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3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因为蟋蟀泥成金 蟋蟀盆:津京火爆 沪杭猛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8 22:4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许多民间藏品,玩家一开始上手的时候只是觉得“好玩”“有意思”,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好玩”,上手的玩家多了,也就有了市场价值,到后来参与进来的玩家更多了,也就有了“大幅升值”。
摄影/崔跃勇
  有许多民间藏品,玩家一开始上手的时候只是觉得“好玩”“有意思”,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好玩”,上手的玩家多了,也就有了市场价值,到后来参与进来的玩家更多了,也就有了“大幅升值”。最近一段时期,很多原先在市场中并不主流的藏品,开始受到追捧,“蟋蟀盆”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在业界,天津的玩家大多以为人低调,藏品高端而著称全国。在一些诸如“鸟笼”“蝈蝈葫芦”“蟋蟀盆”这样的“小众玩家藏品”里,尤其是这样。而且据说从清代开始,到民国时期,再到今天,天津的老少玩家们一直就是这种状态。可见,这也秉承着天津独特的“地气”。
蟋蟀盆里的中国哲学
  走进收藏家房胜利的居室,各种藏品琳琅满目,其中最夺人耳目的,当属陈列其中的上百个珍贵的蟋蟀盆。蟋蟀就是“蛐蛐儿”,养蛐蛐儿和养鱼、养鸟一样,是中国民间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往小里说,是闲情逸致,往大里讲,也蕴涵了许多中国的传统哲学与文人理想。据房胜利介绍,自己最早迷上蟋蟀盆是在二十多年以前,当时是因为自己玩蛐蛐儿,就在花鸟市场中买了很多新制的蛐蛐盆,可是听到一些老玩家讲,要想把蛐蛐儿养好,光用新盆还不行,新盆有“火气”,用有些年份的“老盆”最好。于是,房胜利就开始了他的“寻找老盆之旅”,当年的古物市场,还没有形成像今天这般火爆的程度,而且那时候专门收藏蟋蟀盆的人也不多,所以颇有收获。这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情节,就是老房原本就不是古玩行里的人,在市场上买东西也不太懂该怎么划价,一来二去,当时市场上贩卖蟋蟀盆的商家都知道有个能给上价的老房,别人最多能给1000元的货,他能给1500,别人能给1500的,他能给2000。就这样,有了好盆都先给他看,老房看不上的,再轮到别人。
  好盆越来越值钱
  现在来看,房胜利正是凭着一股“憨”劲收到了许多上好的蟋蟀盆。现在,当初卖蟋蟀盆给老房的商家又都找回来了,当时2000卖他的人家要掏20000往回收,老房总是谢过人家再摇摇头,因为当初买来的时候就没打算再往外卖。
  收藏了这么多的好蟋蟀盆,谈起蟋蟀盆来老房可是堪称专家。据介绍,这蟋蟀盆的历史是随着古代养蟋蟀的历史伴随而来的,早在唐朝时就开始了,宋朝时达到鼎盛状态。从那时候开始,王公贵族的府上,通常都向民间的能工巧匠定制蟋蟀盆。由于大户人家之间的攀比,斗蟋蟀之前,往往也要先比比盆,所以,一直到现在,蟋蟀盆的材质、形状、花纹和款识都会有许多讲究。蟋蟀盆通常都是泥制的,因为泥制的盆透气,符合蟋蟀的生活环境。但是也有别的材质制成的蟋蟀盆,老房就藏有一对清早期的瓷盆,做工很精细,老房讲,这盆很好看,但是养不了蛐蛐儿,这是摆着玩的东西。房胜利的这些老蟋蟀盆,时间跨度从明代一直到民国时期,也见证了蟋蟀盆的民间制作工艺演变。
  在房胜利的藏品中,有几只“赵子玉”款识的蟋蟀盆很值得说道,赵子玉是清代康熙年间蟋蟀盆制作的顶级高手,乃至成为一个著名的品牌,据说在清代时就已经很名贵。到现在更是一盆难求,据说中国国家博物馆赵子玉款的蛐蛐罐也只有两个,可见其珍贵程度。有玩家讲,当年相声大师侯宝林为答谢相声前辈王长友传授相声段子,就以一对“赵子玉”款识的蟋蟀盆相赠――王长友就是现在相声名家徐德亮的搭档王文林老先生之父,由此可见梨园界与曲艺界的名家们,也多为蟋蟀盆的玩家。
  据介绍,现在的民间玩家对于老蟋蟀盆的追捧很猛,不但在津京地区很火爆,在沪杭地区势头更为猛烈。上海本来就是民间玩蟋蟀的重镇,在玩蟋蟀盆方面,当然也是能人辈出。沪上名藏家唐裕龙,曾在几年前就打出广告,面向全球征集一只“南宋半闲堂浮雕盆”,开价800万人民币。遗憾的是最终也没征集上来,可见好盆不多见,但是好盆自有好身价。
  这些火炼出来的泥盆,听惯了秋虫的叫声,也见识过岁月的沧桑,你用手轻弹一下,它就会发出清脆的一声――这声清脆,来自几百年前的陶土,象征着生命与迷恋。来源:每日新报 作者:马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0-4-29 00:07:02 | 只看该作者
蟋蟀盆的确已经从虫文化中独立出来了,成为一种收藏品。

但是一夜之间,不管是什么盆,都好像身价百倍了......
3#
发表于 2010-5-5 11:58:12 | 只看该作者
蛐蛐盆不是用来养蛐蛐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3:18:27 | 只看该作者




  



摄影/崔跃勇
5#
发表于 2012-12-24 19:22:3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60:}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4-20 03:29 , Processed in 0.14429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