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473|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谈谈我对虫色的一点浅浮的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
发表于 2008-6-27 21:3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虫的颜色在识虫理论中占了相当重要的地位。个人以为虫的八格相法、虫的高方阔厚相法、虫的干老细糯相法、虫色的相法是蟋蟀相法中最重要也是基础的相法。藐视虫色是非常不可取的。比如: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在体质体态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在运动上黄种人的灵敏度及协调性较好,黑种人的爆发力超群而白种人综合能力较平均。当然事物是变化的,随着天气、地质地貌、虫种杂交等因素的影响,虫色也是不断变化的(包括各地的虫色也略有不同),我们应该带着发展的眼光去看虫色。既不能藐视前辈们几千年对虫色相法上做出的杰出贡献,又要不断的进行观察和总结去发现新的有效的东西。而一味的藐视前辈的虫色理论,反过来其实是在藐视自己。边文华前辈在他的晚年曾经对我说过,随着人生进入晚期和眼睛视力的退化,他看虫色的能力越来越差,其实这很正常,谁都有老的一天,而因为老了,虫色看不清了,反过来就说虫色无用了,非常的不可取。我最反对的是既拿不出自己的理论又一概否定前辈理论的假学者。

以下是我在网上收集的并且我自己觉得值得学习的有关虫色方面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网上此类文章颇多,我会不断加以补充。谢谢大家,也希望各位老师多谈谈这方面的经验共同提高。

以下是引用白牙重清老师的部分发言,还望包涵:

古人把色放在首位,可以看出色的重要性!虫色的纯净决定了虫种的好坏!大家都知道色要浓,“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发现很多初学的朋友会有误解。色“浓”不是色“深”,深色虫有色浓的,淡色面的虫也有色浓的。很多淡色虫的色浓度远高于深色虫!

现在网速太慢,待找待续,有空的朋友也可帮忙找找,拜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推荐
发表于 2008-6-28 15:41:3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什么是色 佛曰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em04][em04]

俺认为宇飞先生引用白牙重青老师的色浓论和谱上的色论是2个不同的概念

晚辈胡言论语 宇飞先生见谅

[em10][em10][em10]
52#
发表于 2008-7-17 21:11:23 | 只看该作者

受益匪浅

[em23][em23][em27]
51#
发表于 2008-7-17 14:06:0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后半闲堂-宇飞在2008-7-17 10:24:07的发言:

[em17][em17][em17]

以下是引用bryan5011在2008-7-16 16:57:20的发言:
虫的色老神是相虫的三字诀,色字占先,这个色字包涵了太多的含义,头色,牙色,脸色,项色,翅色,腿色....整体的色,无一不是说明虫本身的特征,天下的虫无一不有色,无一同色.人的认识程度不一,却不能否认虫色的存在,虫色不仅仅是分类的作用,而且是分辨强弱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不同阶段虫的色也是不尽相同的,一条虫的老嫩就能从虫色的变化中窥见一斑,这是掌握虫斗龄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有些虫色一身不变这本身就说明是条好虫,虫色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只要你能细细的体察其中的变化,就有收获.

[em07]
50#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0:24:07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bryan5011在2008-7-16 16:57:20的发言:
虫的色老神是相虫的三字诀,色字占先,这个色字包涵了太多的含义,头色,牙色,脸色,项色,翅色,腿色....整体的色,无一不是说明虫本身的特征,天下的虫无一不有色,无一同色.人的认识程度不一,却不能否认虫色的存在,虫色不仅仅是分类的作用,而且是分辨强弱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不同阶段虫的色也是不尽相同的,一条虫的老嫩就能从虫色的变化中窥见一斑,这是掌握虫斗龄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有些虫色一身不变这本身就说明是条好虫,虫色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只要你能细细的体察其中的变化,就有收获.

[em17][em17][em17]

49#
 楼主| 发表于 2008-7-17 10:19:5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打不死的在2008-7-16 12:21:23的发言:

虫还是分色的,就像人也有黑人白人,这不会因为时间和环境而改变。

虫色是考虑问题的起点,因为不同的色主不同的虫形,色形不配是不成器的。就像白人比黄种人粗大,骨骼也不同,黑人则有点像猩猩。青虫有青虫最正统的虫形,黄、紫亦然。

所以,楼主说的以虫色命名,就是正确的划分方法。

色正形和,是为贵。但是,虫色杂乱而造成类目多,所以不研究无法学会选择,顶级虫哪里是人人可遇的?

