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虫色的形成原理(上来冒个泡、给虫友问个好)
<br>很长时间没有上来冒泡了、但还是念想大家!<br>上次虫友聚会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甚是开心。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还是说虫、说虫自然就会说虫色、由于各自的表述方法不一致难免会有争执、其实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就是表述的不完整而己。陆老师给草民下了题目,要草民发一些图片把虫色说一下、由于资料不够多、图片在各位的浏览器上显示也有差别、草民怕误导大伙儿、还是不发图片了、只说一下虫色形成的基本原因、在虫季到来前活跃一下气氛、也有助于收虫时对虫色要求有个基本概念。<br><br>虫的外骨骼皮膜基本上是由葡萄糖粘胶质构成的、在构成皮膜的葡萄糖粘胶质的活性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甲壳色素、虫色就是甲壳色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的光谱反应。<br>在5600K日光光谱反射中、细胞呈酸性时呈低色温、如红、黄。细胞呈碱性时呈高色温、如蓝、青、甚至黑。中性时呈紫色。<br>细胞酸碱度越高、色就越饱和、<br>虫色的构成与遗传有极大的关系、如某处多出黄虫,某处多出青虫、但同样是黄虫,又有色浅色浓之分,这就是在相同的环境下个体的发育不同、个体的发育除遗传因素外,食物,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可以解释野生虫在人为环境中会改变色的浓度,举个不成熟的例子:如养各50条黄虫和青虫、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会出现黄虫落色越来越好,青虫则落色越来越差,还有就是某人对黄虫情有独钟,某人对紫虫爱不择手,除了虫运好之外,还有可能是此人连自已都不知道,他的整个养虫过程就合适某种色落的虫。<br><br>虫的皮膜是虫在发育过程中逐步积累加厚的、虫发育的越好,皮膜越厚,密度越高,主观上感觉虫色反差越大,自有一种厚重感、因此、色浓、也可以作为虫是否老足到斗令的参考。<br><br>按上述如果能成立的话,白虫的虫色人为干预是可行的。以后买白虫的虫友又要多长一只眼晴了。<br><br>巢父说了、黑可黑到无色、白可白到极浓。这句话巳说到底了,可以细细品味。<br>虫这东西,成将成帅成卵泡不确定因素太多,只能是慢慢体会了,这也是玩虫的乐趣、是吗!<br> <P>ding </P> <P>陆老师好!</P><P>草民不才、挂一漏万、敬请斧正!</P> <P>草民老师好,帖子还没有看,先顶!</P>
<P>很高兴又能见到你的帖子,感谢与我们分享!</P> <P>再顶,希望草民老师给这里的朋友带来更多的精彩,赤足在这里说谢了!</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hatapopo</I>在2007-7-15 22:55:04的发言:</B><BR></DIV>
<p>不喝酒,我喝茶 曹老师好! <P>好贴子也是要革命的,先顶.</P> <P>曹老师好,好久没有看到你露面了,虫季又要到了,你又要大忙了,祝你一切顺利。</P>
<P><FONT size=5>巢父说了、黑可黑到无色、白可白到极浓。这句话巳说到底了,可以细细品味。<BR>虫这东西,成将成帅成卵泡不确定因素太多,只能是慢慢体会了,这也是玩虫的乐趣。</FONT>此乃玩虫高手的经典之言。</P> 曹老师好久不见,今年小贝勒用您去年给的旱莲草留种,现在家里崖已经种植了十几盆旱莲草了,感谢您一直对我们这些晚辈的关心和支持!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初学</I>在2007-7-15 22:27:39的发言:</B><BR>
<P>ding </P><BR></DIV>
<p>世道看不懂了,陆老师也开始灌水了? 给草民老师问好! <P>上茶</P> 黑可黑到无色、白可白到极浓.细细品味.细细品味.细细品味.细细品味 <P>草民老师帖子,先顶!</P> <P>玩虫的乐趣在此。</P>
<P>技术性顶!!</P> 看不太懂也要顶! <P>说的好!</P> 草民者 诚师也 感谢!了解了虫色的形成原理. 果然有价值 学习中,勿打扰...........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