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2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蟋蟀颜色的再认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9 21:38: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蟋蟀颜色的再认识



颜色是遗传加上环境的产物,能够反映两个主要问题:


1.品种的显性特征
2.材质的好坏


以上两点也同时和大小环境密不可分。

简单说几个观点:


1.干青


青种蟋蟀多出在立土高坡的半腰和排水通畅的地方,干湿适度,植被健康,光照和温度适中。由于环境适宜,不需要很大的调整,在动态上常常表现比较稳健,斗口平均,轻口重夹比较多。颜色比较中性,以清澈干老为上。在气温正常,适度雨水的年景,多青种蟋蟀。

2.润黄


黄种蟋蟀多出在干旱少水,阳光直射,温差比较大的环境,植被稀少,带红者多出砖石,地势较高。由于环境比较严酷,生存困难,外骨骼发育成熟比较早,性格暴烈残酷,在动态上表现为攻击性强,抢口多,鸣叫激烈,性欲强盛。颜色明显,以油滑润泽为上。在气温高,降水少的干旱年景,多黄种蟋蟀。

3.嫩紫


紫种蟋蟀多出在地势平坦,阳光少直射,累计温度较低,植被多样,周遍环境降水丰富的环境。由于环境降水比较大,需要迁徙躲避,性格比较敏感。在动态上表现为见光迅速往阴处躲避,寻找安身的地方,不喜鸣叫,但韧性比较好,吃夹还夹的比较多。颜色多样,以绒嫩色密为上。在气温较低,降水连续的年景,多紫种蟋蟀。

由于大小环境的不同,具体到每一只蟋蟀,就有一个动态和颜色配正的问题。而且在不同时段不同温度下每种蟋蟀的格斗状态也不一样。

对颜色总的要求一个“密”字,浓,老,厚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整皮一色不但要求了纯血的品系也同时要求了材质的统一性。由于特殊品种是在生命对环境的长期适应过程中为了生存产生的,所以基因对不同的环境和食物也同时产生了选择性。对待不同种类蟋蟀可以在食物和饲养环境上都有侧重点。总的做的“因虫适性”。

淡色蟋蟀和深色蟋蟀每个品种都有,淡色多见光,深色多喜阴。动态判断比较可靠,因为有些特殊品种淡色蟋蟀最初呈现的是深色,而深色蟋蟀却表现为淡色。

昆虫体表被我们看见的是复合色,主要是色素色和结构色。结构色随蟋蟀的成熟和发育情况不断改变,所谓的“光”都属于结构色,光的变化直接反映一个蟋蟀的将抗程度,是不是可以继续战斗等很多问题。色素色分表皮色和真皮色,和食物,遗传都有关系。其中真皮色在蟋蟀死后迅速消失,而表皮色主要存在于蟋蟀的斑点中,如脖子上的花斑,在蟋蟀死后几乎很少变化。一只好的蟋蟀的这两种颜色的一致性很高。早秋就因该重视这个方面。

颜色是我们描述蟋蟀特征的重要手段,祖先把颜色的配合看作判断品种遗传优势的重要方面,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蟋蟀种群的被破坏以及南北环境的区别,我更加倾向于把注意力用在色质好坏的判定上而把对色度的定夺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

对正色的定义不是正青就比淡青正,正黄就比白黄正。而应该是在这个品种里色质的高度一致性才是正。一个色质正搭配全的淡青要远比一个色质混的正青凶狠。复色交融的色质优秀的代表就是紫黄,而纯种单色的色质优秀的代表可以以真白为例。

颜色的问题牵涉很广,最简单的说,重视色密度和光密度就能看好色质。

(未经作者同意,不得用于任何纸媒体,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08-12-10 08:26:45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辛苦了![em27]
3#
发表于 2008-12-10 10:18:54 | 只看该作者
[em17]
4#
发表于 2008-12-10 12:45:2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顶。

5#
发表于 2008-12-10 13:35:5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em17]
6#
发表于 2008-12-10 19:57:01 | 只看该作者
[em17]
7#
发表于 2008-12-11 12:27:03 | 只看该作者
百家争鸣!!!顶!!![em27][em27][em27]
8#
发表于 2008-12-11 22:07:3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6 04:12 , Processed in 0.13465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