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标题: 斗虫 [打印本页]

作者: 蟋蟀情    时间: 2015-8-6 11:07
标题: 斗虫
                                                                                             斗   虫

        从小喜欢斗虫,一路走来,从懵懂到痴迷,由执着到涅槃,踉踉跄跄,酸甜苦辣,但从未间断,始终追逐着蟋蟀的梦。

        中学时代,跟着师傅去虹口区四川北路斗虫,过去那里是日租界,漂亮豪华的日本人造的别墅,很长很宽的西洋餐桌,让人眩目的水晶大吊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斗虫的过程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别墅的主人姓吴,师傅称他为老吴,第一次去老吴家的时候师傅便说:这小孩特别喜欢蟋蟀,人也很聪明,所以带他出来走走。我则恭恭敬敬地叫声“吴伯伯好”,吴伯伯很慈祥。记得还嘱咐我一定要把书读好。

        每次在吴伯伯家里斗虫都是很雅、很和谐的,一般都是5到6个人,每人只带几条蟋蟀,都放在桌子上,互相观看、品论。

        最后配对竞斗,无论输赢,都很平静,没有丝毫不爽。

        我师傅眼光略胜一筹,所以总是上风多一只,当别人称赞时,师傅总是谦虚地笑笑说,虫这东西是看不到底的,我是运气好一点而已,所以师傅人缘极好,我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其实师傅对蟋蟀的认识程度是非常高的,对各种老谱烂熟于胸,每到虫季便常常和师兄听师傅侃虫经,讲到兴奋处还把所养的好虫捧出来对照一番,真是受益非浅。

        师傅的父亲是资本家,用当时的话来讲,师傅是小开,但在师傅身上绝无丝毫纨绔之气,烟酒不沾,远拒赌博,但买蟋蟀,收集蟋蟀盆却一挥千金,每年杭州人上来送蟋蟀,师傅又是请吃饭,又是送上海特产,虫资也绝不少给的,总是弄得送虫人左一个龚先生,右一个龚先生的千谢万谢。当时堡里的蟋蟀很不错。

        近朱者赤,师傅不仅传授了虫技,还教了我不少做人的道理。

        虽说当时玩虫的人很多,但都是凭着自己的一知半解的理解和经验在玩,在斗虫的胜负要素的知识还是很肤浅的。

        例如,在最初级但又非常重要的出斗期的掌握方面很多人就不懂,虫捉来养几天,便出斗,根本不分早秋虫,中秋虫和晚秋虫,反正遍地是虫,斗败再去捉,捉来再斗。

        师傅惜虫,总是叮嘱,无论虫品级怎样,都要养足,只要养到当龄,每条虫都是会拼尽全力去斗的,只是有多一口,少一口的差异,但都会斗足的。

        师傅还拿人作比喻,一个小孩从小跟师傅学武术,棍法、刀法、拳法娴熟,但要他和一个不会武术的人去比武,这小孩不一定会赢,因为小孩的肌肉没有发育健全,没有爆发力,不会给被击打者造成伤害。但成年人给小孩一击,小孩可能会骨折或内伤,因为骨头很嫩,容易断掉。

        道理简单,印象深刻。

        那么,怎样才能判断一条虫已经养足,可以出斗了呢?

        师傅的经验是“三高”,一、翅膀翘得高。二、六爪撑得高。三、饭须扬得高。

        拿着师傅的经验,早秋捧着一条老皮壳,到处寻斗,一口一条,一滚一条,非常管用。

        现在想想,师傅的“三高”,确实含义深远,高度概括,非常科学,极为实用。

        首先是起翅高,起翅高的蟋蟀地气必定是足的,底板也必定是老足的,这和蟋蟀所处的环境及蟋蟀离土的时间有关。阴暗潮湿背阳之地的蟋蟀及刚习鸣便进盆的蟋蟀很难有起翅高、频率高、声音亮透的表现,属先天不足,后天很难弥补,基本无用。

