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徐悲鸿的《春之歌》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0 10:5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1 align=center>徐悲鸿的《春之歌》赏析</H1>
<DIV align=center>作者:  出处: 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09-03-10 <BR></DIV>
<DIV align=center>
<HR noShade SIZE=1>
</DIV>
<STYLE type=text/css>
p {margin:20px 0;text-indent:2em; }
div{margin:1em 0;}
</STYLE>

<P ><IMG src="http://i3.sinaimg.cn/cj/cr/2009/0309/4261872325.JPG"></P>
<P >  由徐悲鸿纪念馆与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保利拍卖协办的《春之歌》世纪悲鸿作品收藏大展,3月6日至3月24日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主办方多方奔走,从全球华人藏家处借展徐悲鸿精品100余件,如此规模、品质的大师作品从世界各国聚首北京、集中公开展出,在国内外尚属首次。</P>
<P >  展品中徐悲鸿的画牛精品《春之歌》十分引人注目。悲鸿画马,“一洗万古”,天下驰名;悲鸿之牛,则譬如晨星,虽然光华,毕竟稀见。《春之歌》纵112cm、横108.8cm,约11平方尺,立轴,原装裱。画面上,壮牛形体庞大,牧童灵动乖巧,一大一小,一静一动;老柳茁壮,新枝繁茂,虽是墨笔,绿意可掬。衬以葱葱绿草,构成了充满希望的春之歌。悲鸿善马,妇孺皆知。他的马之所以能在千百年来无数画马的作品中超迈群雄,主要是他成功地将西画的技法和精神融入了国画之中,注重比例,造型准确,以形传神。悲鸿画牛却非常少见,更特别的是,有关研究专家认为,画中牵牛的牧童是以徐悲鸿的儿子为模特的;而画面上的牛腿,看上去酷似徐悲鸿擅长的奔马的双腿,形成了“牛身马腿”的独特造型。因此,这幅《春之歌》在古往今来众多画牛图中显得颇为特别,也不同于徐悲鸿本人以往的画作。</P>
<P >  此画款题“春之歌。大千道兄教正。乙亥,悲鸿”,钤“悲”字印。乙亥乃1935年,是年徐悲鸿40岁,张大千36岁。当年正值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在北平举办昆仲联展,徐悲鸿原拟持赠张大千,但由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美院前身)临时决定由徐悲鸿带学生到黄山写生,徐悲鸿未能参加张氏昆仲联展,故此作品仍在徐氏手中。徐悲鸿去世后,廖静文女士将包括《春之歌》在内的多件悲鸿作品一起捐给国家,长期收藏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中。后因徐悲鸿子女申请退还部分作品留作纪念,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此幅《春之歌》改由徐悲鸿哲嗣徐伯阳先生收藏。因而此画流传有绪,凿凿可考。</P>
<P >  悲鸿、大千友谊深厚,徐悲鸿作画自然格外认真,不但构图严谨,尺幅也十分巨大,是少有的徐氏巨幅作品中的精品。 </P>
<DIV ><BR></DIV>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4-17 03:18 , Processed in 0.12728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