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225|回复: 1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再论秋、白之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 16:1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蟋蟀情 于 2012-8-2 16:26 编辑

                                                                                 再论秋、白之斗
       在九十年代,我一朋友起先在厂里弄了一个房间,里面放了十几个大大小小的玻璃缸、菜叶、泥土、老瓦片,但培育出的蟋蟀一点点大,还不会斗,后来资助5万元和边文华先生一起探索人工培养蟋蟀的道路,在奉贤五四农场圈了一亩多地,模拟山东蟋蟀生态环境,并也根据南方蟋蟀生长的环境,造了一个玻璃暖房,里面砖瓦成堆培养种上冬瓜、缸豆,雇人专门管理。一天,来电话,一起去捉虫。结果稀稀拉拉,基本颗粒无收。最后,我给他的结论:一方水土,养一方虫。自然的东西很难违背,否则代价巨大。应顺应自然,另择出路。

       前些年红黄兄弟工作赚了些钱,说要玩培养虫的事,精神可嘉。我怕年轻人不知深浅,付出代价太大,赚点钱不易,不要玩的过分了。故也不识时务地在红黄兄弟的帖子讲了这段经历,意在提醒,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后来我也去过红黄兄弟的育虫基地,环境,硬件都不错,但就是人不在。不知近日红牛情况如何,名校高才生,我是很欣赏的。有思想,有个性,有毅力。成功永远属他们。

       前几个礼拜应闵行小朱要求,通了一个电话,很谦虚,但很有想法的一个人。
       他的定位很明确,走商业化,市场化模式。

       要产出,必须先投入,十年之中的资金的投入,精力的投入,甚至老命的赔上,这一切都不是一般份房的人能做的。所以成功之门向他打开了。

       老话说的好,吃的苦上苦,方为人上人。

       白虫的今天即给小朱带来了回报,也给喜欢白虫的朋友带来的高兴和欢乐。也是一件大家称道高兴的事。

       我曾说过,高处不胜寒。现在是市场经济。别的份房能眼睁睁地看着你大把赚钱吗?不会的。这就是市场经济的好处,由市场自行调节,自行达到平衡。并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大。这是我奉行的企业道路。

       缸火的优势在于份房技术领先。在世界上,任何高科技的技术都是运用在高端产品和高端装备上。当然这些尖端技术的卖价不是一般民用产品和通用产品的生产企业所能承受的。缸火的技术自然比不得其他军品民品产业,但是它确实是份房中的佼佼者。那么缸火的领先优势就必须凸显出来,而且以商业价格的特征体现出来,定位走高端路线,为少数人服务。

       如果舍不得扔,好的缸火卖大户。一般的或者更差的10元、20元、50元、100元给低端玩虫者。其结果是,大户买了虫基本就是玩心情玩面子的。而且在目前的情况下即是有钱,也很难买到一棚上品级的秋虫,相对来讲,要收一棚品级相当的白虫,就会容易多。这样上风就会多一只。赢了钱,赢了面子,自然订单不断。不会发什么调头。而大量的低端玩虫者,只听说缸火厉害,一万元买了100条,以为这下发大财了。进场子一斗,估计香也不要烧,菩萨也不要问,必输多赢少。在目前,你要拿一般的缸火去打上品秋虫集中的场子,绝对是不懂虫,盲目迷信了。于是乱发调头,怪话连篇。败坏了缸火的名头。

     缸火的市场定位是高端消费市场,那么缸火就必须把技术领先和提高出好虫的比例作为企业奋斗的目标。

    以上是我和小朱的部分通话内容,和虫无关,更谈不上痛恨或歧视,排斥白虫,只缘大家都是生意人而已。

       缸火的定位如果是高端玩家,那么蟋蟀市场还有占绝大部分比例或更多的玩虫者将玩什么呢?玩白虫?玩秋趣?还是有什么玩什么?