        因此,我在收虫时看到八格再好,只要起翅不高,频率缓慢,鸣声无力,就坚决放下,这类虫往往都是水光气十足的潮嫩虫,其壳不硬,徒有其表,没有性格,不堪一击的肉虫 。

        随着饲养时间增长,虫的起翅也会越来越高,直到露背见小翅,该虫基本到年龄了。

        第二,所谓六爪撑得高,其实质是一条底板老足的虫养到顶峰时期的精、气、神的具体表现。

        早秋,虫刚入盆,由于环境、湿度、温度的变化,虫很难有神、气、色方面的表现,经一段时间的饲养,随着环境的适应,骨骼的老结,肉实钳硬,定色定步,其好虫独有的精气神就逐步展现在我们眼前。任何时间开盆覌虫,将虫总是象一匹马一样神定气闲地耸立着,不惊不窜。见无情况,便低头探须,转头、扭腰、拖腿、慢慢地虎步蛇行起来,气度非凡。有如此表现之虫,也基本上到出斗期了。

        第三、饭须扬得高,早秋嫩虫的饭须是紧贴牙面的,随着虫龄的增长和出斗次数的增加,饭须会越来越远离牙面,特别是熟口虫,它的饭须永远是悬在“牙的”二边的。

        我有个习惯,每条将要出斗的虫,都要入斗柵爬一爬,主要看虫是否到了出斗期,其具体内容为;落柵神态,有否惊脚跳,步子是否稳健,受草是否铺身,顶草力度,牙开式及饭须上杨程度,最后看看敌虫鸣叫时虫的反映。

        饭须虽小,但很能说明问题,虫可以有扁薄将军、伶仃将军、小牙将军等,但绝对没有细饭须将军。

        由于社会上玩虫人绝大多数是没有师傅指导的,要提高是相当困难的,他们唯一的方法就是斗。

        在外人看来,虫和蟑螂一样,没有什么差异,其实,虫有青、黄、紫、红、黑、白六门基色,再加上自然繁殖因素千变万化,条条不同。要在这千变万化中找出某些基本因素是一项浩瀚的工程,幸运的是我们老祖宗已经研究了一千多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虫谱。

        先辈们以不计其数的比斗,一年复一年,反复地观察,比较,并按八格十二相,按色烙配置等等不同因子,分别归类总结,编排记录极为详尽,弥足珍贵。

        虫谱为我们判断一只蟋蟀优劣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师傅有本老谱文言文的,封面用牛皮纸粘好视为珍宝,在大学毕业留校当老师后,住在学校,以便有较多的时间学习和工作,有一年我向师傅开口借阅该虫谱,师傅犹豫了一下,还是让我带回了学校。空余,翻着字典一一去理解,去揣摩,兼词,代词,词类活用等,搞得头昏脑胀,但多多少少看懂了一些道理。

        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以及自己的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在识虫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一般人要赢我已经很困难了。

        这样就进入了第二阶段,即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的阶段。

        小时候家教甚严,另一方面受师傅影响所以虽喜欢虫,痴迷虫,但从不进场子赌一分钱,只是每年自己捉些虫玩玩,帮朋友们选选虫,分分类,仅此而已。

        然而随着每每斗虫上风多一只,感觉莫明地越来越好,加上周边的朋友一并地怂恿着我进场子帮他们叠虫。自己内心也极想去场子里看一看,所以也就随着一齐进了新村附近的场子,场子里斗虫的年龄都差不多,都有些认识,几场一斗,同样上风多一只,越斗感觉越好,胆子越大,随后就发展到走出普陀,到虹口、杨浦、长宁、南市到处约斗。

当        时斗虫都是比斗,输赢基本可控,前题是要懂虫、识虫,所谓懂虫、识虫最主要就是要在懂虫谱基本功扎实的情况下,还要多看多斗,及时总结,缺一不可。

        斗虫斗得是级别,然而级别是什么概念,又怎么来界定呢?

