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哥 发表于 2016-12-24 14:50:02

【蜈蚣虫王传奇】(第三回)

本帖最后由 小馬哥 于 2016-12-24 16:31 编辑

【蜈蚣虫王传奇】(第三回)


作者;袁立
金不换义获乐陵黄
   
   金不换的外婆原来是大地主大官僚出身,祖上做过一品大员。金妈妈是家中最小的小女,自出生起深受爹妈宠爱。爱屋及乌,外公外婆在第三代中从小也最喜欢金不换,外婆最终因小金吃官司哭瞎了眼睛,小金出来后与家人商量想做个体户,买辆旧三轮摩托车,旁边带着拖斗可载人装货的那种,用来贩水产,一天到晚跑几百公里没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全是穷人,中国没有富人的,金家经历了社会几代动荡后穷得底朝天,这时候小金的外婆从贴身衣物中里面摸出一个小杯子,包浆温软闪光,滋润如玉,大小如一个人的拳头,原来是祖传的一个宝贝,是宋朝皇帝把玩的一只犀牛角杯,有增酒香之妙用,雕工极精美,700多年传到外婆手里,知道是个传世珍品,这个杯子始终不离身不亮相,连小金都没见过。外婆告诉他,送到国家的文物商店去出售,应该可以换两辆摩托车,果然卖出七千元高价,放在今天的估值是7千万。

    于是金不换有了这笔原始资本,每天跑几百公里路,从苏北洪泽湖贩水产到南通市区卖,就是这样子慢慢发家致富起来的。等到林总和老爷叔他们的私人企业出现,已经是八十年代中期了。这是企业化的生产经营,与个体工商户规模完全不同。金不换这批人当年能够做到几十万的身价,有房有车很不错了,而民营企业中亿万富翁更是数不胜数,我知道至少有好几千人。千万富翁有3万多人。但是在九十年代初期的虫界中,象老爷叔,林总这样的产业老板参加斗虫的不多,而是类似金不换这样的个体户老板却占到一定的比例。

    上海当时的小X龙,周X浩等人都是有身价的老板,毕竟二十年前的钱值钱,房价才几千元,现在至少十倍了。所以当时玩虫的人拿出上万的虫本,绝对是大户了。

    金不换是聪明人,智情商双高,他从山东小王的乌背黄受到了启发,知道要交一些山东当地的朋友,有他们作为向导,收虫要方便高效得多。当年柴胡店最大的私营旅馆叫中华饭店,有点儿类似泗店的泰泉饭店,一楼是吃饭的饭店,二楼三楼都是旅馆,金不换带着一帮人,干脆包下整个三楼,专门腾出一个养房养蛐蛐,中华饭店的老板姓李,叫李中华,也是当地的一个人物,为人十分的精明干练,一看来了个大老板,马上请小金吃饭。

    小金也正好希望交际一个当地人,于是慨然赴席,送上了好酒好烟外加一只金华火腿,这是一笔重礼,吃一顿饭上百元已经是破天荒的数字,这些礼物倒有五百元之多,李中华到家后点了点这些礼物,他是见过世面的人,已经感到这份礼的份量,心中忐忑难安,生怕无以回报,第二天单独敲门问金不换需要帮什么忙?

    小金也实话实说,希望交几个当地的资深虫友,最好晚上请过来一起喝酒,李中华一口答应,马上叫来两个人,都是当地的著名撬子手也是村霸,一个姓王一个姓张,一顿酒喝的开心,聊天谈心讲蛐蛐的故事,金不换为人大方,出手阔绰,每人临走送两条好烟、两瓶好酒,大家约定有好虫先送给金老板看。

    金不换是个很勤奋的人,在牢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鸡鸣即起,随着当地人的安排赶集,这天赶到尤集坐下不久,来了个大娘柱个棍,一条腿不好,走路有点瘸,拎个小篮子,送上两个小罐子,小金看她这么大年纪,身体又不好,他是个有外婆情感的人,一见到老太太就想到对自己有过大恩的年迈外婆,于是罐子也没开就按大娘的出价收下给了十元钱,其实就是当捐赠了。