(补充一下:有人说现在蟋蟀的颜色与古时的不同了,衍变了。我认为是这个人读书变呆了,这点时间对于我们大可以忽略不计。至于虫子一身的颜色变化,这不能改变它本来就是条什么虫,除非今天人们定的名称科目自身就有问题。)


[em27][em27][em27]

另外由于杂交的因素,现间色虫越来越多了.

48#
发表于 2008-7-16 16:57:20 | 只看该作者
虫的色老神是相虫的三字诀,色字占先,这个色字包涵了太多的含义,头色,牙色,脸色,项色,翅色,腿色....整体的色,无一不是说明虫本身的特征,天下的虫无一不有色,无一同色.人的认识程度不一,却不能否认虫色的存在,虫色不仅仅是分类的作用,而且是分辨强弱的重要指标.众所周知,不同阶段虫的色也是不尽相同的,一条虫的老嫩就能从虫色的变化中窥见一斑,这是掌握虫斗龄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有些虫色一身不变这本身就说明是条好虫,虫色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东西,只要你能细细的体察其中的变化,就有收获.
47#
发表于 2008-7-16 12:52:45 | 只看该作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
46#
发表于 2008-7-16 12:21:2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后半闲堂-宇飞在2008-7-15 12:32:58的发言:

我想请教各位虫友几个问题:

1)虫是否有色?

2)大多数虫是否在变色?

3)目前大多数的虫是否还需要用虫色来命名?

4)如果还是用虫色来命名,则是否还需研究虫色?


虫还是分色的,就像人也有黑人白人,这不会因为时间和环境而改变。

虫色是考虑问题的起点,因为不同的色主不同的虫形,色形不配是不成器的。就像白人比黄种人粗大,骨骼也不同,黑人则有点像猩猩。青虫有青虫最正统的虫形,黄、紫亦然。

所以,楼主说的以虫色命名,就是正确的划分方法。

色正形和,是为贵。但是,虫色杂乱而造成类目多,所以不研究无法学会选择,顶级虫哪里是人人可遇的?

(补充一下:有人说现在蟋蟀的颜色与古时的不同了,衍变了。我认为是这个人读书变呆了,这点时间对于我们大可以忽略不计。至于虫子一身的颜色变化,这不能改变它本来就是条什么虫,除非今天人们定的名称科目自身就有问题。)

4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12:32:58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请教各位虫友几个问题:

1)虫是否有色?

2)大多数虫是否在变色?

3)目前大多数的虫是否还需要用虫色来命名?

4)如果还是用虫色来命名,则是否还需研究虫色?

44#
发表于 2008-7-14 09:33:2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秋高气爽在2008-7-13 23:21:45的发言:

老赵真是练家子嘛!

[em17]

那里那里,只是喜欢活动活动!!

[em10][em10]
43#
发表于 2008-7-13 23:21:4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赵王在燕京在2008-7-13 23:00:19的发言:

李兄好:

关于虫色怎么看,我以前也有过疑问,也有无所侍从的感觉;现在也看不好,但有了些感觉;

举一个亲身体会,我八岁习武,套路纯熟,十八与人较技,不敌;随拜师入大成门学技,初学,师曰:站桩,以意求力,三月无所获,师又曰:意气力三合,方可;半载内未习虎虎生风之套路,反而力大于前倍余,再与以前较技者放对,如成人欺顽童一般,顿悟!!!

老赵真是练家子嘛!

[em17]
42#
发表于 2008-7-13 23:00:1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李世均在2008-6-28 13:21:57的发言:

《传统虫色论不具可操作性》(详见拙作《中华斗蟋鉴赏》)

我们现在强调的‘色’,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无法用文字写出。这里就产生一个问题:我们怎么传承?这门学科如何发展?(暂且不否定这个‘色’管不管用),举例来讲:我是一个诚心诚意的学生,你作为老师怎么教我?你要我慢慢自己啄磨?

