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的颜色在识虫理论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个人以为虫的八格相法、虫的高方阔厚相法、虫的干老细糯相法、虫色的相法是蟋蟀相法中最重要也是基础的相法。藐视虫色是非常不可取的。比如: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在体质体态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在运动上黄种人的灵敏度及协调性较好,黑种人的爆发力超群而白种人综合能力较平均。当然事物是变化的,随着天气、地质地貌、虫种杂交等因素的影响,虫色也是不断变化的(包括各地的虫色也略有不同),我们应该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虫色。既不能藐视前辈们几千年对虫色相法上做出的杰出贡献,又要不断的进行观察和总结去发现新的有效的东西。而一味的藐视前辈的虫色理论,反过来其实是在藐视自己。边文华前辈在他的晚年曾经对我说过,随着人生进入晚期和眼睛视力的退化,他看虫色的能力越来越差,其实这很正常,谁都有老的一天,而因为老了,虫色看不清了,反过来就说虫色无用了,非常的不可取。我最反对的是既拿不出自己的理论又一概否定前辈理论的假学者。
以下是我在网上收集的并且我自己觉得值得学习的有关虫色方面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网上此类文章颇多,我会不断加以补充。谢谢大家,也希望各位老师多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共同提高。
以下是引用白牙重清老师的部分发言,还望包涵:
古人把色放在首位,可以看出色的重要性!虫色的纯净决定了虫种的好坏!大家都知道色要浓,“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发现很多初学的朋友会有误解。色“浓”不是色“深”,深色虫有色浓的,淡色面的虫也有色浓的。很多淡色虫的色浓度远高于深色虫! 现在网速太慢,待找待续,有空的朋友也可帮忙找找,拜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