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一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概念:底板?或底版?或底斑?何也?

[复制链接]
26#
发表于 2007-12-31 14:06:01 | 只看该作者
岂不闻:弱为强所制,不在形巨细:)
27#
发表于 2007-12-31 14:07:31 | 只看该作者

经初学老师的讲析,原来底板一词乃是杭语,杭人对蟋蟀的想象力真是丰富啊。无闷道人的虫谱中就从引用杭人的用词,块紫红钳和白肉红牙是了虫。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14:18:1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初学在2007-12-31 11:56:19的发言:

建议楼主到中蟀网搜索“雪山之友”的论底斑帖子。

其中的一段如下;

“底斑”一词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我曾查阅近代李石孙的《蟋蟀谱》,书上也没有“底斑”这么一说(可惜本人没有拜读过离我们更近的民国大师严步云的大作);另外,在收虫中,所碰到的北方虫友也常问起“底斑”是什么,由此断定:“底斑”源于口语且流行于沪、杭一带。在现实生活中,采用“底斑”一词的行业似乎只有水产业中卖甲鱼、湖蟹的。老一辈卖甲鱼湖蟹的,就习惯把甲鱼湖蟹的腹部叫作“底斑”。杭州人一惯相信甲鱼的食补功效,而且认为只有本地水塘中产的野生甲鱼,俗称“本塘甲鱼”,才是最好的。杭州人在挑选甲鱼时,就是看“底斑”的,白中带青,便是“本塘”。买湖蟹时,也一样,一般的顾客在挑选湖蟹时,大多是掐捏蟹脚,来判断蟹是否老结,而老道的食客,能从湖蟹的“底斑”上,判断出湖蟹是否成熟,以及产地,是洞庭湖的还是阳澄湖的蟹。联想到蛐蛐儿的某些叫法,如“蟹眼”、“蟹脐”等,我想“底斑”的由来就是借用了其它行业的一种习惯用语。03年,一个偶尔的机会,我碰到了现今杭城资格最老的一位斗户,杭派评话大师重魁老先生,从他那里得知,以前杭州虫界曾有“底斑底斑看肚皮”这么一说。多少也印证了以上的说法。


承教!躬身揖拜!

羞愧,在下井底之蛙,孤陋寡闻,见笑。

[em27][em27][em27]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14:46:0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乌云在2007-12-31 13:29:46的发言:
底板这个东东,基本的的确是买水产那里来的,历史上或有虾蟹贩子,选虫独树一帜,知其相通,乃为之用,于是流传下底板一词,属于某一行业中特定用词,在虫界属于引申含义,所以可以说有具体所指又无具体所指

所谓无具体所指,乃是物物皆可为底板,比如斗丝爪花翅锋皮色头型等
所谓有具体所指,指的是这些东西长到哪些程度算是底板的体现,比如牙齿超大,那不算底板,六跳超长,也不算底板,这种重内在不重外在表象的针对才能称之为底板。

这种选虫方式某些高手行家称为不传之密,方法的确值得称道,称呼么,个人还是认为值得商榷



承教!献茶三杯[em27][em27][em27]。

所见略同。望梅止渴,求得概念定义如何?谢过了。

[em10][em10][em10]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14:49:1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孙建华在2007-12-31 14:06:01的发言:
岂不闻:弱为强所制,不在形巨细:)

不然。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顺径。

3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17:02:5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金属在2007-12-31 23:48:13的发言:
[em17]好帖子,有学术讨论的气氛

多谢捧场。祝新年好!!!

[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3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17:56:01 | 只看该作者

(续篇)四

一氓辞海新编

即已知晓起源,且被虫界共识,承教于诸位惠赐,故斗胆献言定义。

“底板”:原意为“底斑”。“底斑”一词,源于口语且流行于沪、杭一带,属于水产行业特定用词;现实生活中,杭州人习惯把甲鱼、湖蟹的腹部称作“底斑”,可从甲鱼、湖蟹的“底斑”上,判断是否成熟老足以及产地;在虫界属于引申含义,虫界历来习惯为虫象形命名,如“蟹眼”、“蟹脐”等,其内涵在使用中被人们不断地充实、丰富、完善,逐渐演变为“底板”。

“底板”:是指虫外部形、态、色所体现出的内在品质,具体表现为虫的干洁和苍老程度,其作用是虫在级别上发挥的一种保障。

“底斑”:已被“底板”概括代替,弃之不议。

“底版”:“版”,也写作“板”;与“底板”类同,予以取缔。


[em04][em01][em01][em01][em01][em01][em01][em01]

33#
发表于 2008-1-1 18:24:50 | 只看该作者

谢一氓分享!

[em27]
34#
发表于 2008-1-2 11:07:0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赤足红旗在2007-12-31 23:19:37的发言:

要谢先谢一氓与我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与体会!

[em17][em27]

愚见:底板.底斑应为同一含义.底斑一词可能由杭州虫界传出,因为过去杭虫是很有市面的.

底板是反映虫质量的一种称呼,且是指虫的先天内在素质!

[em10][em10][em10][em10]
35#
发表于 2008-1-2 12:04:53 | 只看该作者

我对底版的见解是.骨架和外壳...大和厚..肉身好外部也有体现的.对于色和斗丝是内在品级..