    大娘乐了,说去俺家看看,有个大的,儿子昨晚上抓到天亮才回,说逮了个大的,累了犯困正在睡觉呢。小金心里一动,问:你家住哪?十里地,不远!5公里呀,这大娘的腿脚不方便得走到天黑了。

    小金马上叫老梁去雇个拖拉机,嗵嗵嗵一会儿到了,是个小村庄叫马家庄,周边一片青纱帐玉米地,到了家大娘把儿子叫醒了,她自己去烧水泡茶,儿子是个大孝子,老爸死的早,是老妈守着寡把他拉扯大,母子两个人靠十几亩地相依为命,家里穷讨不起老婆,快四十了还是光棍一条。这个几年虫经济发展快,小马跟着同庄的几位老乡参与到撬子手大军,一季虫收入要比种庄稼地强多了。

    刚刚听老妈在唠叨说碰到好人了,两个小虫看也未看便给十元钱,再看金不换此人也是仪表当当,一派正气的人,于是一声不响把昨晚上逮到的大蛐蛐捧了出来,这一看看出一场虫王争霸赛,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说起来这也是一桩善缘。 金不换打开盖子,霎时间一道金光迎面射来,一只金丝黄麻头正抬头与他对视着,金不换当场如被雷劈般,呆如木鸡竟无语良久,合上铁皮盖子再看看小马,似乎对当下身处现实还是在做梦有点怀疑,再打开盖子看了一眼,这才放下心来,最后合起盖长出一口气。

    原来金不换拜了张聋彭为师之后,虫技眼光进步飞快,己经是国内一流的高手,他知道宁津蟋蟀的品牌,红牙黄,而红牙黄又以乐陵地区出土的为最优,名唤“乐陵黄”。

    今天随着老大娘来的这个马家庄已经在宁津与乐陵的交界处了,那么这条黄虫应该是乐陵黄。此虫一张河马大脸漆黑,一付腊烛红牙巨齿闷峰,头分两色黑顶黄盖,二条粗斗线金黄短粗,顶端开花,丝网密布麻头,标准一只金丝黄麻头,配一只黄金项皮,起块垒层叠生砂,一对土渣色尖翅从背下隐隐闪金光,黄六足又粗又长,润黄肉身细糯干洁,五斟一条大虫,刚刚吃饱尾部拖出二节,看上去足有六斟大小。正宗的乐陵黄绝非金光闪闪,这是早熟的卵泡黄没用的,正宗乐陵黄身上是咖啡土渣色,脑盖上也会有橘黄色头雾,周身有一层朦朦胧胧的白雾笼罩,是一种暗暗的黄,配足必是一副柱地亮枣红钳,早秋也可是蜡烛红牙,养至成熟后牙齿的色光升腾,变成亮闪闪的枣红钳,上海人叫“红木家桑”。

    金不换入得的此虫正是千载难逢的一条乐陵黄,至少是大元帅级别的一条好虫,把他看得呆了半天醒不过来。 现在看到这样的虫第一反应绝对不是震惊,而是怀疑猫腻,会不会是秧子虫或是白虫啊?我一直在惊叹,改变开放三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变化之大发展之快,超过之前的三百年。

    不料中国虫界亦是如此,而且发展速度更快,超过前面的一千年。千古未有的药水虫,钩子虫,白虫,三大发明前后就是三十年时间,可是我们的虫文化至少有一千年历史,所以要写虫文化,这个三十年是不可回避的三十年,是不可缺少的三十年,也是翻天复地的三十年,其中出千诈赌的斗虫方式稀奇古怪,花样百出,除了刀疤,老三等人已经被揭露之外,还有重重黑幕被掩盖在迷雾之中,譬如钩子虫的发明者是谁?江湖上种种的传说,至今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有人说在北京也有说在天津,也有人说在上海,杭州,我认为也许就是一个永远的迷,发明者如今是死是活也是一个谜。如果死了就是把秘密带进了坟墓。

    这段历史就留下一个永远的空白,说心里话我是很佩服这个发明者的,如此的精密的设计构思,比心臓支架还要精密的发明创造,如果是用来造福社会,服务人类,完全可以去角逐诺贝尔奖了。

    有一点我是肯定的,这个人不是一般的虫友,可能是一个牙科医生,借助于修手表师傅的放大镜,用一种无毒无嗅的万能胶水,把一根比头发粗一点的尖利的不锈钢钩针,粘贴在蛐蛐的牙齿背部,钩尖与牙尖吻合,这种钩子虫是不可战胜的,除非碰到乌背黄一类的闪电侠,但是闪电侠一样的虫王是百年难遇啊!

