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虫源旗开得胜 近20年来,随着杭州、绍兴、上海本土自然环境及人为因素等多种原因的变化,虫友都已习惯以选山东虫为主。但供求失衡,导致价格奇高。而这一状况因李老而改变,山东虫不再独霸斗虫台。 李老身为大学教授,却平易近人,从来没有一点架子,一次,小区里一个建筑装修工偶然走进他家,看到他养着那么多蟋蟀,就介绍称家乡遍地都是蟋蟀。李老打听得知他是河南濮阳人,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到该地和山东同处一个纬度,地质、地貌十分相似。于是产生了到河南濮阳去淘蟋蟀开掘虫源的想法。 八月份是高温季节,刚好是农闲,广大农民劳动力闲置。而蟋蟀又是土生土长。可谓是一项“低成本遍地拾黄金”的开发项目……李世均带了20几只网,几百只小瓷罐、竹筒及盆、水盂、饭板、称等全套用具来到那里开发虫源;并安排胆大的农民到上海卖虫。 该装修工后来在和李世均聊天时告诉他,河南老乡注意到老西门万商花鸟市场一条蟋蟀竟然能卖到几百元,很是惊讶。在濮阳这样的一块未开垦的宝贵虫地,路旁麦秸堆中,随意用棒轻轻一挑就有大量“苏水”跳出,分布地域广泛,价低、质优,还没有固定集市,从那以后,本地虫友们也纷纷结伴前往濮阳。 濮阳蟋蟀能卖到几百元一只定不是泛泛之辈。李世均认为,濮阳虫比山东虫善斗,在同等份量的条件下,濮阳虫的头、项、牙都比山东虫小,但胜率却不亚于山东虫。牙色以红牙为最佳,黄板牙、白牙次之。红牙若偏深黑则胜率更高,最突出的表现是后发制敌,在被多次捉翻后仍能发重口至胜。其耐口、善斗的特性,极为突出。一般8月上旬虫体较小,大多都在二斟以下。到8月下旬三斟左右大虫已较多。 李老如愿以偿,有效地促进了上海蟋蟀市场的繁荣。事隔数年,现今河南虫已遍地开花,在斗台上与山东虫并驾齐驱。售卖蟋蟀带动一方经济,农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