做盆.这也是为何有苏晓红的"边文华藏","文华珍玩",袁中华的"文华珍玩",叶逢春的"文华珍玩",而蒋泉林却没有为边文华做过盆的原因.两年后火光汉七十大寿,又请蒋泉林做了火老寿心鼓......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虎头直口和寿心鼓,可以看到,在这两年内,蒋泉林的功手是突飞猛进的!
又过了两年,火光汉为他的儿子火建明订烧的盆出来的时候,蒋泉林的功手又有了一个新的飞跃!终于,一个烧破瓦的农民蜕变成制盆名家了,同年,必将成为蒋泉林此生代表作的,九龙鼓盆问世......
在1982年到2008年,26年的时间,他从蒋全林升华成为蒋泉林,目前四大名家中年龄最长的盆师,他还在创造新的作品,攀登新的颠峰,丁卯百平,大面盆鹰头,双底螺丝,大面盆八子图.....蒋泉林的故事说到这里似乎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本帖最后由 燕梳 于 2011-10-28 21:18 编辑
陆墓三杰李嘉春的那本书里不是俞惠敏哦,是叶逢春。蒋氏兄弟应该四人,蒋宝寿,蒋泉林,蒋全福,还有蒋保善。四哥人做的龙盆都一样,以蒋保善的最为漂亮和霸气。 一字不落的过目了一篇,对历史和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谢楼主的功德! {:soso_e183:} 精。{:soso_e179:}{:soso_e163:} {:soso__8595664089009971777_3:}学习了 {:3_292:} {:3_291:} {:3_305:} {:3_279:} 拜读! {:soso_e179:} {:3_293:}{:3_292:} 好贴,学习了南盆知识 谢谢楼主,学到不少。 好贴,要顶{:soso_e179:}{:soso_e183:} 好贴要顶。 {:soso_e160:} 感谢楼主赐教{:soso_e160:} 哈哈哈长知识了顶贴! 望楼主能不能对 沈世南做点介绍?还有些养盆也不错 徐贤新 沈水生 王水荣 李根荣 胡平秦家泉 许和尚?继泉谢谢了 让我也普及普及盆的知识 哈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