    俗话讲:情人眼里出西施,我说:虫迷眼里出将军,凡是虫迷没有人不爱将虫的,有些好虫真的是漂亮又凶猛,如:2006年老陆民在姚村收到一条红黄,真的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这类的将军就是大帅哥,在我们虫迷眼里比美女范冰冰,高圆圆更美更可爱,真叫人爱之深情之切,难以自拔不由自主。

    金不换见到了这条金丝黄麻头后,人的骨头酥掉了,大脑中控制系统停止了,盯住这条虫看,这条黄虫也是与他有缘份的,也是抬起头一动不动的盯着小金看,整整看了几分钟,金不换差点哭出来了,他是真心感觉到人与虫之间的一种交流和沟通,两个人仿佛在诉说衷肠,一个说,士为知己者死,我愿为你金老板冲峰陷阵,扫平八荒,让你成为中国虫坛第一号大领班。

    一个说,宝贝啊,你长的如此完美如此威武,我遇到你是我的福气,你赶快跟着我回家吧,我要让你吃香的喝辣的,美妾如云,封坛拜将,委你重任助我横扫天下! 小马见这个金老板魂不守舍,眼神迷离,也吃不准相中没相中,倒是给个准话呀,山东汉子都是耿直性子,要说收蛐蛐的人紧张不假,其实卖蛐蛐的人更紧张,这个蛐蛐到底十块还是一百还是一万,老板没开口前他也不知道,叫他自己报价终究是患得患失,报高了老板不要,报低了又怕卖贱了,这也是一份很纠结的心情。

    小马见状轻咳一声,金不换此时刚从梦境中惊醒正迷迷茫茫,确实忘了一件事,这个蛐蛐还是小马的,价格也没谈过呢!赶紧双手紧紧的捂住罐子,问小马什么价?小马此时再傻,也感觉到这个蛐蛐是个好东西了,好坏不会看,大小还是眼见为实没半点虚的,绝对是开高价的蛐蛐,但是这个人是个好人,也不能趁机敲诈放刁动歪念头,他实在的回答一声:老板你看着给就行。

    金不换极其感动,听话听音罗鼓听声,金不换是老江湖了,官司吃了十几年,知道这个人是老实人。于是说:这样吧,我身边只有两千元,你先收好,再跟我回旅馆去,我再给你三千元,一共作价五千你看怎么样?一旁的大妈开心的哈哈大笑,连声说好好好,我儿子可以讨老婆了,那个时候当地的农村习俗,讨老婆的聘礼就是五千元。现在估计五万也打不住了。

    小马是一个孝子,老妈讲好他马上点头,再说老板开五千也不算亏待,确实是认价。小金突然想起了宁阳王会庄的小王,不觉心里一动,于是掏出两千元交给大妈,一手抱着宝贝将军,一手带着小马回旅馆了。

    金老板到了旅馆,马上再付出三千,这个金丝黄麻头在当时出五千元买下来,应该是公平的交易,首先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这种好虫人生难得一见,不但整皮整色而且是五斟大虫,实在难能可贵啊。

    蛐蛐的个头份量龙形绝对是金字塔式,越小越多,越大越少,大家如果到地里去抓过虫就清楚,蛐蛐最多是2斟以下的,尤其是1斟以下的密密麻麻,两斟半朝上就少了,到了三斟四斟已经很少了,五斟六斟这就不是凭人力一秋说有就有的了。我们有种错觉,认为两斟边线是小虫了,其实到地里随便逛逛看看大部分都小于一斟五,老乡抓虫不易,一般拿出来给看的都是大的。