老祖宗是八百多年前了,社会发展到今天,什么都在发展,怎么虫经会一直不发展,老传统一直管用?这么简单的道理就转不过弯来。

就拿虫色来讲,举一个具体例子出来,让我们学习学习,让网上众虫友看看究竟管不管用!我的观点是很明确的:《传统虫色论不具可操作性》。

李兄好:

关于虫色怎么看,我以前也有过疑问,也有无所侍从的感觉;现在也看不好,但有了些感觉;

举一个亲身体会,我八岁习武,套路纯熟,十八与人较技,不敌;随拜师入大成门学技,初学,师曰:站桩,以意求力,三月无所获,师又曰:意气力三合,方可;半载内未习虎虎生风之套路,反而力大于前倍余,再与以前较技者放对,如成人欺顽童一般,顿悟!!!

41#
发表于 2008-7-13 21:50:06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历年的将军,可有无色无相者?且色居首。教授会选一条杂色虫比赛吗?由此来看,话语底气尤不足也。另外,如不选色,选什么?头大牙大小孩子都会看,教授不会说选这个吧!!!
40#
发表于 2008-7-13 21:25:32 | 只看该作者
看不懂色的人 才说色没有用 靠形能出将军吗
39#
发表于 2008-7-13 09:28:4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氓在2008-6-29 11:20:18的发言:

承教授所言,惟颜色区分,实不具操作性,非误,赞同。

然,中华文字博大,赋予色之广垠内涵、外延,植深民众之心矣。吾辈作为蟋蟀文化传承者,“扬”与“弃”应持辩证唯物观点待之,非以人之意识相移。

察惟色字尾,四字成语:

黯然失色、勃然变色、不动声色、不露声色、菜蔬之色、察言观色、

沉湎酒色、承颜候色、齿牙春色、怛然失色、大惊失色、大有起色、

箪豆见色、当行出色、得意之色、忿然作色、怫然作色、毫无逊色、

和颜悦色、湖光山色、绘声绘色、疾言遽色、疾言厉色、假以辞色、

鉴貌辨色、见貌辨色、江天一色、惊愕失色、惊恐失色、满园春色、

面不改色、面如土色、面无人色、目迷五色、怒形于色、平分秋色、

巧言令色、室怒市色、水天一色、天香国色、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喜形于色、相形失色、形形色色、盱衡厉色、义形于色、有声有色、

正言厉色、正颜厉色。

部位生发特征通俗易懂,清澈见底,乃客观实在。色,作为蟋蟀组成部分,虚幻迷离,何尝不是客观存在,勿因悟限,而言“弃”,更勿言色无用矣。二者皆为蟋蟀组成部分,何来孰优孰劣?二者(何止二者)皆承载相同或不同外在因素信息耳!锱铢必较,实非可取也。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古人尚且如此,吾辈岂不汗颜。

观苍山,或领悟苍;

识彩虹,或窥知光;

视下图,或另有感悟。

即称谓蟋蟀文化,何不以文化视角视之。打斗、输赢,诚乃蟋蟀文化一隅。


妙!

原来色主神啊!

[em01][em01]
38#
发表于 2008-7-12 18:09:03 | 只看该作者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本人是偏重看色的.
头像被屏蔽
37#
发表于 2008-7-12 14:52:5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36#
发表于 2008-7-12 12:45:2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赤足红旗在2008-6-28 12:50:24的发言:

古人云:把色放在首位,可以看出色的重要性!

我一直是这样执着的,从未丝毫的否定过,与虫友交流时,我也是认为最高级乃色也!

但色如何去分辨或是如何正确的去掌握?色色相近,色色相克,如何去研究,最高级与最低级如何去统一,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没有统一的标准,再加上个人对色的认知不一,这就是我们对色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误区或是不解!

相反,抛开色论,通过相形,大家掌握起来较为直观或是容易,也可以说,相形相对来说较为容易被大家接受或是掌握(包括所谓的暗门),但这是不是真正意义上就不论色了,我想明白人都知道:非也,道同路不同而已,有其一必有其二之云,或二者必居其一之理!

个人的看法,见笑!