       我们将试图通过分析一下玩虫人的组成结构及爱好,来确定蟋蟀(白虫及秋虫)的市场结构。
       在解放以前,蟋蟀是有钱人的玩物,老板、小开白相人。平头百姓因连续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迫于生计,很少有钱,有这份闲情来玩蟋蟀,我小时候住的整个新村,都是供电、电话、自来水等大公司建造的工人新村,条件各方面都还可以的。有专门的职工子弟小学等。我父亲等从年轻起就在英国人手里学生意,英国人的企业管理是比较严格的,自来水公司的收入也蛮高。当时就是100多元的工资。但基本没有人玩虫。原因是穷和工作繁忙。

       首先是穷,穷的原因是吃饭人多,刚解放时,中国人口只有5亿多一点,后来,提倡人多好办事,战后也急需恢复,于是光荣妈妈就产生了。家里阿七头、阿八头是不稀奇的,八妹、九妹也是正常的。加上计划经济效率低下,产出有限。想不穷也不行。

       其次是忙,虽说计划经济,但那时的人思想上和行动上是努力工作的,劳累一天,晚上还要关照小孩读书,烧饭、洗洗补补,一天又一天。

       我们这批50—60岁左右的群体是特定历史上的产物,数量巨大,物质的贪乏不影响我们童年及少年的幸福。每天只上半天课,下午小组学习做功课,功课做完,就玩。遍地的蟋蟀,满河的的鱼。一下暴雨就发大水,蟋蟀就往墙上逃生。马路上积水,鲫鱼到处乱穿,不用花钱,年年有玩,其乐无穷。这就是我们的童年,少年及青年。那时不玩蟋蟀和钓鱼的人是少数。这部分人现在是玩虫的主力军,目前的状况是基本都退休,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喜欢虫,大多自命眼光不凡,关键是钱不多,但能吃苦。每年虫本不满一万。玩虫原则;弄二条好虫,进场子斗回虫本,最好拿香烟铜钱也斗回来。这部分人占总玩虫人的百分之八十左右。

       还有就是目前30—40岁左右的群体,这部分人相对来说文化程度比较高,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和收入,工作繁忙之余,斗虫,喝酒,玩一些有小资情调的东西,以丰富业余生活和释放沉重的工作压力。玩虫原则,不十分重视钱,小赌怡情,交些朋友,眼光一般,强调玩过了,高兴就好。这部分约占玩虫人总数的百分之十五。

       剩余的百分之五左右的人,是整个玩虫群体的两端。最上端的玩虫人特点是喜欢蟋蟀而且有钱,他们可以一掷千金,进行豪赌,但这所谓的豪赌不是伤筋动骨的滥赌,每年一帮朋友兄弟聚一聚,斗一斗。输赢哈哈一笑。明年再来,外人很难介入。这些都是生意场上的成功者,人精、智者。

       最下端的是一些滥赌的玩虫人,平时麻将、打牌,没有一份正常的职业。智商情商都不是很高,专门搞歪门邪道,是社会上的泼皮混混。年年赌,年年输,去年在宜川被窑家刺死的就是这种人。

       这就是玩虫人的组成结构,呈橄榄型,中间大,二头小。

       这最上端的玩虫人,虽然在数量上占的比例很小,但在玩虫的投入上占的比例和人的数量不是成正比的。我估计这些所谓的玩虫大户的投入要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

       在玩虫群体之中,这中间最大的玩虫人部分,虽人数众多,但限制于各方面的条件,玩虫的投入不可能很多,主要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玩虫感情不到非不得已是不会放弃的,但凡进过场子的虫友都知道,这批老工人是蛮难斗的。但是,他们是玩虫的主流。

       年轻白领一族玩虫都比较理智,我所接触到的几位如白牙重青、二月春风刀、小鬼跌金刚等虽然他们都有一份很好工作和收入,但在玩虫的投入上都不是很大,1000元一条的蟋蟀他们基本上都不要的,他们注重的是玩的开心,因此他们不是蟋蟀市场消费的主力军。

       以上玩虫的人的年龄结构和玩虫目的也搞清楚了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赌和不赌的比例是多少?

