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花黄麻头 发表于 2016-1-27 07:08:41

鱼和熊掌

本帖最后由 开花黄麻头 于 2016-1-27 12:17 编辑

    小时候经常在玉米地里捉蛐蛐,快到玉米收获的季节地里一片狼藉,玉米杆歪七扭八叶子千疮百孔,各种害虫或益虫噼啪乱蹦到处都是,想分出蛐蛐来还真有点难度。到八十年代末有了化肥和农药就不一样了,见到郁郁葱葱干干净净的玉米地连进去看看的念头都没有了,因为除了玉米小动物基本绝迹了只好扒拉扒拉前年的玉米秸碰碰运气或去菜地转转。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虫子发烧友开始向贫穷的山东进发,捉回来的虫子放在小号的瓷罐里不算须头尾能顶着罐,最好的虫子卖八块一条对只挣40块零一大毛的我来说只有看看的份了。那时候就想去山东不过种种原因到现在快60了也没去成,前年忽然想起了互联网--何不淘宝转一圈?打开淘宝网页卖蛐蛐的还真不少,都号称自捉纯野生,宣传的图片基本一样都是绿油油笔直挺拔的玉米连成片。玉米地前面一块巨大醒目的牌子赫然写着“黑风口欢迎您”。我就纳闷了这么干净的玉米地怎么会有蛐蛐?看了所谓的撬子手在地里捉虫的画面就明白了,原来干干净净的玉米地整齐的码放着一层麦秸,麦秸上面有薄薄的一层土,虫子就在麦秸里。
看到玉米地的图片就再也不想去山东了,去过山东的虫友也纳闷:基本听不见地里蛐蛐叫出的蛐蛐可不少。闲的没事胡思乱想了一下:可能是每年山东虫产地靠蛐蛐带来了上亿元的收入,农民有钱了就可以买化肥和农药了因此庄家自然就涨势喜人了,为了鱼和熊掌能够兼得就发明了地白---这个蟋蟀的新品类。有点累就到这里。

老根新芽 发表于 2016-1-27 07:39:06

判断精准,河南有些地方还穷买那些不太多,但植被太厚并不适虫生长,找地不易

吹铃 发表于 2016-1-27 08:24:50

其实没有什么多讲了,明白了就好。{:1_197:}

大红袍 发表于 2016-1-27 09:12:47

还是自抓好!{:soso__16324640235148804817_2:}

西一致和 发表于 2016-1-27 10:21:26

{:3_292:}

秋玩 发表于 2016-1-27 11:21:15

楼主说得很好,有众多蟋蟀情结未了的虫迷们面临着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山东、河南、河北等产地老乡在“人为”改变蟋蟀大环境,我们怎么办?有待广大虫迷深入探讨。

zhangguoqing 发表于 2016-1-27 11:27:06

顶。。。。。。。。。。。

强者之战 发表于 2016-1-27 12:09:21

虫友001 发表于 2016-1-27 16:04:57

{:3_291:}

我爱蝈蝈 发表于 2016-1-27 16:07:12

我都是玩自己地方的蛐蛐,很少买其它地方的蛐蛐。娱乐为主。嘿嘿嘿。

古越卧龙生 发表于 2016-1-27 17:18:25

其实都是一样的,现在到处是转基因,难道我们以后也和虫一样,体质越来越差。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6-1-27 22:02:33

如果有时间,自己孵化几个小白,玩友谊,娱乐为主,应该相对比较轻松。通过份虫还可了解以前无法知道的一些东西,又老有所乐,真好!

咬不败 发表于 2016-1-29 17:54:37

{:3_294:}

cgl0808 发表于 2016-1-29 18:08:30

脚踏实地,面对现实。管球地白啥白,多数人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就适应它,想办法玩出新水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鱼和熊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