        我认为虫的级别主要由二个因素来决定,第一个因素是虫的遗传即品种和它的八格十二相十六型。整皮正色好于整皮顺色,整皮顺色好于间色,混色最差。整皮正色和整皮整色不同,正色代表六门正色,整色可以是任何色,例如毫无用处的酱色、咖啡色等。间色是虫谱中已有很详尽描述六门虫除正色以外的色的搭配,而混色则是六门正色外其它颜色的搭配,例如咖啡头色,酱色翅色或腿色等。第二个因素是虫的底板即生存环境。过去上海的江桥、七宝,杭州的堡里,南通江心沙出将率就高,虫硬。山东的尤集,河北的保定,沧州等地虫,质地也相对地硬一些,这主要和气候、地理、土质有关。

        任何一条虫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一条好虫,当然这个所谓的好只是相对而言。

        在比斗过程中,要参斗的虫的品质都以各种各样的物理形式明明白白地放在您眼下,如果您连谱都不识,六门不分,干、老、细、糯不知,精、气、神不懂,只认自己是凶头,那终究下风多一只。

        赢品种输底板,也就是明凶输给暗凶,大头宽项输给平生平出,弹眼落睛输给平色平相,比比皆是。其实,一条虫的底板干老程度有着很多方面可以去判断比较:例如,门面的起皱程度,头壳的起槽程度,牙的起筋起斑程度,齿芒色黑的程度,项的钢毛粗长程度,大跳及背肉的蜡光程度等等,凡一条虫有着以上特征,这虫的底板就不会差到什么地方去。

        在场子里,好虫,大凶无数,明凶暗凶,斗智斗勇斗识虫功夫。

        明明对方虫略小,但虫品略胜一筹,你就可以睁着眼睛说对方虫太大,不斗。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但这是下策,不可常用,否则坏了名头。

        当时上海比较有名的场子就那么几个,真真识虫的领班也就那几个人,年年斗,反复斗,都比较熟了,每个人的性格脾气及识虫本事都清清楚楚,垃垃圾圾的都被淘汰,很粘的也被淘汰,剩下的都是有点质地的,愿赌服输,碰在一起,谁都没脸逃跑,带多少虫就最大限度地叠上去,互相挑明了对抛。上场的虫都是报名报品的大顶板,这时对虫的斗龄,生口熟口,品种、生相、配置、底板老结程度都提出了极高要求,每场得胜负,面对的不仅仅是名誉,而是码成山一样的人民币,和朋友们的信任。

        名誉和朋友我都看得很重,但这些都需要付出。

        第一、刻苦钻研虫谱,虫经,认真对待每一场会虫。一对虫,输面、赢面各多少,输了,输在哪里,赢了,又赢在那里,经验都是用大量的钱买来的,虽然我不赌一分钱,但是会虫输了后那沉闷的气氛和失望的神态,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更激起了我的好胜性。

        第二、思路领先,发挥团队优势,扬长避短。人争气固然重要,更重的是虫要硬,同样,人的眼光好很重要,但关键的是要看得到虫,没有好虫,枉有一身好本事也无用。

        于是把有钱的人、会捉虫的人、肯吃苦的人、有心计的人、会养虫的人以及不怕死会打架的人都组织起来。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避免矛盾的出现。这样一来,变单打独斗,为团队作战,如果到顶级场子,就带一条或二条去竟斗,一般场子带三条或四条,这样虫也可以轮着休息,轮着出斗,天天有虫斗,在家开毛表现一般的坚决剔除,决不斗一分钱,谁不服,谁拿去斗,后果自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虫硬,人更要硬,现在想想,玩了一辈子的虫,现在仍有那么多朋友在身边,每年聚一聚,玩一玩虫,其乐无穷。这主要还是在做人的道理上,对朋友要谦让,要付出,不计回报。

        不赌一分钱,不喝酒,不抽烟,一个有良好口碑的大学教师,每到虫季,只要有空,便瞒着家人,和一批三教九流,乌龟贼强盗混在一起,这场子赶到那场子,冒着爆场被抓的危险,把所以的智商情商都用上,特别是弃文经商后,钱多了,每年对所收之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对手一个一个地打败,看着别人大把大把地分钱,把师傅的教诲远远地抛在脑后,这一切只是缘于喜欢虫。