    至于五斟六斟的,不论好坏,物以稀为贵,蛐蛐到这个厘码了肯定要吃价的。其次金不换手中的又是一个品种,中国顶级的蛐蛐品种——乐陵黄。正宗的乐陵黄绝对是将军甚至是元帅,我曾经有过一条正宗的乐陵红牙黄,大将军,但是只有3斟大小,色正牙大但龙形不够。

    世界杯赛上将洋开皮的虫王独脚一口咬晕过去,独脚醒了再击败乐陵黄,这个独脚当年八路封王。 金不换在与小马交谈中了解到,小马是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会开拖拉机,也会开车,于是问他愿不愿意跟他回南通,帮他开车送货,虫季则回山东帮忙收虫,养虫,这是好事啊,小马当然高兴了,但是又想到丢下老妈一个人在家于心不忍,只能拒绝了,这下令金不换更加另眼相待,于是送了一些家里带来的日常礼物,约定小马有虫一定送过来。一边送走小马,一边回头又观察黄麻头。

    我们这些虫迷有一个共同点,手上有了好虫之后,会忍不住的经常去看,甚至还会时不时地芡一草,看看牙听听叫,心里乐滋滋的美。有一年祥祥和我们养棚放在一起,他大约收了80条虫,其中有一个红牙青世界杯走三路,因为养棚在一起,我们几乎天天见面,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祥祥从早到晚不停的在看虫,而且不断的去芡草。每次来一个人,他就要请人家看一遍前十名,然后排队芡一遍让虫叫,开牙看,我说这九月份一个月养下来,你的蛐蛐已经不会斗了,祥祥不理解的看着我。

    我说:蛐蛐早秋如小孩,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安静伏养,你一天到晚揭盖关盖,还要打草芡牙听叫,中国军队如果天天一场阅兵式给领导看,那士兵要累得趴下不会打仗了,人且如此况乎蛐蛐这小小微物?祥祥听懂了我的意思,也接受了这个建议。可是转过身去,他又在观察又在芡草了。

    这就是虫迷的通病,一旦对蛐蛐爱到极致的人,都会如醉如痴不再理性,要他们在虫季中就早晚看两次虫是绝对忍不住的,上海话说“实在屏不牢”的呀!好在,金不换手里的乐陵黄也是底板老透,禁得起这么折腾,我们就放一放,让金不换和乐陵黄先谈谈恋爱增进下感情去,再讲回宁阳部队的老赌。

                           要知后事,請看下回

http://img.xiami.net/res/player/widget/multiPlayer.swf?dataUrl=http://www.xiami.com/widget/xml-multi/uid/6610459/sid/1769049886,1769049884,1769049885,1769049887,1769049888,1769049889,1769049890,1769049891,1769049892,1769049893,1769049894,1769049895,/width/380/height/280/mainColor/000000/backColor/007070/autoplay/1

咬不败 发表于 2016-12-24 15:09:35

{:3_294:}

钟情白牙 发表于 2016-12-24 16:39:19

{:3_292:}

正黄旗 发表于 2016-12-24 16:46:30

好故事, 好文章, 感谢分享

chenqiyun 发表于 2016-12-24 18:18:29

{:1_201:}

zhangguoqing 发表于 2016-12-24 18:47:05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黑里俏 发表于 2016-12-24 20:03:08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大红袍 发表于 2016-12-24 20:13:49

真黑披袍、乐陵黄有好戏看了!{:3_292:}{:1_201:}

欢喜 发表于 2016-12-24 20:21:36

故事讲的越来越有味道,期盼下回。

延津1 发表于 2016-12-24 23:34:53

精彩绝伦!!!

延津1 发表于 2016-12-24 23:35:55

精彩绝伦!!!

肖海吴 发表于 2016-12-25 13:19:05

{:3_294:}

虫友001 发表于 2016-12-25 13:43:31

{:3_292:}

西一致和 发表于 2016-12-26 10:56:23

{:3_292:}{:3_292:}文章写的真好

淡青一线 发表于 2016-12-29 09:21:18

写的好。帮顶

似曾相识2012 发表于 2017-1-5 09:18:36

看好回味,接着下回

非凡在家里 发表于 2019-11-2 12:15:28

袁总的故事让我如痴如醉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蜈蚣虫王传奇】(第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