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虫六十年(下) 玩虫首先要自我定位,量力而行,这个力是精力和财力。每个人不一样,虫可以买,捉,孵。可以是兴趣加娱乐,可以是兴趣加竟斗和名气,也可以是赌的工具。虫本可以几百几千,也可以几万或更多,因人而宜。我是兴趣加娱乐,年青时捉虫玩,后来是到外地买,每年的总虫本不会超过5000元(其中吃住旅费2000左右),2016年以后就不再跨省,本地市场也懒得去买,自孵虫完全可以对待友谊级别,成本最多只有买虫玩的10%。 谈谈自孵虫 它只是有点小难度,普通爱好者花点精力都可以办到,你若无条件却有财力还是直接到份房购头挑货省心,性价比是秋虫的十倍。白虫的基础是秋虫,要有点了解秋虫才能更好的孵虫。要有一个小空间不受干扰,要有维持温度的设备。如果你是第一次尝试给你的参考方案是:第一步只考虑成活率(别管大小及品种),选在5~6月份出土幼虫,这时的气温已达20°了,没有保温设备也不要紧,到8·9月份照样能成虫。数量不宜太多,100只以内,找一个大一点的不低于30厘米高度的周转箱就可以了,数量也不宜太少,因为初次孵虫会有反复,成活率不会很高,如果最后只有成虫几只,那会减少你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第二次孵就有点感觉了。10月以后天气转凉,要准备好保温设备,如果进步很快,那么恭喜你成功了。第3次才考虑选种优化。 孵虫的五大要素 品种·温度·湿度·密度·饲料,确一不可。 再具体一点就是:选种,培养土,喷水,养房,孵化,虫窝,幼虫发育过程,饲料,虫蜕,混养与单养,公母成虫的时间尽量不要同步,白虫与野生虫的比较,发展趋势等等。可以参考我在2019-6-1 20:47:25 发表的[原创] <浅谈蟋蟀的人工繁殖>,这里不再细说。 还有几篇相关文章可能对孵虫有帮助,请参考我在国虫网上发表过的文章 发表于 2020-5-14 09:53:49 发表于 2020-5-710:38:40 [原创] 简易的蟋蟀人工繁殖恒温箱以及“经济适用房”图解 发表于 2020-5-508:35:52 蟋蟀重量的换算表 发表于 2020-11-5 13:56:20 网上经常有秋白之争,除了价格因素外,它的背后是一个《赌》字,但它确是蟋蟀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本人是反对赌的,提倡友谊比赛,这是因为我国的法律规定不可以赌搏。 《赌》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赌钱,也可以是赌物(我们小时候的斗俘虏,斗红壳子,斗盆,斗月饼等等),更可以是斗个名气(友谊赛就是娱乐+名气)。 正因为这个《赌》字,刺激了白虫的研究和发展,目前商业化的份房不说千家,百家肯定不止,非商业化的份房不计其数。 好的秋虫越来越少,可以是天价,无可非议。它与动格十组,几十组的赌搏是小巫见大巫。这个秋白之争,除了个人兴趣以外,还有的就是撬子手及商家,他们对白虫深恶痛绝,不少玩虫人对它也是晕头转向。这些表象无非是利益驱动使然,动了别人的那块蛋糕而已。 由于白虫已经渡过了弱势期,现在可以战胜秋虫了 ,价格又低,就有了秋白之争的另一个焦点。它是“混”,冒充秋虫,并以秋虫的价格卖白虫(或是斗虫),真假难辨,欺骗的对象往往就是纠缠于秋白的善良的秋趣爱好者,这是很不道德的。但没有办法,它是现实,要么不玩了,要么自我转变,也有人想到了“鉴白师”,先不说是否货真价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难免有黑哨。 结束语: 我认为能斗就是好虫,无论秋白。虫是看不到底的,都有它的不确定性,这就是斗虫的魅力所在。 白虫大规模进入市场的发展趋势已经确立,再过渡3~5年,一定是白虫的天下,秋白混斗,秋白共存已是现实,过度纠缠于是白还是秋,是斗还是不斗,都将会成为历史。可以预见的是那种满天要价的好的野生秋虫不会再有市场,相反好的白虫会涨价。 《玩虫60年》(上,中,下)的相关照片和视频地址 今年的自孵仿秋红虫之间交战(1) 今年的自孵仿秋红(拖轨)与黑虫交战(2) 自孵虫战胜商品黄峰大白牙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xNDQyNzU1Mg==.html 自孵虫战胜商品黄峰大红牙 商品黄蜂2只分别战胜自孵虫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xNDQyNTEwNA==.html?spm=a2hcb.playlsit.page.1 自孵油葫芦大战 早些年的自孵虫互斗 以上视频有的以前发过几段,重复观看的朋友请凉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