        这进场一斗就是20多年,虽说看到好虫无数,在虫技上突飞猛进,但屡屡爆场,周边很多人被拘,因斗虫斗欧等使我心惊肉跳,但始终怀着侥幸心理,终于在一次南市区会虫被老派堵在屋子里,从三楼窗口跳到二楼脚手架再赤脚狂逃中惊醒,虫不应该是这样玩的。

        进场子斗虫,赢到时一文不值的虚名头。一旦输了,输的却是家庭的幸福和事业,代价太沉重,不能承受。

        由理悟入知见,非有知识悟入,境界有二种,一种是悟,一种是证。悟是知道,证是已经走到。

        怎样才能真正的玩虫呢,虫应该是怎样玩的呢?这就要我们去悟,去证。

        我们知道,虫是没有底的,只有相对而没有绝对,但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我有几个比较有钱的朋友,收虫一抛千金。家里雇人养了几百条虫,我看看虫已经很不错了,但他还在叫没虫,为此苦恼。而有些朋友每年花些小钱,市场里逛逛,养个十条二十条的,养养、看看、斗斗,同样其乐无穷。

        他们的差异在境界,他们有钱但不知怎样玩虫,只是沉迷在其中,陶醉在里面,不得解脱,每年虫季结束,一身疲劳,满腹遗憾。归根结底一个“贪”字,不能把心放平,不能把斗虫的道理悟透。


作者: 蟋蟀情    时间: 2015-8-6 11:09
本帖最后由 蟋蟀情 于 2015-8-6 11:20 编辑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禅意,虫自然也有虫禅,这也是我们斗虫的最终目的,通过虫道悟人道。

        虫道为师承自悟基础上的贯通,无法用明白无误的言语和文字表达出来,所以无法精确传承,更无法精确理解,非上乘资质,终隔一层。故历传玩虫之人都根据自己所参所悟修改及增补己见,对前贤有敬而无畏,以至虫谱无作系统阐译的大作留世。

        以我研读各类虫谱以及斗虫的体会,我以为就传统的虫文化而言,可以分为二个部分:一为物理之学,二为人文之学。前者是研究讨论虫的规律可循且可证的八格十二相及干老细糯等物理现象。后者是研究讨论虫禅意等微妙难言的人文科学。

        前者要多看多斗,后者要多悟多参。

        初学虫艺,有名师牵引,固然好,无名师者可参阅各类虫谱,但师傅及虫谱皆有局限,最终虫还得自已去斗,去辨去悟。在实践中起到去伪存真的验证作用,不断地以提高精进。

        特别是当今斗虫,对识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搞明白自己的虫是处于一个什么级别,司令、军长、还是团长?如果连级别也搞不清楚,只认为虫凶,那只能说明您对斗虫斗的是什么还没有理解。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辩证法告诉我们:有无相对,冷热互生,乐悲伴行,输赢不定。

        两虫相斗,必有输赢。一年一度虫不能复生,但虫相斗时留给我们的那种震撼人心的殊死拼搏的精神和气概给我们玩虫人一个很深的启迪,一条小小的虫为了生存,为了家庭都能如此,何况我们人类呢,这也就形成了斗虫的人文部分。

        过去的几年中有几条虫的盘肠大战真是惊心动魄,终生难忘。

        其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都是极品的顶级坚虫。第二,都是清口虫。第三,都是场可遇不可求的东西。故花面极大。

        每当这些虫碰在一起,火拼,那对斗虫的专业知识和临场经验就是显得非常重要。

        有一年我出了一条玻璃翅青虫,被师傅称之为难得一见的好虫。此虫品种纯,级别高,底板老足。

        第一路开毛,轻退名将黄大头,第二路迎斗已走了十几路的紫黄。

        两虫相斗,如在级别上有较大差异,其场面毫不精彩,轻轻两个平夹或一个杀猪,一方转头便走。这种场面每个玩虫人都遇到过,往往自己认为一条很凶的虫,打别人的虫干净利落,便以为是将军、虫王,但遇到另一条虫便变得不会斗了,口也发不出了,这就是输级别。

