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桐天下 发表于 2015-6-23 00:39:46

养殖蟋蟀文化的到来

本帖最后由 易桐天下 于 2015-6-23 00:39 编辑

斗蟋蟀市场供不应求,很多蟋蟀商家开始转行蟋蟀养殖行业,在我看来养殖蟋蟀不只是简简单单为虫友们提供更多的蟋蟀,而是带来了蟋蟀文化新一代的趋势,小宋这里分享三家养殖场所供大家品味一下。

第一家是个露天的养殖场,设计跟野虫环境差不多,人工制作栖息地更多了,产量也会大大增加。






第二家半室外的,看上去更高大上一些,小别墅,四周环境很好,而且有大棚防护,假如遇到恶略天气也不怕,里面可能是老城墙砖堆起来的蟋蟀巢穴也很讲究。






第三家室内的,还没建造完,所以还看不出整体样式。






品完了大家怎么想? 这三块地适不适合养蟋蟀,跟野虫比起来行不行等等。类似问题咱们私下再论。

我的主题是蟋蟀文化新一代的趋势,就是蟋蟀养殖可以带动起什么?
1 旅游:一个规模大些,环境很好些的蟋蟀养殖基地可以引来很多虫友们前来旅游,比如度假,捉蟋蟀活动,收蟋蟀,采摘。周边农家院等等。

2 商业:产量增加,薄利多销,会引来很多蟋蟀批发商采购。从而也是虫友们的福利,可以买到性价比高些的蟋蟀了。

3 文化:最后一个室内的养殖场地,装修格局就是蟋蟀文化交流的场所,文玩雅士,举杯茶道,谈笑中切磋虫艺,悠哉悠哉。

4 遍地开花:最重要的他们是可复制性的,各个城市有条件都可以建设这样一家室内会所。城市周边也可以组建一样室外养殖基地,从此扩大新一代的蟋蟀文化。

为了蟋蟀文化更健康的长久延续下去,为了让90后00后年轻蟋蟀玩家踊跃进来,小宋在此创建了斗蟋蟀微信订阅号,保持每天一篇精彩文章。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有什么建议可以随时提出。


更多精彩请关注:juchongyou   点击下图按两秒,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即可:

无影落翼飞 发表于 2015-6-23 05:09:15

我还是赞成室外的,要把好的种系保护传承下去。

欢喜 发表于 2015-6-23 08:27:35

{:soso_e160:}{:soso_e125:}{:soso_e163:}

大红袍 发表于 2015-6-23 00:51:19

{:3_292:}{:3_294:}{:3_294:}

yangql 发表于 2015-6-23 01:41:55

第三家是斗蛐蛐的地方,不是繁殖的地方!~不是飞翼老师的公养房么!~

土皇天赐 发表于 2015-6-23 05:43:03

{:soso_e160:}同意这说法

老根新芽 发表于 2015-6-23 06:17:13

第二家似不如第一家懂

娱乐为主 发表于 2015-6-23 07:27:21

把几个帖子的图片拼起来就是你原创的了!!搞清楚状况在拿人家图说话!第三组是供养场地!不过我也认为基地养虫是以后大趋势

老友童心 发表于 2015-6-23 08:15:56

看来今后的种虫野化很重要了。感觉虫的“住房”还不够理想。

保定小青 发表于 2015-6-23 08:35:30

我非常赞成昂!
已加关注。{:soso_e192:}
祝你每一天好心情!

枕书听涛 发表于 2015-6-23 08:38:37

养殖虫今后会越来越多。

枕书听涛 发表于 2015-6-23 08:42:21

人工养殖蛐蛐是一个产业,是满足市场需要的商业行为。与文化没有关系。

寿州小王爷 发表于 2015-6-23 08:42:59

顶,还有更大基地正在使用中,不久将会和虫友见面,7月发帖分享,

枕书听涛 发表于 2015-6-23 08:47:16

山东有些产虫地,撒籽已经好多年了。

吹铃 发表于 2015-6-23 08:57:38

关注{:soso_e100:}

品虫爱好者 发表于 2015-6-23 09:21:13

      与时俱进;(响应中央号召){:soso_e139:}

西一致和 发表于 2015-6-23 11:25:15

{:3_292:}

孤狼 发表于 2015-6-23 11:52:34

虫价这几年都偏得离奇,是该改变下了。

淡白墨牙 发表于 2015-6-23 14:36:17

{:soso_e182:}

易桐天下 发表于 2015-6-23 22:34:59

枕书听涛 发表于 2015-6-23 08:47
山东有些产虫地,撒籽已经好多年了。

效果怎样呢?

易桐天下 发表于 2015-6-23 22:38:31

枕书听涛 发表于 2015-6-23 08:42
人工养殖蛐蛐是一个产业,是满足市场需要的商业行为。与文化没有关系。

不一样的!例如采摘园是一个产业!当他成功的做起来就不一样了。

易桐天下 发表于 2015-6-23 22:40:12

娱乐为主 发表于 2015-6-23 07:27
把几个帖子的图片拼起来就是你原创的了!!搞清楚状况在拿人家图说话!第三组是供养场地!不过我也认为基地 ...

原创只是随意点的一个标题,不用过多计较。

易桐天下 发表于 2015-6-23 22:43:12

谢谢 各位伙伴们支持 与关注祝你们今年 有缘收到虫王~{:soso_e185:}

雅趣盎然 发表于 2015-6-23 22:59:32

{:soso_e102:}

红黄 发表于 2015-6-23 23:12:22

白虫的品质是靠钱堆出来的,闵行小朱都辉煌不再,剩下的基本属于胡闹。物美价廉的白虫是生产不出来的!整体行业不景气,一两个旗号举着“高价精品”的,其实也没有育种基础(500左右的均价,9月初在旅馆收收秋虫,品质也相当不错了);

好白虫的标准:顶黑、尾白、顶门—尾锋色差大;尾根—尾尖,粗细差值大;下脸长于上脸;肉细、翅色有复合色光;叫声频率接近秋虫,步态快而不乱。

光一张大宽脸,基本送钱货,虫跟虫斗的是干老度,不是长相,万变不离其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养殖蟋蟀文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