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67|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谈谈我对虫色的一点浅浮的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27 21:3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虫的颜色在识虫理论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个人以为虫的八格相法、虫的高方阔厚相法、虫的干老细糯相法、虫色的相法是蟋蟀相法中最重要也是基础的相法。藐视虫色是非常不可取的。比如: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在体质体态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在运动上黄种人的灵敏度及协调性较好,黑种人的爆发力超群而白种人综合能力较平均。当然事物是变化的,随着天气、地质地貌、虫种杂交等因素的影响,虫色也是不断变化的(包括各地的虫色也略有不同),我们应该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虫色。既不能藐视前辈们几千年对虫色相法上做出的杰出贡献,又要不断的进行观察和总结去发现新的有效的东西。而一味的藐视前辈的虫色理论,反过来其实是在藐视自己。边文华前辈在他的晚年曾经对我说过,随着人生进入晚期和眼睛视力的退化,他看虫色的能力越来越差,其实这很正常,谁都有老的一天,而因为老了,虫色看不清了,反过来就说虫色无用了,非常的不可取。我最反对的是既拿不出自己的理论又一概否定前辈理论的假学者。

以下是我在网上收集的并且我自己觉得值得学习的有关虫色方面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网上此类文章颇多,我会不断加以补充。谢谢大家,也希望各位老师多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共同提高。

以下是引用白牙重清老师的部分发言,还望包涵:

古人把色放在首位,可以看出色的重要性!虫色的纯净决定了虫种的好坏!大家都知道色要浓,“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发现很多初学的朋友会有误解。色“浓”不是色“深”,深色虫有色浓的,淡色面的虫也有色浓的。很多淡色虫的色浓度远高于深色虫!

现在网速太慢,待找待续,有空的朋友也可帮忙找找,拜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推荐
发表于 2008-6-28 15:41:3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什么是色 佛曰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em04][em04]

俺认为宇飞先生引用白牙重青老师的色浓论和谱上的色论是2个不同的概念

晚辈胡言论语 宇飞先生见谅

[em10][em10][em10]
3#
发表于 2008-6-27 23:03:31 | 只看该作者

色也重要相也重要,白牙重青老师?不认识,哈哈

4#
发表于 2008-6-27 23:17:2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乌云在2008-6-27 23:03:31的发言:

色也重要相也重要,白牙重青老师?不认识,哈哈

是啊!乌云说得没错,色也重要相也重要,只可惜正色虫难寻,操出来的凶头未必色正,杂色虫就更难

谈色了,呵呵!

5#
发表于 2008-6-28 01:26:0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白扇青云在2008-6-27 23:17:28的发言:

是啊!乌云说得没错,色也重要相也重要,只可惜正色虫难寻,操出来的凶头未必色正,杂色虫就更难

谈色了,呵呵!

色其实是个很高级的问题,有很大发掘潜力,让20-30年前很多老法师拿点特棒出来就知道了,南北色路,大格相同,但某些东西迥异,捧着书本死读的网上斗口行,下面斗虫就难免失望点了,接触多了就知道,没有看不懂的虫只有看不到的虫,天下之大,高人无数啊,白牙重青老师我总算晓得了,原来是“第十二路毛口直推”的那位,经典之高人那,佩服啊~~~

[em17][em17][em17]
6#
发表于 2008-6-28 12:13:1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乌云在2008-6-28 1:26:03的发言:

色其实是个很高级的问题,有很大发掘潜力,让20-30年前很多老法师拿点特棒出来就知道了,南北色路,大格相同,但某些东西迥异,捧着书本死读的网上斗口行,下面斗虫就难免失望点了,接触多了就知道,没有看不懂的虫只有看不到的虫,天下之大,高人无数啊,白牙重青老师我总算晓得了,原来是“第十二路毛口直推”的那位,经典之高人那,佩服啊~~~

[em17][em17][em17]

我正琢磨着,读书可是件愉快的事情!但我不提倡死读书,我主张多读“死人的书”,读那些经过了数百年、上千年时间而流传成为的经典无疑比暖昧的当代陈抄读物更值得信赖。当然读完以后,学习就要有清醒的头脑,要结合现实主义的条件消化吸收,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照抄照搬没有出路,盲目地拜倒在人家脚下更没有出息。秋收先生的帖子我仔细看了看,他所谈到的看虫要看整体我是颇为赞同的,一条虫生相平衡,对比出众,就有斗出的几率,甚至有时可能会出一条虫王的,呵呵!

7#
发表于 2008-6-28 12:50:24 | 只看该作者

古人云:把色放在首位,可以看出色的重要性!

我一直是这样执着的,从未丝毫的否定过,与虫友交流时,我也是认为最高级乃色也!

