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静气 发表于 2015-12-7 09:44:01

小馬哥 发表于 2016-3-3 10:01:14

序言
童年家居乡镇,远离喧嚣的市声,自然便与繁华无缘,却意外地结缘于自然,享受到田园歌王—秋虫带来的乐趣。每度秋季,夜声寂寂,四下里虫鸣声声此起彼伏,疑神听去,似琴声低诉,如玉女轻歌,高高低低疾疾徐徐(唧唧曲曲),不绝于耳。
人常爱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至今我还记得儿时在燥热的秋夜里蹲在豆棵和瓜田里捕捉蟋蟀的情景。儿时捕养蟋蟀,相约戏斗,只不过小儿百无聊赖之机取乐的游戏罢了。只是游戏长了,日趋痴迷,那时总想探寻游戏的规律,只是在那特定的年代难以实现。
几十年后,当年的玩童现今已成长为国家螺纹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一名工程师。每当到那特定的季节,为回味那一份记忆中的“野趣”,寻觅在旷野之中,探索在静室之内,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在此,携友共圆儿时的梦,以此共勉。
蟋蟀的分类
蟋蟀的优劣主要看其颜色,自古蟋蟀的爱好者把虫色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故现今蟋蟀的畜养者称虫色为“色录”(也有虫友称之为“色烙”,笔者认为称“色录”较妥)。“色录”是由蟋蟀所处环境的气候、土壤和杂交等诸多因数所形成的。“色录”应以色纯或艳丽为上品,前者如“纯青”、“纯黑”等(俗称“整皮正色”),后者如:“红砂青”、“紫黄”等。
“色录”粗可分为黄麻和蟹壳青两大类,细可分成青、紫、黄、红、白、黑六类。各种“色录”都有虫王、佳品及劣种。一般来讲,青黄聊胜,紫色也佳,红、白、黑则稍逊。下面按“色录”对蟋蟀进行辨析。
一、青色虫
青色虫以青为基色,再混以其他颜色,故有“黑青”、“白青”、“蜜背青”、“栗青”、“血青”等之分。另以头色、牙色定名,如:“白牙青”、“红牙青”、“赤头青”、“黄头白青”等。
青色虫的斗线大多为六脑线,少数为四脑线。上品的青色虫的斗线应以六根脑线为标准,且须细直均匀,清晰或隐沉不浮,耳线连环,耳环宜小不宜大。四脑线的上品较少。脑线以白色居多,粉红色脑线则多出良种(例:“红砂青”),撒金色(似丝瓜皮上的青筋,色泽为青黄色)脑线也佳,姜黄色的脑线则相对较差。
青色虫是蟋蟀中的一个大类,其中良种很多,且大多属晚熟品种(冷色虫),不易早斗。青色虫以格斗稳健、凶狠、韧劲足、吃得起创痛而著称,应而深受广大畜虫者的喜爱。
青色虫的虫王为“真青”和“红砂青”。
“真青”:虫头似菩提子闪亮,撒金色或银色的麻路,青纯项,薄翼青金翅,肚、足雪白如玉,鸣声洪亮,配乌金牙、镶黑白牙或血牙。
“红砂青”:红色的斗线,头、项、翅重青之中隐透血色,养至深秋,翅色转红起砂,此虫性情暴烈、凶残,应单独蓄养,否则听到其他虫鸣声便四处觅斗,张牙乱咬周围物品,以至折须伤额,自损齿门,过早报废,甚为可惜,遇见此虫王,畜虫者应倍加关照。
青色虫中的佳品为“白青”、“黑青”、“紫青”、“淡青”、“蟹壳青”、“虾青”、“砂青”、“青大头”、“青尖头”、“青麻头”、“青金翅”、“琥珀头青”等。
“白青”:色非纯白微带黄,黄麻状斗线,背色呈黄白色,出土头时、项、爪黑中泛白,中秋以后色转成青白色,故名“白青”,配一副红牙或白钳为佳。