       这里我们先界定一下赌博的定义:赌博是一种拿有价值的东西做注码来赌输赢的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娱乐方式。

       赌博分为有机会胜出的赌博和没有机会胜出的赌博。有机会胜出的赌博,只有参与者,而没有庄家,例如打麻将,打扑克来二十一点等各人的胜出机会相等,参与者倘如操作得宜,可以增加胜出的机会。没有机会胜出的赌博:如百家乐、轮盘等。

       中国在2005年5月13日实施的法律规定;不以营利为目的,进行带有少量财物输赢的娱乐活动,不以赌博论处。

       在目前的斗虫中,在朋友之间的斗虫娱乐中,为了提高斗虫的刺激性,押上一定数量的钞票,不在少数。我有次在万商隔壁弄堂里看到很多像我这般年纪的玩虫人,一拎一包,蹲在地上,斗10元、20元,很少超过100元的,这些人对虫的喜欢已烙在心中。我想这不能算赌博吧。

       我以为,除去翘屁股,朋友之间小刺激斗花,在固定的小场子里现吊现斗的。真正在场子里每年有计划,想赢多少钱而死博的,整个上海不会超过500人。

       我想这部分人的每年在虫上人均投入不会超过10万。

       这部分人做点生意或有个小公司,日子过得比较富裕,有点钱,自认为眼光不错。年年赌,但基本无人在虫上发财。

       我问过周边一些麻将打得很好朋友,(一般人是不可能和他们玩的)一年的收入怎样,他们回答说赢点香烟钱,有时运气不好还会输。究其原因,道理很简单,一些水平较差的朋友经人介绍,几场麻将一打,只输不赢,自知不是对手,便知趣而退。剩下来的都是水平差不多的人,天天在一起打麻将,输输赢赢,一年平均下来,基本不输不赢,在场子里斗虫也一样,每年基本上都是这些人在斗虫,今年你出了几条虫,上风多一只,明年我出了将,上风多一只,也就是这个规律,弄堂模子,区级模子,市级模子各玩各的,偶尔客串一下,也算正常。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2 分享分享
101#
发表于 2015-3-30 00:28:49 | 只看该作者
说得还是有点道理,现实上有的东西还是无法接受。
100#
发表于 2015-3-29 10:30:5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顶!{: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99#
发表于 2015-3-28 19:13:29 | 只看该作者
野生好虫越来越少,白虫出现了。斗钱越来越大,好白虫出现了。有需求才有生产者。对白虫原则讲只有两种方法,其一、堵,现看来是行不通了。其二、放,现看来是条出路。最后说,改良的方法不会有出路。
98#
发表于 2015-3-28 15:04:32 | 只看该作者
先顶,再复习
97#
发表于 2013-8-2 00:46:02 | 只看该作者
{:3_292:}
96#
发表于 2013-5-15 16:49:14 | 只看该作者
不赌,白虫没市面。

