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由 ljbljb 发表: 记叙:
今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此块动迁基地,总体动迁范围方圆有几平方公里.
那天中午进去一看,满地的碎瓦乱石堆里,一块块绿油油的菜地赫然印入眼帘:大白天里到处都是蟋蟀的鸣叫声和弹琴声!立刻联想到过去四平路溧阳路的新沪中学拆迁基地(现在是喜临门大厦),荒废近十五年,那时里面的好虫极多,厘码在二~六斟上下.每逢金秋时节,那荒废的拆迁基地是我们最喜爱去的地方!还有北站那里的不夜城动迁基地,荒废也有近十年,出的好虫也同样地大和多!这次捉虫时问了问还滞留在原居住地的居民,得知这里的动迁工作已经进行了六年多!暗自估计今年这里能出几只虫的!
那日半夜时分,独自一人骑车来到此地,果然不出所料,蟋蟀的鸣叫声一片,不过大多数听上去厘码不大,有好的叫声刚想听个清楚,却被脚下的碎砖乱瓦踩踏时发出的声响,惊得好半天不再出声.即使能侥幸听清楚蟋蟀躲藏的位置,一经翻动,蟋蟀立刻往下钻去,很难捉住它.后半夜听到一只大约有三斟以上的批子叫声,就这样被它逃掉了,第二天早上是带着遗憾的心情离开那里的.不过好在几天后的半夜三点半,它总于被我活捉了,出土重量:570毫克,二点七斟!
已经三次去过那里捉过虫,得出来的经验是:厘码大的蟋蟀都在后半夜能听到它们的叫声.不过接近它们可是一个磨练耐性的细心活,得轻轻地慢慢靠近才行!再者就是能听到好的叫声或者是大虫的叫声不多,所以听到一个入耳的蟋蟀鸣叫声,千万不要放过它.还有那里的三尾不错,是上海土虫的那种黑三尾,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三尾极肯帖蛉!多捕捉一些这样的三尾,不失枉来一次这里.
至我发过在江浦路捉虫的帖子后,网友多人约我去那里捉虫,一来大家时间上要相约组合,二来只在网上碰头,而真正碰头时,见了面都不认识.所以特发这一帖,网友们可依据自己的时间,自行前往捉虫.我的经验是:骑自行车去最好,因为地方太大,要一处一处地巡听,光靠二只脚,太慢了!还有十多天时间可去捉虫,不过在碎石乱砖里的蟋蟀,再晚去捉也没问题,不像农村泥土里的蟋蟀,白露后一打洞,牙就废了!
拍了许多照片,等晚上儿子回家,请他帮忙上图给大家参考!
图来了,这第一张就是弄堂口,从这里进去约十米远,就是捉虫地了.其实不光是这里,在这附近地区都有动拆迁基地,可以兜着听听看看捉捉.
![]()
![]()
![]()
![]()
![]()
![]()
![]()
![]()
![]()
![]()
![]()
![]()
![]()
先把前二次发过的图帖上来,大家看看.地势图再补.
这是第一次去捉的虫,就是那只二次才捉到的黄批! 这只黄批子出土重570毫克,2.7斟.出产地上海市杨浦区.虫照是今天一早拍的,离它被捉只有二个小时.
因上月的自来水费刚过期,只能付到江浦路175号上海自来水厂管理所.那天骑车去那儿,见到一处一处的拆迁工地,方圆有几平方公里,那些被拆迁的棚户区原本就是大杨浦蟋蟀玩家的世袭居住地,估计每年优良品种的后代不会是少数的.而且有好几处拆迁工地有未迁走的居民种上了蔬菜,白天都能听到工地里有蟋蟀的叫声.于是晚上立刻就去捉虫.在一处工地骑车巡听时,远远地就听到它穿透空气激越的叫声.但我一靠近它,那呱---呱---呱如鸭叫似的鸣声就嘎然而止.我从零点一直等到一点钟,它都未再叫一声.无奈只能乱翻一气,无功丧气而归! 今天早上三点半醒来,脑子里全是它的响亮的鸣叫声,看着身旁熟睡的家人,我悄悄地起身,来到外间,无声地穿上衣服,鞋子,拿上捉虫工具,轻轻地关上房门,骑车绝尘而去.谁知到了几乎相似的拆迁工地,却一时找不到它的所在地了,兜了好几个圈子才总算找到那铭心刻骨的地方,远远地就听到它在欢快地鸣叫着,呱---呱---呱鸭子般的鸣叫声是那么地动听悦耳.我急不可待地下车,蹑手蹑脚轻轻地靠近它,它就像知道我来到似的,立刻就不叫了.但为时已晚,我已经锁定它就在我前方三米远处那一尺见方的区域内,正是它的藏身之处.开亮头灯,把那乱石一一挪开,突然在我锁定的一尺见方区域的右下沿,它处现了,我立刻用网把它罩住,左手轻轻一插,哈哈,它就乖乖地钻入我的网内.这时止不住一阵兴奋,觉得雨后秋天上海的早晨,空气是那么的清新,沁人心脾.......唯一的遗憾就是它没有我预想的那么大,在三斟大小上.......
![]()
![]()
这只秋虫是捎带着的收获!
![]()
这是第二次去捉的虫,就是小了点,二斟大小的虫!
第一条:
![]()
第二条:
![]()
第二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