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4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越来越大的虫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11-17 08:5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产虫区没有虫子(3厘半的小苍蝇不算)很多人都不相信,略微走点儿脑子的都会明白。例如乐陵,宁津一带的虫子和北京的伏地虫类似,就是个头小,普遍重量在4厘5左右。宁阳的虫子个头大,重量在5厘5上下,我说的是八九十年代(随便一抓的数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蛐蛐的体型也有不小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伴随着农业的大发展而变的这就说不过去了,过去产虫区蛐蛐非常多那是因为穷,用不起农药,化肥和除草剂,蛐蛐都打着滚等你抓,现在不同了你不用这些东西就长不出庄稼来。蛐蛐失去了大部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后为什么越出越多,而且个头也越来越大呢?拿宁津乐陵虫来说在市场看到的均在5---7厘,反而宁阳虫子往小的方向在发展,大多数虫子在5厘上下
   想一想查干湖越捕越多的胖头鱼,年产量能把阳澄湖填满的阳澄湖的大闸蟹就不难理解了。对了,喜欢吃黄花鱼的朋友都知道,过去3毛2一斤的黄花鱼您现在花两千也许真买不到,你有钱奈何海里没鱼,凑合吃人工养殖的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21-11-17 09:27:18 | 只看该作者
一点不奇怪,有钱还是能吃到野大黄,没钱就吃小黄鱼,吃完就研究养殖或者开发新产品

点评

但愿你能天天吃野黄花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7 09:31
3#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09:31:54 | 只看该作者
honor 发表于 2021-11-17 09:27
一点不奇怪,有钱还是能吃到野大黄,没钱就吃小黄鱼,吃完就研究养殖或者开发新产品

但愿你能天天吃野黄花
4#
发表于 2021-11-17 09:46:59 | 只看该作者
浅显易懂,说的很透彻!
哎!玩呗!咱一个纯友谊玩家,怕啥!

点评

说的是,怕是不怕但钱花出去了应该心里有个数,明年开始降低成本玩友谊了,没人玩就自己搞点打包虫自己斗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7 15:29
5#
发表于 2021-11-17 11:29:46 | 只看该作者
{:3_292:}
6#
发表于 2021-11-17 13:10:58 | 只看该作者
友谊的怕啥

点评

我是不怕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7 15:32
7#
发表于 2021-11-17 13:29:10 | 只看该作者
友谊赛老输心理也不好受

点评

那是,老输谁心里也不好受,今年还好整体上风多一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7 15:34
8#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5:29:09 | 只看该作者
黄批将军印 发表于 2021-11-17 09:46
浅显易懂,说的很透彻!
哎!玩呗!咱一个纯友谊玩家,怕啥!

说的是,怕是不怕但钱花出去了应该心里有个数,明年开始降低成本玩友谊了,没人玩就自己搞点打包虫自己斗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5:32:2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不怕哈哈
10#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5:34:30 | 只看该作者
WYG 发表于 2021-11-17 13:29
友谊赛老输心理也不好受

那是,老输谁心里也不好受,今年还好整体上风多一只
11#
发表于 2021-11-17 17:51:52 | 只看该作者
有白虫就有白鱼

点评

对,万物都是相通的,网箱养殖的黄鱼相当于蛐蛐的缸白,往大海中撒的鱼苗和逃跑的鱼则相当于地白,黄花鱼经过人工养殖后会产生基因缺陷,所以就形成了新的物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8 08:18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8 08:18:43 | 只看该作者

对,万物都是相通的,网箱养殖的黄鱼相当于蛐蛐的缸白,往大海中撒的鱼苗和逃跑的鱼则相当于地白,黄花鱼经过人工养殖后会产生基因缺陷,所以就形成了新的物种
13#
发表于 2021-11-18 10:03:03 | 只看该作者
知道虫为什么小的原因吗?
我看关键在于农田当家肥料的改变及农药的使用,对比蟋蟀的生存环境,1980年前,化肥只用于后期,当家肥料都是有机肥料;现在土壤里的有机质含量比以前是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又使微生物的含量发生了较大改变,这些都不利于蟋蟀生长过程中对所需物质的要求。在我野放地,使用化肥多的地块和人畜肥料为主的地块比较,出虫大小明显区别,前者小而少,后者大而多。参考昆虫科研资料,蟋蟀的食物主要有植物根、茎、腐殖质、小昆虫等,因此有上一说。
14#
发表于 2021-11-18 12:59:19 | 只看该作者
野生虫越来越小的原因没人说到点子上,这个和气候有关。
15#
发表于 2021-11-18 13:12:17 | 只看该作者
经过研究考察,由于天气变化气温度升高,热得早,冷得晚,早,中秋的虫仔当年就己经出土,导致来年的虫少,质量也差,以前9月10日以后晚上抓虫冷得不行,现在过10月晚上也不冷。

点评

由于天气变化气温度升高,热得早,冷得晚,早,中秋的虫仔当年就己经出土,导致来年的虫少,质当年出虫量也差,[ 当年出虫个别现象;除人工加温外,时间不够,蟋蟀卵孵化需要积温,再由若虫成长到成虫,按自然界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1-11-19 23:17
16#
发表于 2021-11-19 23:17: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吹铃 于 2021-11-19 23:18 编辑
白露日的雨 发表于 2021-11-18 13:12
经过研究考察,由于天气变化气温度升高,热得早,冷得晚,早,中秋的虫仔当年就己经出土,导致来年的虫少, ...

由于天气变化气温度升高,热得早,冷得晚,早,中秋的虫仔当年就己经出土,导致来年的虫少,质当年出虫量也差
当年出虫个别现象;除人工加温外,时间不够,蟋蟀卵孵化需要积温,再由若虫成长到成虫,按自然界不同季节温度换算,最少也得110天。
17#
发表于 2021-11-20 12:43:13 | 只看该作者
不会有成虫的,天一冷若虫全部冻死了。难得有挖土深的坚持到成虫。春天看见农民挖水沟挖岀成虫。
18#
发表于 2021-11-20 12:52:19 | 只看该作者
城市周边比农村气温高,早、中秋的虫籽更容易出土,所以来年更少、更小。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4-20 19:25 , Processed in 0.16728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