[em27][em27][em27]

实话

[em38]
35#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08:56:1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乌云在2008-6-28 19:31:47的发言:

李老师的虚无观点实在是不敢苟同啊

[em17][em17][em17]

34#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08:54:2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后半闲堂秋粮在2008-6-29 19:37:28的发言:

否定传统那必须有高人一筹的表现,要有实践证明。要拿出战绩来。刚有一点想法就轻言跨越先辈这妥吗?绘画大师吴冠忠提出笔墨等于零,他用自巳的实践证明了他的独特技法,并得到全世界的赞舆。本人用尽全力也无法感知你是如何跨越先辈的。清你放心我们不会养一群蜈蚣等它变蟋蟀的,我们会分析。

我也曾想过用光学仪器选虫,用断水断食选虫,但只是一些想法而已。


[em17][em17][em17]

33#
 楼主| 发表于 2008-6-30 08:52:2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引用一氓老师的发言:

部位生发特征通俗易懂,清澈见底,乃客观实在。色,作为蟋蟀组成部分,虚幻迷离,何尝不是客观存在,勿因悟限,而言“弃”,更勿言色无用矣。二者皆为蟋蟀组成部分,何来孰优孰劣?二者(何止二者)皆承载相同或不同外在因素信息耳!锱铢必较,实非可取也。

[em17][em17][em17][em27][em27][em27]
32#
发表于 2008-6-30 00:54:05 | 只看该作者
一是色二是是相,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31#
发表于 2008-6-29 20:34:2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李世均在2008-6-29 19:59:02的发言:

《传统虫色论不具可操作性》(详见拙作《中华斗蟋鉴赏》)

我己写了好几页。虫色可操作的例子一个也没见。


你没有可炒作的虫色例子就能说明虫色无用吗?有朋友说,如果按你的五十不选的方法选虫,一秋可能一个虫也选不到。这样既害了广大的农民弟兄,又使得我们无虫可玩,让你一个人玩了算了。你就变成真正的权威了,你就开心了吧。

30#
发表于 2008-6-29 20:27:0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后半闲堂秋粮在2008-6-29 19:37:28的发言:

否定传统那必须有高人一筹的表现,要有实践证明。要拿出战绩来。刚有一点想法就轻言跨越先辈这妥吗?绘画大师吴冠忠提出笔墨等于零,他用自巳的实践证明了他的独特技法,并得到全世界的赞舆。本人用尽全力也无法感知你是如何跨越先辈的。清你放心我们不会养一群蜈蚣等它变蟋蟀的,我们会分析。

我也曾想过用光学仪器选虫,用断水断食选虫,但只是一些想法而已。


[em17][em17][em17][em27][em27][em27]

29#
发表于 2008-6-29 20:26:21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氓在2008-6-29 11:20:18的发言:

承教授所言,惟颜色区分,实不具操作性,非误,赞同。

然,中华文字博大,赋予色之广垠内涵、外延,植深民众之心矣。吾辈作为蟋蟀文化传承者,“扬”与“弃”应持辩证唯物观点待之,非以人之意识相移。

察惟色字尾,四字成语:

黯然失色、勃然变色、不动声色、不露声色、菜蔬之色、察言观色、

沉湎酒色、承颜候色、齿牙春色、怛然失色、大惊失色、大有起色、

箪豆见色、当行出色、得意之色、忿然作色、怫然作色、毫无逊色、

和颜悦色、湖光山色、绘声绘色、疾言遽色、疾言厉色、假以辞色、

鉴貌辨色、见貌辨色、江天一色、惊愕失色、惊恐失色、满园春色、

面不改色、面如土色、面无人色、目迷五色、怒形于色、平分秋色、

巧言令色、室怒市色、水天一色、天香国色、五光十色、五颜六色、

喜形于色、相形失色、形形色色、盱衡厉色、义形于色、有声有色、

正言厉色、正颜厉色。

部位生发特征通俗易懂,清澈见底,乃客观实在。色,作为蟋蟀组成部分,虚幻迷离,何尝不是客观存在,勿因悟限,而言“弃”,更勿言色无用矣。二者皆为蟋蟀组成部分,何来孰优孰劣?二者(何止二者)皆承载相同或不同外在因素信息耳!锱铢必较,实非可取也。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古人尚且如此,吾辈岂不汗颜。

观苍山,或领悟苍;

识彩虹,或窥知光;

视下图,或另有感悟。

即称谓蟋蟀文化,何不以文化视角视之。打斗、输赢,诚乃蟋蟀文化一隅。


[em17][em17][em17][em27][em27][em27]

28#
发表于 2008-6-29 20:23:34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乌云在2008-6-28 19:31:47的发言:

李老师的虚无观点实在是不敢苟同啊

[em17][em17][em27][em27]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3 01:10 , Processed in 0.16865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