        两条真正上级别的虫,碰在一起,由于他们的性格,牙的钢火硬度,发口力度,抗击打能力,和其精气神都已达到顶级,所以相斗时,神定气闲,伸爪铺身,站好位置,一口接着一口发口,或对着发口,或一口一口地受口,毫不慌张、气度非凡、极有章法、很是精彩。

        这时虫的毛口、熟口、正色、间色的差异就会显示出来。

        我们常把毛口虫的前二路称为金口、银口。为什么呢?金在那里,银在那里呢?我认为金在牙齿上,再具体一点说金在牙齿的齿芒上。

        二条虫格斗,直接的较量就是牙齿。牙齿和牙齿较量的就是齿芒部分,那条虫的齿芒颜色更黑,齿芒粗、尖锐、面积更大,那么这虫的上风就多一只。

        毛口虫齿芒健全,锋利,熟口虫齿芒断损,圆钝。同样的发口力度,对方虫受到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因为压强相差太大了。

        一样的级别,熟口碰到毛口,不输,更得何时。

        虽然玻璃翅被紫黄咬得伤痕累累,但凭着健全的齿芒,把紫黄咬得疼痛难熬,落荒而逃。

        有一点需要说明,嫩老之斗属初级知识,不属生熟口范围故不在讨论之列。

        有一年虹口区梧州路出了一条特特大,只是蓝项披,弹眼落睛,号称虫王级,而且台花惊人。

        这年我收了二条江苏南通紫虫,一大一小,大紫不仅品级高而且哩码大,只斗了一场,因没有对手便封盆了。

        这小紫35点,炮弹体形,色正且润,特点是稳重,是字号里位列前三的种子选手。

        开毛平夹退敌,落口迅速,夹口有力。

        于是决定由小紫迎战蓝项披,这天场子里挤满了人,场子外帮花的黑压压的一片。

        一场恶战,发口、受口,一房间的人,只听见沉重的呼吸声,最终小紫振翅胜出。

        虹口的小徐认为这次斗的比较冒险,似乎赢面不是很大,不是很有把握。其实一方面不碰凶斗永远不会提高,另一方面小紫和蓝项披之斗,是正色和间色之斗,是斗受口承受能力,一般情况下,间色的虫受口能力较差。而正色虫,能受口,甚至看上去虫相平平,但却打死不走的比比皆是,小紫胜这一场,自然在情理之中。

        去年去了南京,南京虫友的大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斗虫的理念在一起,斗虫的结果和友谊友情相比,显得那么地不重要。虫友们在一起品虫论道,需要公养吗?需要局面吗?今天的虫斗赢了,就代表您的水平很高了吗?回答是不。

        斗虫虽说是斗八格十二相,斗级别,斗人文。但真正的是斗您的理念,斗您的功利之心,只有斗赢了您自己,那么每年您都是赢家,您将很享受每一个虫季。

        今年南京虫友们如来上海虫会,我将请中蟋网上的二条小恶虫,也是忘年交的白牙重青和小鬼跌金刚作陪,请南京虫友吃茶论虫尽兴。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未来漂忽,不定有太多太多的未可知。过去的虫王将军已成回忆,现在的虫再差,其情趣依然存在,今后不论怎样,虫还得玩,只要有一颗淡看世俗的心,就会多一份纯真,与其渴望每年将军满盆,还不如随意小罐中赏虫,任凭外界红尘百转,那虫王永在心中。

        我现在不就是一条老虫么?

        去年在宁津收了一条小紫,32点,定色后,整皮正色,小虫大相,动步极有神。送好友,在小场赢了十三场,场场平夹退敌,这种整皮正色,八格生相到位的山东虫真的不是多见,特别是大跳的粗壮程度及后六架的配置,给此虫带来了杭虫的美感,希望虫友们喜欢。

