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文/黑色传奇,2006年1月4日,版权所有
远古的时候,人们尚未意识到蟋蟀的重要性,因此常说一句话:蛐蛐小事、何足挂齿;时间久了,误传为: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春秋战国时有位伟大的诗人,因为喜欢蟋蟀、所以取名蛐原;时间久了,误传为屈原了。 西汉有位著名的大将军叫卫青,卫青的姐姐与平阳县吏霍仲孺生下一个男孩,因孩子出生那天霍仲孺的一只蟋蟀大将病了,所以给孩子取名霍蛐病;时间久了,误传为霍去病了。 苏东坡十分喜爱山东的蟋蟀大将,他在一首词里写道:“大将东蛐,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久了,误传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了”。 伟大的诗人陆游也很喜欢蟋蟀,尤其喜欢元雌。他在诗中写道:“死蛐元雌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间久了,误传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了。 古人对蛐蛐的热情,和对结婚、入洞房是不分上下的,所以他们认为人生最大的喜事就是:蛐、媳妇;时间久了,误传为娶媳妇了。 古人最希望的事,就是死去的蟋蟀大将能够复活,所以形容特别激动的事情会说:死蛐活来;时间久了,误传为“死去活来”了。 古往今来,喜爱蟋蟀的人非常多,对不爱惜蟋蟀的人,人们总要苦口婆心地教育他,要像爱自己妈妈一样爱护蟋蟀,人们会说:蛐、你妈的;时间久了,误传为:“去你妈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