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堂主 发表于 2012-5-12 10:12:01

五德堂小讲堂(十二)--光

本帖最后由 五德堂主 于 2012-6-15 02:48 编辑

很多虫友把光与色合在一起谈,增加了看虫的难度。

光代表什么呢?

举个简单的比方:钢片表面抛光后,表面是不是有光亮了?红木抛光后,表面也有光。朽木再怎么抛光,表面也没什么光!

钢抛光表面的光最亮!因为钢的强度高,表面更密实!

所以,很多虫友用光判定虫的成熟度有一定的道理,一般而言,虫越成熟,表面的光就越亮。但这容易产生偏差。

很多虫底板好,出土没几天翅面就具备了“白光”,这成为很多挑虫行家的不传之密,尤其是在挑选淡色虫方面。

虫体表面的光会受底色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色,所以也就有了青金翅、黄光淡青等等说法。

虫“开光”了,表明虫的外骨骼硬度达到了一定的高水平,具备出征的条件了。

既然光能代表虫外骨骼的强度,那么我们心中就应该有这样一个高标准:顶光灼目,牙面锃亮,翅升金华宝光,腿呈腊光,脖子都能见光。经常有些虫友玩过一些老“油”皮,那就是全身光光的硬虫,怎么也咬不走!虫谱也因此多了油黄、油紫、油青。

收虫时,光最容易和水光混,怎么区分呢?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5-17 10:42:18

堂主是不是说有些东西变硬了就有光泽了?{:soso_e153:}

五德堂主 发表于 2012-5-17 20:45:06

大花皮 发表于 2012-5-17 10: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堂主是不是说有些东西变硬了就有光泽了?

很黄很暴力!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5-21 12:29:06

堂主是不是也可以说有些东西变软了就没有光泽了?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5-21 12:34:33

【软硬与色光】这个话题对挑选蛐蛐太有帮助了!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5-21 12:38:40

五德堂主 发表于 2012-5-17 2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黄很暴力!

这是堂主对好蛐蛐下的定义吧?精辟呀!

shyl7671 发表于 2012-5-21 16:34:30

大花皮 发表于 2012-5-21 12: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软硬与色光】这个话题对挑选蛐蛐太有帮助了!

堂主特意交代了是“光”还说“很多虫友把光与色合在一起谈",这位虫友非要混到一块,看来另有体会。{:1_186:}

五德堂主 发表于 2012-5-22 01:39:48

大花皮 发表于 2012-5-21 12: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堂主是不是也可以说有些东西变软了就没有光泽了?

很傻很天真!
俗话说虫褪“色”也好,头光暗了也罢,还有“出汗”、“乌忒了”等等说法都与些有一定的吻合。记得有一年北京闪大侠赴上海游斗,到了上海,小朱子就把他们的盆都洗刷一遍,根本没凉,更别说干了。虫在罐里享受了上海的“桑拿”,全废了!!!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5-22 09:19:02

五德堂主 发表于 2012-5-22 01: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傻很天真!
俗话说虫褪“色”也好,头光暗了也罢,还有“出汗”、“乌忒了”等等说法都与些有一定的吻 ...

在很傻很天真的年代,我抓到过几条让我终生难忘的蛐蛐。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5-22 09:25:22

shyl7671 发表于 2012-5-21 16: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堂主特意交代了是“光”还说“很多虫友把光与色合在一起谈",这位虫友非要混到一块,看来另有体会。{:1_18 ...

时间到了中秋,在我们收的形形色色蛐蛐中,只有他们几个光彩照人。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5-22 09:43:02

万般皆下品,惟有大牙高。

shyl7671 发表于 2012-5-22 11:18:15

大花皮看虫是有自己想法滴,虫不多,但都很硬!

shyl7671 发表于 2012-5-22 11:20:02

收虫时,光最容易和水光混,怎么区分呢?
还请堂主继续分享。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5-22 16:03:44

shyl7671 发表于 2012-5-22 1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收虫时,光最容易和水光混,怎么区分呢?
还请堂主继续分享。

太嫩的别收,俺吃过亏。

五德堂主 发表于 2012-5-23 10:24:21

本帖最后由 五德堂主 于 2012-6-15 02:45 编辑

shyl7671 发表于 2012-5-22 11:2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收虫时,光最容易和水光混,怎么区分呢?
还请堂主继续分享。

色光放在一起谈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眼下去,虫的色、光,包括水光都混在一起。要能剥离开看是需要经验和功力的。
佛语云认知事物有三层境界:
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每条虫都有自己的底色,都含有一定的水气会呈现一定的水光气,硬度也都不同反映出光的程度不尽相同。这三者本就交融在一起,只是各自的程度不同而已。
什么时候能做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分辨水光最好以虫做实际的对比容易掌握,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虫谱看下来,往往把人搞得云里雾里,前人的表述更多以文学艺术的手法,而后人则费尽心思揣度其字里行间。
但如果能细心观察,经常总结,则会快速提高!
从不同角度看虫,水光和表面硬度(主要由表皮蜡质层产生)所呈现的光的变化是不同的。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5-23 13:42:14

早秋收虫,还是以形为主(堂主讲过)。

蛐秋白 发表于 2012-5-24 09:36:32

1988年第一次看到凯莉米诺的录像带就喜欢大牙了,后来听说她病了,感觉大牙也有底板不足的。哈哈!

东平沙河站虫王 发表于 2014-4-14 14:45:49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521046761 发表于 2014-12-31 17:55:25

{:soso_e179:}

淡白墨牙 发表于 2016-2-20 13:33:34

{:3_29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五德堂小讲堂(十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