        星期天字号又要开会了,似乎又听到了虫叫。

        天气炎热,放平心情,量力而行,多注意身体,希望就像我们字号一样,几十年一贯制。网上的虫友们年年在虫季冒个泡,聚一聚,乐一乐,高兴就好。

                                                                                                                                  --------  蟋蟀情 --------
                                                                                                                                       2015年7月30日
[attach]161034[/attach]
作者: 西一致和    时间: 2015-8-6 11:17
{:soso_e100:}
作者: chgx    时间: 2015-8-6 11:41
{:soso_e100:}
作者: 懒得起名    时间: 2015-8-6 11:42
顶  {:soso_e179:}
作者: ~匹诺曹~    时间: 2015-8-6 11:48
{:soso_e163:}{:soso_e183:}
作者: 锋芒内敛    时间: 2015-8-6 11:53
精彩,受教了{:soso_e181:}
作者: 风月无价    时间: 2015-8-6 12:07
      拜读大文:
      
         情老师的文章写得真好,文采看似随意实为飘逸,运文看似隨手实为自如老练,在国虫网中不多见。所以敝人是篇篇看,篇篇喜欢!

          情老师玩虫的理念,对虫深刻认识,且无保留 佈告虫友是我认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谢谢!
作者: 大黑手    时间: 2015-8-6 12:11
写的太好了
作者: jiangligang    时间: 2015-8-6 12:28
给老师顶一下.......
作者: 钟情白牙    时间: 2015-8-6 12:28
{:soso_e163:}
作者: 蟋蟀大侠二头尖    时间: 2015-8-6 12:33
{:soso_e179:}{:soso_e181:}谢谢,隆重冒出。颂赞之至。
作者: 激励者    时间: 2015-8-6 12:52
又见先生美文~~~
作者: 虫友001    时间: 2015-8-6 12:54
{:soso_e179:}
作者: 蛐秋白    时间: 2015-8-6 13:49
好文章{:soso_e179:}
作者: endmill    时间: 2015-8-6 13:57
这才是真正的大师啊
作者: 枕着罐子睡觉香    时间: 2015-8-6 14:44
老师的文章真好!!!谢谢老师!!
作者: 太浜巷刘二    时间: 2015-8-6 15:14
不顶不行,文笔好
作者: yumingfeng    时间: 2015-8-6 17:14
蟋蟀情 发表于 2015-8-6 11:09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禅意,虫自然也有虫禅,这也是我们斗虫的最终目的,通过虫道悟人道。

...

谢谢分享。学习了。
作者: 外环线    时间: 2015-8-6 17:15
邵老师您好!顶了!
作者: 姚村-油葫芦子    时间: 2015-8-6 17:47
{:soso_e179:}{:soso_e179:}
作者: 独有一种忧伤    时间: 2015-8-6 17:53

作者: 土皇天赐    时间: 2015-8-6 18:04
{:soso_e179:}谢谢
作者: 没有色    时间: 2015-8-6 18:51
真好文采!
作者: 角斗王白青    时间: 2015-8-6 19:33
{:soso_e163:}{:soso_e183:}
作者: 大红袍    时间: 2015-8-6 20:28
顶大师{: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soso__2491241000841831684_4:}
作者: wenji    时间: 2015-8-6 21:08
正真的教授
作者: 杭州阿怪    时间: 2015-8-6 21:40
先顶再看{:soso_e128:}{:soso_e179:}
作者: 赤足红旗    时间: 2015-8-6 22:14
感谢蟋蟀情老师分享好文!好久不见,真还有点想,祝一切安好!
作者: 小虫大虫    时间: 2015-8-6 22:15
{:soso_e179:}
作者: kimi/tp    时间: 2015-8-6 23:44
虫季开始前看此文章受益匪浅,真乃奇人,开堂授课真情流入,几十年来我们不论多么困难都在坚持,虫道,虫情一辈子全交给它了,感谢老师的好文章让我更进一步!
作者: 青眉子    时间: 2015-8-7 00:04
收藏邵老师的每一个贴子,写的都是那么的精彩,没事反复看,祝邵老师老有所乐,身体健康.
作者: 古月龙盘    时间: 2015-8-7 00:14
这艺术照拍得高级!
作者: xuezhe    时间: 2015-8-7 00:35
蟋蟀情 发表于 2015-8-6 11:09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禅意,虫自然也有虫禅,这也是我们斗虫的最终目的,通过虫道悟人道。

...

