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秦子惠,号偶僧,别号无闷道人。无锡人。撰〈功虫录〉二卷。自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至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五十八年间共收录善战之虫136条。该书以虫为目,注明某年得自何人,产于何地并记其重量。
卷内依次记各虫体形、头相、脑线、脸面、马门(北方曰“牙帘”)、牙钳、颈项、腰背、翅翼、鸣声、腿足、须尾、子门等,兼及其行动、饮食、交配等生活情况,而于三秋喂养中色形之变化,对阵交锋中咬斗之表现,观察尤细,记述极详。
〈功虫录〉二卷,光绪十八年活字本印刷。上卷王世襄老先生(已故)收藏,下卷北京图书馆收藏。王老先生历经数十年纂辑〈蟋蟀谱集成〉(七十八岁完稿)共收集1949年以前的古谱十七种,〈功虫录〉便是其中一种。
现精选一只,以飨读者:
〈小白牙青〉---〈蟋蟀谱集成〉第901页
青金头皮,斗丝细白,麻路分清。薄青项,黑面白牙,平头平项。而腰背高厚,肉身绒细,六足精莹。色如泉水澄清,另有一道蓝光笼罩。此虫秋分出土,寒露破口,斗十数栅不二夹。厘码不过一百三十点,深汤中于苏州遇一名将,号为无敌。自一点钟开斗,直咬至四点余钟,一路分清勒钳,并无造桥、结球、滚夹,栅中转战百余遍,足有数千余口,为从来所未见。初则敌虫鼓翅飞腾,骤如风雨,既乃气力不如,鸣声渐渐低小,行走不动,六足具瘫,如人之脱力者,而此虫矫健如常,牙门随起随闭,无丝毫伤损。且养至来春,其寿独长。谱称不异而异,谓之神品,此虫是唉。
[君水简评]
麻头青项,黑面白牙,青门生足。平头平项,谓之异,实乃平头将军!六足精莹加上高厚绒细的肉身,可谓力足。色如清泉、蓝光笼罩品级自然上升。四个钟点,千余口的咬斗实属罕见。如此长寿将军在手,定能多吃两碗饭。
谢楼主,欣赏了!
[一氓乱点鸳鸯谱]
此虫平头平项,谓之骨相平常,尤以薄项,凸显缺陷。腰背高厚,补缺。
“色如泉水澄清,另有一道蓝光笼罩”,异彩昭昭,王者色相显现。
骨相不异而异,是也;色相宝光尽显,大异也。
结论:色相优于骨相。
(纯属好玩,莫当真)
[em05][em05][em05]居士好雅致。
挑灯夜下,任思虑游曳星际,邀得先人入室,与古人论虫评语,畅意虫戏,意域幽幽兮,上下求索。
“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
与君同行,不亦乐乎。
[em10][em10][em10]
斗丝细白,麻路分清。薄青项
在我看来此虫之所以长寿、深汤善斗,都是因为此虫以上两点
[一氓乱点鸳鸯谱]
此虫平头平项,谓之骨相平常,尤以薄项,凸显缺陷。腰背高厚,补缺。
“色如泉水澄清,另有一道蓝光笼罩”,异彩昭昭,王者色相显现。
骨相不异而异,是也;色相宝光尽显,大异也。
结论:色相优于骨相。
(纯属好玩,莫当真)
一氓先生:好见地!
------结论:色相优于骨相。
改日再发一贴共享
此“薄”非彼“薄”
[em05][em05]以古谱的描述看 此白牙青实属龟背形 腰身隆起 百炼之身
此“薄”非彼“薄”
[em05][em05]愿闻其详。
[em27][em27][em27][em43][em43][em43][em49][em49][em49]此薄是指“项色淡于头色”!
[em29]此薄是指“项色淡于头色”!
[em29][em17][em17][em17][em27]
此薄是指“项色淡于头色”!
[em29]
承教。
哈哈,与赵王共钻那牛角尖,在下之幸,值得庆贺。[em10][em10][em10]
从字面理解“薄青项”,的确含两种意思表示。曰“型”,即“项型”薄;或曰“色”,即“青项”色薄于……。
在下之见,“薄青”之讲,稍显生涩,“薄项”之说,较为通俗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赵王好见识!!!
[em23][em24][em25][em26][em44]
承教。
哈哈,与赵王共钻那牛角尖,在下之幸,值得庆贺。[em10][em10][em10]
从字面理解“薄青项”,的确含两种意思表示。曰“型”,即“项型”薄;或曰“色”,即“青项”色薄于……。
在下之见,“薄青”之讲,稍显生涩,“薄项”之说,较为通俗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赵王好见识!!!
[em23][em24][em25][em26][em44]薄青项后还有一句:平头平项,足以说明项非是破败之处![em01]
薄青项后还有一句:平头平项,足以说明项非是破败之处![em01]
平头平项,谓之不美。“薄”在平项出,故“薄”项为缺陷。
(嘿嘿,这牛角尖钻的如何?)
[em04][em10]平头平项,谓之不美。“薄”在平项出,故“薄”项为缺陷。
(嘿嘿,这牛角尖钻的如何?)
[em04][em10][em01][em01]
“薄”(bao)字反意乃为“厚”字。
根据古谱中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平头平项---薄青项”,似显重复。(相形而言)
而我们通常观察蟋蟀是以俯视角度来审视色泽的深浅、浓淡、厚薄。(相色而言)
所以,这里的“薄青项”应为“淡青项”。当然,它是针对蟋蟀整体颜色的相对说法。
“薄”(bao)字反意乃为“厚”字。
根据古谱中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平头平项---薄青项”,似显重复。(相形而言)
而我们通常观察蟋蟀是以俯视角度来审视色泽的深浅、浓淡、厚薄。(相色而言)
所以,这里的“薄青项”应为“淡青项”。当然,它是针对蟋蟀整体颜色的相对说法。
[em17][em17][em17][em29]
若言“淡”,必不至混淆,缘何言“薄”?笔误?玄意?
或许,无论指“色”又或曰“形”,皆“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下可把牛角尖钻透了,出来透透气。赵王不要偷笑,都是你惹得)
[em05]若言“淡”,必不至混淆,缘何言“薄”?笔误?玄意?
或许,无论指“色”又或曰“形”,皆“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下可把牛角尖钻透了,出来透透气。赵王不要偷笑,都是你惹得)
[em05][em01][em01][em01]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bbs.guochong.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