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郭锡鸣,圈里人称“手艺人老四”,目前,他传承的郭氏陶罐项目已被列入天津市河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河东区老天津钢厂后面的平房胡同里,记者见到了郭锡鸣。他说,这处小院是他20多年前置办的。一推门进去,就能看见一处烧陶的窑。走进屋,简易的架子上,摆置着一些土罐,墙壁有黑又有白,整个环境看起来似乎“粗糙”,但这却是郭锡鸣的工作室。
由于古法制陶对通风和采光的要求比较高,郭锡鸣的工作室只有一面窗。午后,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让整个小院都多了许多生机。郭锡鸣说,别人都称他是“匠人”,他却觉得自己是“土里土气的手艺人”。 “做蛐蛐罐不是个干净活儿,和泥,揉泥,砸泥,一整就哪儿都是泥巴。”,郭锡鸣传承的蛐蛐罐手艺,以天津本地黄泥为原料古法制作,经过澄泥、沥水、揉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几十道工序。18岁正式入行,一晃儿,做蛐蛐罐,已有四十几年的时光,郭锡鸣直呼“不容易”。刚开始做蛐蛐罐的时候,一个罐子只能卖几块钱,随着技艺的精进,他的作品开始成百上千的出手,乃至现在,几万,甚至十几万一个蛐蛐罐,都很常见。
在老古玩商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六个子玉蛐蛐罐能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郭老的罐大的可以装下西瓜,小的可以手握怀揣,以天津本地黄泥为原料古法制作,经过澄泥、沥水、回性揉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几十道工序,一个罐成品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但一尊精品罐售价几十万也是常有的事。“我这个行当虽然报酬不错,但是勤快人不爱干,懒人又干不了。主要是太辛苦了,要不是发自内心喜欢,我也坚持不下来这么多年。”|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bbs.guochong.net/)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