{:soso_e179:} 高手
作者: 信步虫坛    时间: 2015-8-7 00:53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soso__0a3d3dc06128317c-c0e2998e983e81b4-aee0675f3cd1bb59b6707f68c310e95b.jpg_1:}
作者: nijianyun007    时间: 2015-8-7 05:05
受教了!师傅!
作者: douququ123    时间: 2015-8-7 07:23
{:soso_e160:}
作者: ym123569    时间: 2015-8-7 09:09
邵老师的好文必须顶!
作者: 静心2009    时间: 2015-8-7 09:33
活泼生动的好文,学习了。{:soso_e163:}
作者: jasonchen    时间: 2015-8-7 09:51
两面都看.中蟋网也看
作者: zhangguoqing    时间: 2015-8-7 10:11
{:soso_e160:}{:soso_e181:}
作者: 神出鬼没    时间: 2015-8-7 10:36
厚积薄发
作者: 赤足红旗    时间: 2015-8-7 11:39
有缘系于蟋蟀情,再缘情中有蟋蟀;
无憾国虫品佳作,憾于空过悔已晚。
作者: 就为高兴    时间: 2015-8-7 11:58
看了您的文章深有感悟,您才是玩虫的领军人物,谢谢您写的文章收藏了
作者: 强者之战    时间: 2015-8-7 16:23
{:soso_e160:}
作者: 就为高兴    时间: 2015-8-7 17:08
邵老师您好,您的文章看了几篇,全都那么精彩,有学习的意义,还有个请求,就是您认为那些蛐蛐谱写的挺好,挺实用,您能不能给推荐几本,谢谢您
作者: 雅鸣    时间: 2015-8-7 17:59
总结过程,细节悟道,分享学习。
作者: 培培娜娜    时间: 2015-8-7 19:33
看到了真正的好文章。老师人品好,才会朋友多。谢谢。{:soso_e179:}
作者: 斗龄    时间: 2015-8-7 22:07
老师好文采,学习了
作者: 蚂蚱腿    时间: 2015-8-19 18:19
邵老师的文章很精彩,我感觉邵老师不但深谙虫道,而且人缘好、组织能力强,很富有团队精神。
我很喜欢文章里的一句话:只有斗赢了您自己,那么每年您都是赢家,您将很享受每一个虫季。{:soso_e179:}
作者: zhenxinzhai    时间: 2015-8-19 19:05
本帖最后由 zhenxinzhai 于 2015-8-19 19:07 编辑

{:soso_e182:} {:soso_e182:} {:soso_e183:}
作者: yb700721    时间: 2015-8-19 19:45
谢谢分享!老先生辛苦了。
作者: 兔子扬言要玩我    时间: 2015-8-19 20:40
{:soso_e179:}
作者: 六瘫    时间: 2015-8-20 08:17
顶!d=====( ̄▽ ̄*)b
作者: 吴江大鱼    时间: 2018-7-4 09:27
老师辛苦,受教了
作者: 秋鸣雅趣    时间: 2018-7-4 11:09
经验丰富、眼光独到;一份淡然、一份洒脱。经典好文。
作者: 罗素    时间: 2019-3-9 11:49
蟋蟀情 发表于 2015-8-6 11:09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禅意,虫自然也有虫禅,这也是我们斗虫的最终目的,通过虫道悟人道。

...

闲暇之余再看此文,又有新的认知。一字纠正,斗殴。
作者: 虫半痴    时间: 2019-3-9 12:00
照片中的紫壳白牙纯正,漂亮{:3_294:}{:3_294:}
作者: lixianlu082815    时间: 2023-10-2 11:31
喜欢老师的作品,这才是玩虫的人。
作者: 早晨的雪    时间: 2023-10-3 11:19
真正的老师不但专业知识精辟,育人水平更胜虫道啊!
作者: 早晨的雪    时间: 2023-10-3 11:19
真正的老师不但专业知识精辟,育人水平更胜虫道啊!
作者: llgllg1971    时间: 2023-10-9 17:01
特别喜欢您的文章,每次都有新的感受,赞
作者: Hosanna    时间: 2023-10-17 16:27
喜欢,看了还想在看




欢迎光临 国虫网 (http://bbs.guochong.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