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缘沉香 发表于 2015-3-27 16:01:50

香事越千年,闻香识生活@香缘沉香

从文学里、字画里,我们总能发现古人品香无处不在的足迹。细细数来,古人品香、玩香门道之丰富、历史之久远,无不超乎我们的想象。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当前永春县大力发展香产业,香文化正重新影响着我们的现代生活。重拾香道,品读跨越千年的香文化,既是精神上的一种陶冶,又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扬。

古时玩香

在“闲事”里与雅趣共舞

香文化陪伴中国人走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香缘沉香以香会友,以礼待客。用心传承千年香道文化!香缘沉香经营:纯天然沉香 檀香 居家熏香 香道用具
追溯历史,中国人用香萌发于先秦,而后逐渐完备成熟,于宋元最为鼎盛,于明清广为流传。

事实上,最早焚香所用的香料,并非我们所熟知的沉香、檀香。在秦汉以前,大多焚烧的是些兰蕙之类的香草,屈原《离骚》中就有“纫秋兰以为佩”的句子,说明当时便有采摘香花佩戴在身上的习俗——类似于后来人佩戴香囊。直至汉代,出产沉香的岭南日渐与中原往来,南方诸郡纷纷进贡香料,这才开始了以沉香为香料的焚香历史。据记载,汉武帝的宠妃赵飞燕便喜欢杂薰诸香,坐处余香百日不歇。

此后,伴随佛教盛行,香从佛堂庙宇走进皇室贵族乃至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并逐步形成精致的品香仪式。不管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又或者是高僧大德,平日里着衣帽需熏香,琴棋书画也要点上一炷香。由品香又拓展出香药、香方、香具等种种门道。就拿熏衣来说,在皇宫里,还有熏衣工一职,负责将皇帝的御衣熏得暗香袭人。南宋时,达官显贵“以青丝贯之佩于颈,时衣领间摩挲以相示,由此作佩香焉”,所过之处,无不香气缭绕。

在古时,闻香与品茗、插花、挂画并称为“四般闲事”。玩香的方法也越发多样,有袅袅青烟升腾的篆香、也有不见烟雾只闻馨香的隔火熏香……久而久之,呼朋引伴相聚闻香者有之,独自焚香品读诗书者有之,不知不觉间,别具一格的香道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韵味的一部分。事实上,为了尽情享用香之美妙,古人做出了澡豆、茉莉花香皂、敷身香粉、檀香小扇,甚至还有香茶木樨饼,将其置于口中咀嚼,让唇齿留香。

翻阅古籍,香之倩影随处可见。宋时朱熹有《香界》道:“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元曲《西厢记》中,张生初见崔莺莺,便是莺莺在佛殿“烧香”,“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清代《红楼梦》中,贾宝玉题有一联,“宝鼎茶闲烟尚绿”,道的便是宝鼎炉焚香情景。

“焚香鼓琴,栽花种竹”、“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啜茗焚香,令意思爽畅,然后读书至日昃而止,趺坐,尽线香一炷”、“时之名士,所谓贫而必焚香,必啜茗”……你瞧,士贫尚且“必焚香”,古人对香的推崇与喜爱不言而喻。

待到晚清,时局不定加之西方文化涌入,种种因素作用之下,香道与诗词歌赋等雅事,日渐淡出中国人的生活。所幸的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文化逐渐复苏,这一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流淌了两千年之久的传统文化,终于得到更多的继承与传扬。

重拾香道

在“慢生活”里与艺术共餐

时尚总是轮回的。到如今,香的身影逐渐在各种健身房、SPA馆、私人会所、书吧等出现,成为现代人休闲养生、身心放松的新方式。

聪明的古人早就玩转了香的门道、发现了香的消除疲劳、排解忧郁之功效,今天的我们,只需结合现代生活的特点,便能融会贯通、发扬光大。

譬如,古人用香熏衣、熏被。《红楼梦》里第四十回,刘姥姥多喝了两盅,误闯宝玉卧室酣睡,袭人发现后赶忙往香鼎内放了三四把百合香熏着,掩盖酒气异味。今时今日,我们也可以香除异味,甚至除菌除湿。还可在家中摆上“香席”,静观袅袅青烟从香炉溢出,弥漫整室。

诚然,与古人的诗情画意相比,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凑,忙碌和压力无处不在。但这丝毫不会妨碍你用香、品香。清晨起床,可焚香提神醒脑;工作用脑时,也可点香静心,去杂念、集中精神;夜幕降临,更是可以点上一盘沉香,伴着香气好入眠……喝茶时、开车时、亲朋好友相聚时,闲坐阅读静听古曲时,都可以以香为伴。

香品醉人,而香品的材料则真切有保健功效,比如檀香、沉香等便是中草药。据《本草备要》中记载:沉香性温,诸木皆浮,而沉香独沉,故能下气而堕痰涎,能降亦能升。怒则气上,能平则下气。香入脾,故能理诸气而调中。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有相关内容:“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皂荚等并烧之可辟瘟疫。”日本知名良药“救心”成分中就含有高级沉香——奇楠。

于是,相比香水、精油等西方气味浓烈的香品,中国香,低回而悠长,不仅修身养性,且更具东方气质与品性。在纷繁喧嚣的都市,香文化的复苏不正让我们知晓古人的慢生活,知晓何谓品味、何谓休闲,重拾香道,无异于是向古人学习慢生活。

链接:泉州香事始末

香与永春、与泉州的缘分,则源于“海上丝绸之路”。

上世纪70年代,在泉州湾后渚港发掘的出土文物宋代古船中,有4300多斤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龙涎香等,数量之多,种类之众,来源之广远,都显示,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海丝”与香料的传入有着密切联系。

唐宋时期的泉州港,商贾云集,船舶万艘,“涨海声中万国商”。彼时,各国使臣、商人和传教士,向泉州输入了大量香料、药物、宝货、纺织品、皮货等。在马可·波罗的著名游记中,就曾多次提及:“我敢言,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

南宋中后期,泉州港的繁盛程度逐渐超过广州港,徙居泉州的阿拉伯大商人蒲寿庚一家,便是世代以经营香料为主的家族,到明清时期,蒲氏家族逐步衰落,其后裔分别避居永春(达埔镇汉口村)等地,世代相袭,专注篾香制作,在此后数百年里创办了“蒲庆兰堂神香铺”、汉口制香厂等。即便是在“文革”时期,汉口制香业被迫转入地下,永春人也不曾中断过篾香的生产。蒲氏制香工艺影响了整个永春达埔镇汉口村,现如今,达埔制造的篾香产品远销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欧美等国家。

孜孜以求的永春人并不满足于此,越来越多的制香厂借力现代技术扩大生产,实现转型升级,并承担起“香文化”传承的使命,迈向香品制造、香道传播的更高层面。http://bbs.gss.org.cn/data/attachment/forum/201503/27/155557kfi098ffhi3guzi9.jpg

香缘沉香 发表于 2015-3-28 16:29:24

天然星洲红土沉香 办公室、书房、客厅、卧室熏香 怡情助兴 调和身心香薰 线香

成分:天然星洲红土沉粉 楠木粘粉
规格:10克/盒 约40根/盒 长约20cm/根
功效:怡情助兴 辅助修持 清新空气 调和身心
燃香时长:约30分钟(具体燃香时间根据不同的通风环境情况,时间都会有些差别)

早秋勇将 发表于 2015-11-16 10:07:03

{:soso_e16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事越千年,闻香识生活@香缘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