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德堂小讲堂(十九)--脸(续)
脸的范围,不包括牙,不包括眼,不包括眉。就好比人,脸指眼以下,牙根以上,正面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古人以脸来描述蛐蛐,诚不欺也!
(引用2012芜湖虫王银牙淡紫)
有了这个定义,那么,就可以好好注意这部分在蛐蛐正面所占的面积和特点。
网上已有很多脸的教材,有心的虫友就能观察到:有的蛐蛐正面很长,但脸这个位置的宽度和上下的长度明显不出众,这在白虫中尤其突出。这样的虫即使长了副巨齿獠牙,也不会有大做为。这是很多白虫份房工艺不完善,产生的不良获得性遗传特征,而且会一代一代放大稳定,于是,代数一高,份房的虫就明显不厉害了。
而能成王的虫,脸都是长且宽,占据正面很大的比例,虽然牙没有火那么夸张,但合钳之下却有千钧之力!
正观,脸的两侧类似于人脸颊的位置,上海有虫友称之为爪子壳(据我所知,最早是十多年上海老郁先生圈子),这个部分是越大越好,与府视腮突相吻合。
脸长则眼一般就会“生”得较高。
蛐蛐的各部位要(暗门)一定要能相互印证,而不能互相矛盾。
不同产地的蛐蛐,地理气候环境不同,各部位呈现出的特征也不尽相同:
有的跳腿长,如宁阳宫村;
有的身体肥,如沙地据多的地区;
有的色干枯,如乐陵地区;
有的脸长宽,如黑粘土地区;
还有的,各位自己多留心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 {:soso_e100:} 顶堂主 学习了{:soso_e183:} 顶堂主 受教了{:soso_e183:} {:soso_e179:}顶 对{:soso_e142:} {:soso__3409329614010722382_4:} {:3_29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