点评

顶、顶、顶!  发表于 2015-3-28 18:59
95#
发表于 2013-5-15 14:56:15 | 只看该作者
回顾自己的玩虫经历,真痛恨现在的白虫.10年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蛐蛐市场都因为缺少上海人而出现萎缩,更何况白虫市场.我不敢说中国的蟋蟀文化会走上消亡之路,但对上海的蟋蟀文化走上消亡之路是不怀疑的,原因两个:一是现在玩蛐蛐的主力们的孩子极大部分对蛐蛐是没有一点兴趣的;二是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各种高科技虫的出现,玩虫的人是一年比一年少.我说15年后,蛐蛐盆扔路边都没人捡.
94#
发表于 2013-5-14 23:41:48 | 只看该作者
白虫的父本母本都是高级秋虫,有本事你能靠白虫自己繁殖下去。野生老虎总比家养老虎凶。只不过现在有名气的虫产地好虫越来越少,虫也越来越少,主要是当地农民抓秧子抓的,当年没卵,何谈明年有虫。
93#
发表于 2013-5-13 11:39:07 | 只看该作者
ddddddddddddd
92#
发表于 2013-5-13 10:32:3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高端的白虫和秋虫里的虫王元帅一样不是我们小户玩的!
91#
发表于 2013-5-12 21:51:21 | 只看该作者
来虫擦牙即走! 发表于 2012-8-2 19:03
总结的非常到位,从头到尾每个字我都看了,我很喜欢看这样的文章。我玩虫也是从小玩到大的,虽然只有十几年 ...

去年我 的一个 上将打败了好几条白虫(大头大牙也厉害),极品对极品,说不定的,秋与白都是虫。
90#
发表于 2012-9-10 15:48:11 | 只看该作者
关键在于对虫资源的控制,野生虫不可能被少数人垄断控制,白虫资源则必然被少数人掌控。
89#
发表于 2012-9-10 11:44:47 | 只看该作者
蟋蟀情 发表于 2012-8-2 16:26
第三,预测一下,在今、明二年秋白胜率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放弃秋虫去玩白虫。有多少人一年 ...

以前在中蟀网就拜读过您的大作,可以称得上篇篇精彩。还望先生再接再厉,多为我们这些年轻朋友发些好贴,读您的帖子增长不少知识。
88#
发表于 2012-9-10 02:05:0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0:}自信源于实力,斗一次输一次您还有自信吗?
87#
发表于 2012-9-10 00:58:52 | 只看该作者
忽悠吧!继续忽悠!
百分之99的垃圾没地方去找出路呢?
86#
发表于 2012-9-10 00:09:50 | 只看该作者
剖析的透彻,也是虫界发展的必然!好文顶了!!!
85#
发表于 2012-9-9 23:47:0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soso_e181:}
84#
发表于 2012-9-9 13:45:5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34:}
83#
发表于 2012-8-8 12:03:32 | 只看该作者
接下来占玩虫人百分之十五的这部分人,这部分人由于年轻,思想开放,对新生事物都比较容易接受,喜欢蟋蟀,但不刻骨铭心,他们对白虫不感冒,不拒绝,可以和秋虫一样买些玩玩,斗斗,来点小刺激。但不可能成为玩白虫的主力军,对他们而言,玩虫是一种消费,是一种丰富业余生活的娱乐而已-------被你圈进去了,,,呵呵
82#
发表于 2012-8-8 07:42:11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79:}
81#
发表于 2012-8-8 06:49:59 | 只看该作者
{:soso__5336891670842247475_1:}{:soso__1773849483605742356_1:}{:soso__1773849483605742356_1:}
80#
发表于 2012-8-6 22:08:09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坐下来看看,文章确实写得不错。顶!!!!!
79#
发表于 2012-8-6 09:51:3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蟋蟀情老师!如果说研究白虫是因为秋虫情结,为什么还要白虫斗秋虫呢?任何竞斗总是有规矩的,有哪个赛场用野鸽PK信鸽、野马PK赛马!这些年白虫打斗力变强也好、变弱也罢跟秋虫斗什么斗,白虫秋虫根本就不该同台对抗,就该秋斗秋、白斗白!
78#
发表于 2012-8-6 00:30:40 | 只看该作者
大愚鱼夫 发表于 2012-8-3 02:30
文章精彩,但还是经不得细敲,不反对蟋蟀情老师的观点的前提下我的观点是:
1.斗虫,实际是斗自信,每个人 ...

说的好!顶!这才是玩虫的豁达心态,要比哪些写文章沽名钓誉的人强太多了。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7-21 04:15 , Processed in 0.11444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