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孙虫迷 于 2021-11-12 10:36 编辑
白虫(人工繁殖的蟋蟀现在统称为白虫)其实在00年代的初期就已经有了,但很不成气候,往往也不堪一击,它是斗不过野生秋虫的。所以说收虫买虫时怕收到或买到白虫的论调就是那个时候的因素形成。现在正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从所谓的“进场要验虫(白虫免进)”就可以看出端倪,白虫的战斗力已经反超野生秋虫,所以玩白虫是一种趋势。 00年以后我又有兴趣孵虫了,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知道了需要加温和保温,需要有虫窝等等一些技术手段。经过20多年的实践基本成熟。反正退休有的是时间,一年四季都可以玩虫,只是斗虫不方便。不象过去身体很好,再远也会骑车去的,记得二十几年前在沪西文化宫经常去斗友谊的,和交大的李世均教授和陈老师碰头,可没多时就不办了,后来我打电话问过李教授,他说是一个好友提供的免费场地,因病不再搞了。 花鸟鱼虫及宠物人见人爱,为我们的业余生活增添乐趣。我都玩过那么一点,比较下来还是玩虫最省力。六七十年代虫价在分角和元单位附近停留过很长时间,好象很便易,其实和现在差不多的,因为货币贬值,工资涨了100多倍。现在还经常有人敢花几万或10万购得一虫,这不假,但大多数和赌有关,这些人动格几组,几十组的,赢面要几十万或更多,区区几万虫本算不了什么。这些人都不是玩虫的主流,大多数虫友是友谊赛,自娱自乐,最多小来来(我认为这谈不上赌博)。虫本花费不贵的,二,三十元/只。 再来谈谈玩蟋蟀的趋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再加上人们的狂捉烂扑,野生秋虫会渐退,白虫会渐长。现在的白虫有地白,缸白,野放……等等,名目繁多,之间的区别只是人工干预的方法不同,各有千秋。正因为这个白虫出现在了市场,它如今成了玩虫人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撬子手(抓虫的卖家)对白虫深恶痛绝,不了解白虫的人对它讳莫如深。这些表象无非是利益驱动使然,动了别人的那块蛋糕而已。
白虫属于定向培育的产物。它的父本往往是称霸一方的虫王元帅将军,母本也是大头大牙的优良品系。随着份房(份房就是专心于白虫繁殖和销售的商户)技术的不断进步,只会越来越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这个道理大家都懂,蟋蟀也是这样。 机器人围棋的进步可谓一日千里,如今可以让顶尖围棋国手两子的。要相信科技的力量。那么,随着白虫份房人的不懈努力,也可以说是对金钱的渴求,白虫全面超越秋虫的时代就在当前。这从斗场(大多数是斗虫的赌场)谢绝白虫进入就可以看出来,从来没有听说过斗虫时怕野生秋虫进来的。 玩虫的朋友大致分有二类,一类是纯粹为了玩和兴趣(友谊的多数)。这中间包含捉,买,养,斗。现在又多了个自孵。孵虫并不难,技术含量也不高的,4斟以下的虫很容易做到。今年的虫市场出现了大量仿秋(体重在2~4斟以下)的白虫,它是为了迎合秋虫的模样混迹于斗场,可它并不是最利害的白虫,大多数好的白虫集中在5~7斟,过了8斟是一道坎,10斟又是一道坎(本人的实践经验),这不是地白,野放等可以做到的,只有靠份房。 还有一类只为了斗(赌搏的不少),他们多数不喜欢逮,也不愿意花钱买,更谈不上养虫,就是喜欢“帮花”(帮花就是自己不出虫,赌其中一只虫的输赢)看人头来斗虫。有谁见过多少是靠斗蟋蟀赌博而发家致富的?没有吧。这不是玩虫的正道 每一个玩虫的朋友都要量力而行,将军经常会有,虫王可遇不可求。有量必有好虫,这个量是指虫量+经济量,不难想象你千元的虫量想和万元的虫量或更多来比试比试,下风败将只会多一只。 继南北蟋奥赛后,最近又听说《中蟀网》将要在上海推出白虫份房大赛和白虫个人大赛,这些友谊赛有利于虫文化的良性发展。同时说明人工繁殖的蟋蟀逐渐占领主流,秋白混斗基本已是现实。白虫和我们平时其它人工的动植物不一样,人工的动植物与野生的会有营养价值和味道好坏的区别,蟋蟀就不一样,它不是用来吃的,只要能斗就是好虫。白虫的成本远低于野生秋虫,斗性又不差,何乐而不为呢?
才疏学浅,草草几笔。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相关照片和视频将发布在《优酷》网上 2021 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