但色如何去分辨或是如何正确的去掌握?色色相近,色色相克,如何去研究,最高级与最低级如何去统一,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没有统一的标准,再加上个人对色的认知不一,这就是我们对色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误区或是不解!

相反,抛开色论,通过相形,大家掌握起来较为直观或是容易,也可以说,相形相对来说较为容易被大家接受或是掌握(包括所谓的暗门),但这是不是真正意义上就不论色了,我想明白人都知道:非也,道同路不同而已,有其一必有其二之云,或二者必居其一之理!

个人的看法,见笑!

[em27][em27][em27]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13:04:5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乌云在2008-6-28 1:26:03的发言:

色其实是个很高级的问题,有很大发掘潜力,让20-30年前很多老法师拿点特棒出来就知道了,南北色路,大格相同,但某些东西迥异,捧着书本死读的网上斗口行,下面斗虫就难免失望点了,接触多了就知道,没有看不懂的虫只有看不到的虫,天下之大,高人无数啊,白牙重青老师我总算晓得了,原来是“第十二路毛口直推”的那位,经典之高人那,佩服啊~~~

[em17][em17][em17]

白牙重青老师我并不认识,感到他的帖子有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未经允许就直接引用还望白牙重青老师多多包涵。我认为不管高人与否,只要他的某些观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就行。包括以后我借鉴的帖子的老师大多我也会不认识。在这里宇飞先行谢过。

9#
发表于 2008-6-28 13:50:33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一些前人流传下来的,虫色文字理论,如果将来和李教授有缘可以给教授看看。
10#
发表于 2008-6-28 14:10:2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永远的雷神在2008-6-27 21:41:44的发言:
学习![em01][em01][em01]

[em17][em17][em04][em04]

11#
发表于 2008-6-28 14:14:2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李世均在2008-6-28 13:21:57的发言:

《传统虫色论不具可操作性》(详见拙作《中华斗蟋鉴赏》)

我们现在强调的‘色’,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无法用文字写出。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我们怎么传承?这门学科如何发展?(暂且不否定这个‘色’管不管用),举例来讲:我是一个诚心诚意的学生,你作为老师怎么教我?你要我慢慢自己啄磨?

老祖宗是八百多年前了,社会发展到今天,什么都在发展,怎么虫经会一直不发展,老传统一直管用?这么简单的道理就转不过弯来。

就拿虫色来讲,举一个具体例子出来,让我们学习学习,让网上众虫友看看究竟管不管用!我的观点是很明确的:《传统虫色论不具可操作性》。

虫色的研究如同牙色的研究一样非常重要。你是假装不懂,还是不懂装懂。要么是老眼昏花看不见色了。

12#
发表于 2008-6-28 14:24:09 | 只看该作者

进来学习

[em27]
13#
发表于 2008-6-28 14:33:4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白清黄在2008-6-28 13:50:33的发言:
我有一些前人流传下来的,虫色文字理论,如果将来和李教授有缘可以给教授看看。

我也想看看!

[em27]
14#
发表于 2008-6-28 15:05:08 | 只看该作者
我还相信前人早已将虫形各部位的特有生法以及各部位的特定搭配总结成文字理论,只是历来形被色所抑制,所以流传不会太广。回顾中国历史,饱受列强欺辱,一些珍贵的文献多流失海外,虽说台湾有幸保存了一些,据我判断大部蟋蟀方面的文献资料,目前在日本的可能极大。希望中国早日强盛起来,那么蟋蟀爱好者也可以一睹前人对蟋蟀的创悟。[em27]
15#
发表于 2008-6-28 15:09:4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白清黄在2008-6-28 15:05:08的发言:
我还相信前人早已将虫形各部位的特有生法以及各部位的特定搭配总结成文字理论,只是历来形被色所抑制,所以流传不会太广。回顾中国历史,饱受列强欺辱,一些珍贵的文献多流失海外,虽说台湾有幸保存了一些,据我判断大部蟋蟀方面的文献资料,目前在日本的可能极大。希望中国可以早日强盛起来,那么蟋蟀爱好者也可以一睹前人对蟋蟀的创悟。[em27]

我还相信前人早已将虫形各部位的特有生法以及各部位的特定搭配总结成文字理论,只是历来形被色所抑制

[em17][em27]
16#
发表于 2008-6-28 15:30:4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秋收在2008-6-28 15:20:12的发言:
[em17][em17][em17][em17][em17][em27][em27][em27][em27][em27][em23][em23][em23][em23]

秋老过奖了,我只是继承了些前人对色的看法,和秋老在虫形方面的独创意识相比那是很感惭愧的。

17#
发表于 2008-6-28 16:54:4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李世均在2008-6-28 15:23:13的发言:

谢谢白清黄虫友

虫色的研究如同牙色的研究一样非常重要。你是假装不懂,还是不懂装懂。要么是老眼昏花看不见色了。

艳阳天虫友

我是学画、学摄影的。自信对色比您眼光好。

您最好举一个例子来说服我。不要挖苦我。我们是‘虫友’,是‘友’间交流。


既然你是学摄影的,且刚开始学画,相信你对颜色有一定的敏感(是否比我好我不加评论)。那你为什么认为虫色无用哪,先谈谈你的理由,能充分证明虫色无用的理由。否则我只能认为你老眼昏花了。既然由你提出观点,就应该你先认证,法律上也是这样认定的。

18#
发表于 2008-6-28 17:02:5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白清黄在2008-6-28 15:05:08的发言:
我还相信前人早已将虫形各部位的特有生法以及各部位的特定搭配总结成文字理论,只是历来形被色所抑制,所以流传不会太广。回顾中国历史,饱受列强欺辱,一些珍贵的文献多流失海外,虽说台湾有幸保存了一些,据我判断大部蟋蟀方面的文献资料,目前在日本的可能极大。希望中国早日强盛起来,那么蟋蟀爱好者也可以一睹前人对蟋蟀的创悟。[em27]

不是相信,现代的有些有价值的蟋蟀书籍上对虫形各部位的特有生法以及各部位的特定搭配(包括颜色)已有较直观的分析。“五十不选”书中可找不到。

19#
发表于 2008-6-28 17:44:2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32051167在2008-6-28 15:41:38的发言:

呵呵 什么是色 佛曰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em04][em04]

俺认为宇飞先生引用白牙重青老师的色浓论和谱上的色论是2个不同的概念

晚辈胡言论语 宇飞先生见谅

[em10][em10][em10]

理解错误

20#
发表于 2008-6-28 18:03:3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李世均在2008-6-28 17:45:03的发言:
艳阳天虫友,请再认真读一遍《中华斗蟋鉴赏和中华斗蟋五十八选》。若你阅读有困难,可单独讲解。

你不是说虫经无用吗?你的书我买来后看到了你在网上的帖子说“虫经无用”,我立马将它仍到垃圾桶里了。你还要我去买书,又要骗我钱了,俺不衷。

21#
发表于 2008-6-28 19:31:47 | 只看该作者

李老师的虚无观点实在是不敢苟同啊

22#
发表于 2008-6-28 19:32:5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后半闲堂-宇飞在2008-6-28 13:04:51的发言:

白牙重青老师我并不认识,感到他的帖子有我需要学习的地方,未经允许就直接引用还望白牙重青老师多多包涵。我认为不管高人与否,只要他的某些观点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就行。包括以后我借鉴的帖子的老师大多我也会不认识。在这里宇飞先行谢过。

[em17][em17][em17]

23#
发表于 2008-6-28 19:42:1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白扇青云在2008-6-28 12:13:17的发言:


我正琢磨着,读书可是件愉快的事情!但我不提倡死读书,我主张多读“死人的书”,读那些经过了数百年、上千年时间而流传成为的经典无疑比暖昧的当代陈抄读物更值得信赖。当然读完以后,学习就要有清醒的头脑,要结合现实主义的条件消化吸收,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照抄照搬没有出路,盲目地拜倒在人家脚下更没有出息。秋收先生的帖子我仔细看了看,他所谈到的看虫要看整体我是颇为赞同的,一条虫生相平衡,对比出众,就有斗出的几率,甚至有时可能会出一条虫王的,呵呵!

是,呵呵,可惜现在生搬硬套者何其多也,佛渡世人,唯独不渡无缘之人,现在虫本天下文章一大抄,你也抄来我也抄,虽雕虫小技,也反映了现行教育制度的失败,呵呵,题外话,秋收老师是有独门武功的,但是色方面我也不是很同意,本来以为自己已经会看色了,但现在发现,世界还是比较大,我们还是井底那只青蛙,只不过井口大了点[em10]

24#
发表于 2008-6-28 19:46:1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李世均在2008-6-28 19:38:52的发言:
否定了一些传统不对的就成虚无啦?

总体来说,看了李老师贴在网上几条虫,虫色不错,不知是妙手偶得还是从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也有可能不自觉在用,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是虫是确确实实放在那里的。

看虫看贴,不禁哑然失笑,虫色无用,此物如何?

25#
发表于 2008-6-28 20:43:4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山山在2008-6-28 17:44:27的发言:

理解错误

接受批评

[em04][em04][em04]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2 03:24 , Processed in 0.17271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