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821|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蟋蟀文化] “禅蟋堂”中访“蟀哥”李世均(节选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11 15:5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禅蟋堂”中访“蟀哥”李世均      李榕樟
“蛩鸣月夜静,秋深花香浓。”岁岁年年,尽管时代在变,但每逢夏秋,蟋蟀一直是许多人关注的宠儿,说蟋蟀、斗蟋蟀、买卖蟋蟀,成为天南地北挥之不去的一道社会景观和文化现象。
蟋蟀又称蛩、促织、蛐蛐、财积,统称中华斗蟀,是标准的国粹。从25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可见到人们对蟋蟀生活习性的描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继承、研究、弘扬中国蟋蟀文化的上海“禅蟋堂”近年来名声鹊起,博客点击率居高不下,人称“蟀哥”的堂主李世均自幼在黄浦江边长大,是坊间公认的上海蟋蟀文化研究的代表性人物。2005年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成立西宫蟋蟀草堂,他担任理事长,其后一连好几年,上海崇明举办全国蟋蟀大赛 ,他出任仲裁委员会主任。而在此之前,他与其他上海蟋蟀爱好者组成的“上海虫友队”,经过与16个省的代表队的激烈拼杀,曾勇夺过冠军。
历来,爱虫者上至达官贵人乃至皇帝,下至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李世均身为交大人文学院艺术系专业摄影教授,非草莽之族,不仅精通摄影,曾担任动画艺术中心主任、动画艺术研究所所长,培养出大批人才,还在数控动画逐格摄影控制器,动画、字幕程序摄影控制系统等3项课题等摄影科研课题研究中任首席设计师,3次荣获文化部科技成果奖。在传承中华蟋蟀文化上,他由玩到与人正规比赛,从研究到传授到著述都有板有眼,他先后出版的《中华斗蟀鉴赏》、《中华斗蟀五十不选》、《南盆窥探》《民间传世-上品蟋蟀一百零八将》等4部专著被玩虫爱好者广为传阅,提出了不少具有颠覆性的养虫看虫理论。《南盆窥探》乃专门研究虫具的专著,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我国首套有关蟋蟀的纪念邮票《中华蟋蟀》系列邮品前几年发行,邮册辑录了国内多种蟋蟀书籍及古蟋蟀谱的资料,详细介绍了蟋蟀的发展历史——画册就是采用了著名蟋蟀研究家李世均教授著作的反映蟋蟀特征和蟋蟀图案。邮票共由两套32枚组成,每枚面值80分。
近日,笔者来到奉贤光明镇,走进他自筹资金,费4年之功建起的文华楼“禅蟋堂”,探寻他多年致力于蟋蟀文化研究与传承走过的旅程。
  李老白发飘飘,侃侃而谈,有学者和艺术家之风,乃性情中人。迈入禅蟋堂”中,抬头就见有“恒河一粒沙”的匾额。李老解释说,恒河一粒沙即含无量义、非赢非输亦非和、胸蕴自在解妙空,那是一种境界;玩蟋能玩到这个境界已入妙境,对别人玩虫能看得一清二楚——李世均是也。他更说,对蟋蟀活体有无限认识空间,对蟋蟀认识永无止境;并断言玩虫“通过努力能稳操胜券那是自已定位不准确”……
  李老原家住方浜中路福昌里,求读于明德小学。每天上学必路过老城隍庙。当年上海滩有三个蟋蟀大市场,其一为跑马厅(现人民广场)对面、东方饭店(现市工人文化宫)旁边广东路周边的大市场,其二为新城隍庙(现己拆建为马路),其三即为位于现在豫圈商场内,以华宝楼这一地块为中心的老城隍庙财积摊,摊摊毗邻,摊位之多一直延伸到旧校场路。那时候,从听到第一声蟋蟀‘蛐蛐’叫声起(大家当时称它为‘梅积’,现在习称‘伏虫’)老城隍庙蟋蟀摊就人头蔟动。与之相配套的诸如得意楼等酒楼、茶肄顾客盈门,斗蟋蟀的朋友们开始相聚约斗。童年的男孩好动好胜,看到大人们翘着屁股在马路边斗蟋蟀,立刻吸引了童年李世均的心,年复一年、耳闻目染、他开始了玩蟋蟀的漫长历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9-12-11 17:45:39 | 只看该作者
等下文

点评

乡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2 01:44
3#
发表于 2019-12-11 18:46:38 | 只看该作者
梅蟋跟伏虫是两码事

点评

是的,江南一般在六月中旬起开始出的虫称梅蟋,而在入伏之后出的虫称伏虫,立秋后就称秋虫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1 22:39
4#
发表于 2019-12-11 21:21:31 | 只看该作者
好小说。
5#
发表于 2019-12-11 22:39:41 | 只看该作者
虫半痴 发表于 2019-12-11 18:46
梅蟋跟伏虫是两码事

是的,江南一般在六月中旬起开始出的虫称梅蟋,而在入伏之后出的虫称伏虫,立秋后就称秋虫了。

点评

对啊,一方面时间上有明显区分,另方面虫本身就有区别,伏虫跟秋虫区别不明显,而梅积是明显不同的,主要是叫声,我小时候玩的梅积叫声是单音节长声:瞿——(停顿)。。瞿——(再停顿)。。。不连贯的,而不像秋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2 06:40
6#
发表于 2019-12-11 23:14:20 | 只看该作者
李老是有念想的,他的境界非一般人,对蟋蟀的研究和认识,亦有独到的深度。
7#
发表于 2019-12-12 01:44:29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9-12-12 01:45:54 | 只看该作者
乡原
9#
发表于 2019-12-12 01:45:57 | 只看该作者
乡原

点评

禅,还馋着呢?阿弥陀佛都躲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2 01:49
禅,还馋着呢?阿弥陀佛都躲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2 01:49
10#
发表于 2019-12-12 01:49:39 | 只看该作者

禅,还馋着呢?阿弥陀佛都躲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点评

追求高深和 离弦走板一步之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2 06:42
11#
发表于 2019-12-12 01:49:43 | 只看该作者

禅,还馋着呢?阿弥陀佛都躲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12#
发表于 2019-12-12 06:40:29 | 只看该作者
吹铃 发表于 2019-12-11 22:39
是的,江南一般在六月中旬起开始出的虫称梅蟋,而在入伏之后出的虫称伏虫,立秋后就称秋虫了。

对啊,一方面时间上有明显区分,另方面虫本身就有区别,伏虫跟秋虫区别不明显,而梅积是明显不同的,主要是叫声,我小时候玩的梅积叫声是单音节长声:瞿——(停顿)。。瞿——(再停顿)。。。不连贯的,而不像秋虫是短声连贯的(瞿瞿瞿瞿。。。)。除非现在的梅蟋叫声变得跟秋虫一样了(我现在没再玩过梅蟋)
13#
发表于 2019-12-12 06:42:47 | 只看该作者
无漏有漏 发表于 2019-12-12 01:49
禅,还馋着呢?阿弥陀佛都躲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追求高深和 离弦走板一步之遥

点评

哈哈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9-12-12 23:13
14#
发表于 2019-12-12 08:12:59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9-12-12 09:07:20 | 只看该作者
{:3_292:}
16#
发表于 2019-12-12 23:13:00 | 只看该作者
虫半痴 发表于 2019-12-12 06:42
追求高深和 离弦走板一步之遥

哈哈哈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4-21 20:20 , Processed in 0.210170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