“黑青”:出土时,头顶色泽乌黑,脚足白肉浮深青色,乌金翅盖黑底,牙色雪白,中秋过后,项色渐渐转成青色。
“白青”和“黑青”最大的区别是在背部:白青混以白底,黑青间以黑色。
“紫青”:琥珀色尖头,斗线以银白色为佳,紫青顶,青肉苏叶翅,配一对紫红牙。
“淡青”:头麻、阔项,翅色淡青色,肚肉洁白如雪,天生一对大红牙。
“蟹壳青”:头色如河蟹壳,斗线细直贯顶,隐靛毛斑阔项,斑长脚,脚腕有朱砂点,配红钳。此种属热虫,极易早衰,寒露后上场争斗应谨慎。
“虾青”:头顶金色麻路,青项,青金翅,背微弓,脚、肉洁白似玉,牙钳呈苏木色。
“砂青”:大头银丝,阔项,青翅上罩满青砂,圆长腿,高厚背,赤爪配红钳。
“青大头”:大头饱满,头上直银丝贯顶,青毛阔项上起砂为佳,斑白圆长腿,皱金翅,肉似脂玉或淡青色,配白牙、墨牙、红花牙均佳。
“青尖头”:头尖,长腰身,高厚背,圆长腿,呈尖头大腰包状,阔项上起青雾,乌爪白肉,配白牙、血钳、镶黑白牙、红花牙都为上品。
“青麻头”:头大,额高,麻状的银色斗线,毛青项,青金翅,毛肉,阳光下色呈微红,长足圆腿,配一副大黑牙,牙开一线,敌尽三秋,人称“黑牙青麻头”。
“青金翅”:头顶麻状斗丝,正青项,青金色翅,脂腿白肉,配一副黑牙。
“琥珀头青”:额如琥珀,麻状斗线,紫青毛项,遍身呈微紫红光,青白色圆长腿,赤爪茜腿,配白色长牙或红钳。
青色虫中的下品为青色中夹杂黄褐色,此非将才,应远弃勿养,否则劳而无功。
二、紫色虫
紫色虫以紫为基色,再搭配其他颜色来定名,如:“淡紫”、“茄皮紫”、“黑紫”等。紫虫一般脑线呈不连环六脑线或四脑线,少数为连环六脑线。脑线隐沉为好。脑线色泽多为红色,少数呈白色,如:“紫壳白牙”。
紫色虫多属冷色虫,一般早秋易静养,至深秋才可出斗,且以耐老善盘斗而著称。
紫色虫应以色泽纯正,不混有青、黄等其他颜色为佳品。通常见到的紫中混有藕表皮色的蟋蟀则为下品,应弃之勿养。
紫色虫的虫王为真紫(也称纯紫)和白紫。
“真紫”:尖头,头顶金红色隐沉斗线,铁锈色阔毛项,紫肉,紫尾,紫翅,金红色六足,大腿有斑点,身背宽厚,配细长紫红牙,独占三秋,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白紫”:人称“变色虫”。古谱歌云为证:“非青非紫亦非黄,闪烁不定似天光,背心肉色蓝如靛,此是人间促织王”。此虫白天呈青,傍晚发黄,阴天微白,晴天见紫,遇此虫王当不可轻视。
紫色虫中的上品有:“藤花紫”、“红紫”、“黑紫”、“紫麻”、“紫金翅”、“紫壳白牙”等。
“藤花紫”:紫头色泽隐红,斗线呈红或白色。早秋出土时翅色似淡青,深秋后色泽渐渐转成金色。六足呈淡黄色。配一副紫红牙为上品。此虫属冷虫,易在深秋开斗,是难得的将才。
“红紫”:红色头,赤色项,紫色翅,红斑长腿,生一副剪刀牙。
“淡紫”:尖头,厚阔腰,青靛色项或花项,紫青色翅,身呈淡紫色,配白牙,能斗善咬。
“黑紫”:初看为黑色,细看黑中带紫,脚微黄,赤色肚皮,天生一副紫黑牙,敌尽三秋立奇功。
“紫麻”:金红色的麻状斗线,毛项,皱翅,斑腿,腿色黄肉带赤。
“紫金翅”:头为紫色,项色呈青,翅如淡金,腿脚焦黄,配紫牙为上品。
畜虫者常把紫色虫同其他“色录”的虫混在一起,如黄虫,特别是介于紫、黄等两种“色录”之间时,如“紫黄”、“黄砂紫”、“黑紫”、“紫青”等。一般色中带紫则可归为紫色虫,各种虫谱大都根据民间的习惯叫法来归类,如把“紫黄”归在黄色虫内,把“紫青”归在青色虫内,而把“黑紫”归在紫虫内,这方面畜虫者不必太深究,笔者也顺其习惯。
三、黄色虫