[em27]
36#
发表于 2008-1-2 12:39:28 | 只看该作者

方言有很多在字典里是没有的.

"底板"是正确的用法,上海方言指的是"天生带来的某种特性,或内在的品质"此词不是专用于蟋蟀的,一切动物和人都适用.底板不好通指先天不足.

贻笑大方,有不对之处请指正.

[em38][em38][em38]
37#
 楼主| 发表于 2008-1-3 19:02:3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秋收在2008-1-3 17:31:01的发言:
先天是指卵出土成秧前

即已确定“先天”所指时期,由此推论:“底板”是否足矣,在卵出土成若虫前已定位,若虫期、成虫期,均无法改变。然否?
犹恐误了,还望秋收先生不吝赐教。

[em06]
38#
发表于 2008-1-4 18:11:08 | 只看该作者

就想蛐蛐打了层地板蜡,刷了层亚光漆。

39#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9:23:46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氓在2008-1-3 19:02:38的发言:

即已确定“先天”所指时期,由此推论:“底板”是否足矣,在卵出土成若虫前已定位,若虫期、成虫期,均无法改变。然否?
犹恐误了,还望秋收先生不吝赐教。

[em06]

能否如此理解,有请秋收先生给予解惑。

[em06]
40#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9:27:5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32051167在2008-1-3 19:32:03的发言:
顶,学习[em10]

朋友谦虚。问好!

[em27][em27]
41#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9:36:12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白砂颈子在2008-1-4 10:20:59的发言:
我个人理解底板是南方人的口语,也就是虫的干、老、细、糯。就象人从外表就能看出你是学者,还是武者,也是从外型和气质来看的。个人愚见。

承教!兄台之意,是虫内在素质,外在态势表象?好意境!

献茶三杯[em27][em27][em27]

42#
 楼主| 发表于 2008-1-4 19:49:15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A-111在2008-1-4 18:11:08的发言:

就想蛐蛐打了层地板蜡,刷了层亚光漆。

承教!稍嫌抽象,可否如此理解兄台之意:色之蜡光。然否?

敬酒三杯[em10][em10][em10]

43#
发表于 2008-1-5 01:09:17 | 只看该作者
有意思,坐下来听!!!
44#
 楼主| 发表于 2008-1-6 23:48:49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crick在2008-1-5 13:48:58的发言: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底板就是怎样形成的.虫道亦人道.

底板并非绝对,基因都非绝对.相辅相承,底板可成矣.


承教!兄台高论。在下没有理解错的话,兄台之意是说:先天遗传禀赋优异,后天承袭日月土壤得宜之所,两者相辅相成,底板方可足矣。

献茶[em27][em27][em27]
45#
发表于 2008-1-7 08:29:44 | 只看该作者
你是个明白人
46#
发表于 2008-1-7 08:42:0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一氓在2008-1-6 23:48:49的发言:

承教!兄台高论。在下没有理解错的话,兄台之意是说:先天遗传禀赋优异,后天承袭日月土壤得宜之所,两者相辅相成,底板方可足矣。

献茶[em27][em27][em27]

我亦如此认为!

[em27][em27][em27]
47#
发表于 2008-1-7 09:14:58 | 只看该作者

举个不是很恰当的例子:

教练在选运动员时,根据不同的项目对人的素质的选择条件是不一样的,跳高,田径,篮球......,他看什么?实际上看他与身具来的先天适合某项运动的身体条件(内在的和外在的),这就是看底板好不好,底板好事半功倍,加之后天的锻炼,训练就会出成绩,世上不会象刘翔一样经过他这样的训练就会人人出成绩的,这是他的"底板"条件决定的.

蟋蟀也一样,在选虫阶段,根据斗的要求,选择底板好的加以驯养,出虫的概率就大,并不是每条底板好的虫都会斗,什么都好就是不会斗的虫想必大家都遇上过,最重要的虫必须具备优良的"斗品"和精神.值得探讨的是蟋蟀为什么而斗?

48#
发表于 2008-1-8 06:47:28 | 只看该作者

底板”(dibei)一词:应是吴语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强烈的地域性。

吴地为水泽之国,那里的臣民们多以打鱼为生,闲来岸上捉虫养于舟仓内约时竞斗。

屡次获上风(吴语方言)之虫曰谓:“将军底板老足”。

何谓“底板”?-----“蟹脐”是也!

“菊黄蟹正肥”时节,渔人市上卖蟹以蟹脐示人,频道螃蟹长已老足唉。

清.无闷道人著虫谱中有“蟹青”、“虾青”皆当地一时语也。

今人说“底板”一词多为引伸意唉。不尽沪、苏、杭一带为是。

此以为记。



49#
发表于 2008-1-8 08:28:57 | 只看该作者
居士何以有此立论?[em09][em09][em09][em09]
50#
发表于 2008-1-8 08:50:38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大愚鱼夫在2008-1-8 8:28:57的发言:
居士何以有此立论?[em09][em09][em09][em09]

有此一说。但我倾向于是指蟋蟀天生的身体素质。

[em01][em01]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5-26 08:26 , Processed in 0.15854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