黄色虫同青虫一样,也是蟋蟀的一个大类,故前人曾把蟋蟀分为黄麻和蟹壳青两大类。一般来讲,黄色虫以黄为基色。黄色虫的斗线多为粗浮、短阔的黄色六脑线,且耳线多数连环,其斗线的明显特征为短阔、画眉角明显。黄色虫同青色虫一样上品蟋蟀较多,故有“青、黄不可欺”之说。黄色虫一般宜在早秋或中秋前后开斗,但也有些黄色虫则属晚虫(冷色虫),如“黑黄”、“白黄”等,深秋季节越战越勇。
黄色虫中的虫王为“紫黄”,此虫出土时赤色头,黑脸,蓝项,金翅,红爪,白足,紫肉,七色俱全。饲养后头色渐渐转变成紫头,牙成绛红色或樱桃色,是难觅的珍品。
黄色虫的上品有:“黑黄”、“油黄”、“真黄”、“黄大头”、“沙黄”、“天黄”、“狗蝇黄”、“淡紫黄”、“深黄”、“白黄”、“青黄”、“红黄”、“黄麻头”等。
“黑黄”:头如琥珀,斗线闪金,粗看形象如黑墨一块,细看翅色乌金,宽蓝项上堆黑砂或生成黄底蓝花项,肉色发黄,牙配白银牙、血牙、墨牙,身背微驼。阳光下虫体微红,翅上布满血筋。黑黄出土时色似淡黄,畜养后虫色才渐渐转成深色。此虫性烈,早秋静养勿常看,深秋开斗永不可挡,属冷色虫中的大将之品。
“油黄”:琥珀头,配蓝项或朱砂项,翅色赤金带油黄色,金毛六爪,牙为绛红或紫色。当翅油色退去则不宜再斗,此时虫已衰老或有伤病。
“真黄”:虫头似蜜蜡闪亮,青项,翅色金艳,身罩黄雾,双腿白长,配一副墨钳,虫体高厚方阔,鸣声沙哑。
“黄大头”:大头,麻状银丝贯顶,配朱砂阔项,紫金翅,虫身高厚罩满青砂球,圆长腿,配血红牙或深色花牙、黑钳为佳。
“沙黄”:高额大头,斑烂朱砂阔项,厚背,金翅,身浮黄砂光泽,为三秋奇宝。
“天黄”:圆头,阔项,薄皱金翅,赤金色足、肉,黄色遍身,鸣声沙哑,配黑牙。能战三秋。
“狗蝇黄”:麻头,黄项,黑斑黄腿,黄金翅,鸣声雄浑,炭色牙钳。此虫出土后至深秋,翅色由淡金渐渐转成赤金,声音由暗哑变为雄浑,宜在霜降前上场,过后则斗性渐退。
“淡紫黄”:赤色头,须尾同色,淡黄色罩满全身,超品为紫项、淡黄红斑腿,赤色腿关节,爪尖带黄或红,配一副红牙。
“深黄”:全身赤金色,长腰,黄斑腿,配一副乌牙。
“白黄”:头似蜜蜡,肉身高厚,耀金翅细看蒙白雾,配红牙。
“青黄”:虫翅为青黄色,能从早秋占至深秋。
“红黄”:头色似珊瑚,红斑项,黄金翅,肉色微黄,白肉长腿。
“黄麻头”:麻状斗线贯顶,黄项,金翅,赤点黄斑腿,肉色似蜜,配炭色黑牙。
四、红色虫
红色虫易同黄色虫混在一起,也有人把它们统称为黄麻类,为便于介绍,这里以须、眼呈红色的蟋蟀定义为红色虫。红色虫应以色泽如同成熟的石榴皮色或近似血色为上品。
红色虫的虫王为“真红”,民间也称为“石榴红”或“赤眼红”。“真红”长相为黑脸红宝石头,项色似枣,齐尾赤金翅,六足洁白似霜,肩长细腰,形似胡蜂,粉红色肉配一副绛紫牙。此虫一般个体不大,但遇敌如奔马,勇猛异常,属快口虫。
红色虫的佳品有:“红头青”、“红头白翅”、“红麻头”、“赤须”、“射弓红”、“黄头红”、“红黄”等。
“红头青”:红色头,青砂项配青翅,赤爪,红钳。
“红头白翅”:红宝石头,紫红须或竹节紫红须,赤色项,白晶厚翅,爪尖、腿关节色如鲜血,配一副长黑牙。
“红麻头”:橘红色麻路,赤须,红斑长腿,紫金翅,配一副剪刀牙或弯牙。
“赤须”:青头、青须、青翅。满身青色,惟独双须纯赤,银白双钳,此虫为异珍,前人把此虫归在异虫之内。
“射弓红”:须、眼金赤,出土时红宝石头,枣色项,赤金翅,洁白六足,色泽如同“石榴红”,中秋过后,遍身红艳渐淡,如同古时武士弓上的绸带,故名“射弓红”。
“黄头红”:头色蜜黄,金砂阔项,朱砂赤翅,赤爪红斑银腿,绛色花斑腹,配一副红钳。
“红黄”:头似珊瑚,红斑项,赤金翅,紫黄肉,六足白长带红黄小点。
五、白色虫
白色虫的头、翅、肉、足以白色为基色。白色虫的斗线以粗阔、色白为特征,且大多为连环六脑线。白色虫除“哑白”、“白麻头”等少数品种以外,一般都为冷色虫,早秋易静养,不宜提前开斗,应在深秋上场争雄。白色虫应以白中隐透血色上品,白中带灰则为下品。
白色虫的虫王为“真白”。上品蟋蟀有:“白麻头”、“纯白”、“蜊壳白”、“朱头白”、“青项白”、“白头青背”、“白尖翅”等。
“真白”:出土时为黑色脸,芦花头色,头顶亮如珍珠,银白色斗线贯顶。项色如冬瓜皮,青底上铺白霜,养至深秋,翅起白雾,肉白似玉,白尾配白毛腿,腿关节上有红点,易配绛红牙,人称“八白红牙无敌将”。
“白麻头”:黑脸银白色麻路贯顶,银翅铺背似淡青,青项,长圆腿,配枣红利齿。
“纯白”:白头,白毛项,金色细斗线贯顶,背铺银白翅,配一副白牙。“纯白”外表同“真白”有些相似,易混同,区别是“真白”配红钳,“纯白”生白牙。
“蜊壳白”:纯白色额头配银色麻路,青毛项,虫色如蜜腊,牙配红花、绛色或纯白牙。
“朱头白”:虫头如珠砂,上铺血色麻路,项色以青为上,白为次,腿足、爪尖、腿弯带红,银色白肚,配黑钳为上,红牙也佳。
“青项白”:头白如雪,银丝贯顶,青色项,白净翅,爪、须、尾、足尖带红,额颈带线,配红牙或白牙。
“白头青背”:白头,银白细长斗丝,青翅泛金白光,项色要青才为真品,爪尖、须、尾带红,长腿白肉,配红牙或白牙。
“白尖翅”:霜色头或琥珀色头,起砂雪项或青项,项生两节,背铺长阔尖翅,腿足、肚肉洁白似银,配朱红细长牙。
六、黑色虫
蟋蟀“色录”中,黑色虫是最少的一类。所谓黑色,应该是没有其他混色。常见虫友误将一些深色面的蟋蟀看成黑色虫,如“黑青”、“重青”、“黑黄”、“黑紫”等。黑色虫的脑线色泽一般呈白色或淡黄色。脑线多为四脑线,少数为六脑线,无脑线的蟋蟀为珍品,如:“铁弹子”。黑色虫早秋一般不宜开斗(“铁弹子”除外),此时虫体较嫩,故早秋有“黑遇黄不斗”之说。多数黑色虫属于冷色虫,深秋季节才是它们上场扬威的最佳时节。
黑色虫的虫王是“真黑”。上品的黑色虫有:“黑麻头”、“灶黑”等。
“真黑”:头似黑漆闪亮,银色斗线贯顶,额面抹金,铁锈色项,乌金翅,身无混色,六足洁白如霜,将军肚雪白似玉,配一副银牙,人称“天下第一将”,故有“黑黄易得,真黑奇珍”之说。
“黑麻头”:乌黑头上铺银色麻路,青毛阔项,乌金翅,易配红钳。“黑麻头”有歌为证:乌麻出土翅如棕,非紫非青色不同,霜降来时似黑滚,奇相混漆实难分。
“灶黑”:此虫因浑身色泽如同锅灶黑而得名,寒露前后翅生白雾,腿、肚洁白似玉,牙呈银白色。
蟋蟀“色录”的划分很久以来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以基色定名,也有以斗线、耳线来归类,以及用鸣声来区别。笔者以为:蟋蟀在野外自然交配,其结果是每条虫都带有其祖先的遗传因子。就如汉人的特征是黑发、黑眼睛、黄皮肤,如果汉人同异族婚配得子为黑发、蓝眼睛、黄皮肤,那后人又属于哪个族?同理,我们常见一些蟋蟀长着黄色(虫)斗丝,青(虫)叫声或青虫样,紫叫声……,故对蟋蟀准确定色并非易事,应结合基色、斗线、鸣声来综合判断。

老将军 发表于 2017-5-22 18:57:51

{:3_293:}{:3_294:}{:3_292:}

柳泉居士 发表于 2017-5-25 13:31:14

{:3_294:}

学生意 发表于 2017-10-11 13:11:59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学会与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