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7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养斗蟋蟀的盆罐 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2 12:3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养斗蟋蟀的盆罐,明、清时期均有作品传世。官窑制品造型精细,民窑制品简朴素雅。大件者为斗蟋蟀使用,小件者用以养蟋蟀。明宣德( 1426~1435 )有仿汝釉,隆庆( 1567~1572 )时有青花缠枝花,万历( 1573~1619 )时有五彩瓜棱式,清道光、同治、光绪( 1821~1908 )年间有粉彩及五彩各式,宜兴窑有紫砂蟋蟀盆,王南林、杨彭年、东溪等历代名家均有传世作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同治( 1862~1874 )年间,皇帝戏养蟋蟀用的成套器具,包括斗罐、养罐、过笼、水槽和瓷牌。养罐周身为紫红色地粉彩绘松竹梅纹饰。

瓷器蟋蟀盆最高权财的象征,传世至今并有记载的明代宣德宫窑蟋蟀瓷罐:

一.故宫博物院旧藏,刊于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中,一青花鼓形(平盖式)缺盖,外壁绘缠枝牡丹花卉纹,罐底有“大明宣德年制”三字二行楷书,双线圆款。

二.日本户粟美术馆藏一罐,底与盖均有六字楷字,双圈款“大明宣德年制”,罐身绘青花飞行怪兽纹,其造型与款式同上例一致(平盖式)。

三.另有日本仿明万历青花婴戏图纹蟋蟀罐,直口八棱形,盖亦八棱,坐式天落盖,中心连体青花小钮,此盆刊于 2001 年第五期《收藏家》杂志中。

四.苏富比香港拍卖行 1989 年 11 月展品中,一黄地青花瓜叶纹虫罐,盖中有铜小钮,鼓形,坐盖式,成交价 1,200 万港币。纹饰与 93 年中华路出土的一致(注)。

五. 1993 年春,江西景德镇中华路上出土一批明代宣德宫窑残瓷,残片复原出来的成品蟋蟀青花罐共 21 件,天落坐盖式,纹饰有花卉、瓜果、水禽、龙凤、花鸟、海兽等。印款章式为横读单行记年款“大明宣德年制”,书出宫廷书家沈度之手。又传款出宣德帝亲书,送交御书房为范本,描出再交御窑制罐,此款式在泥罐中未见。

六. 1982 年 11 月,景德镇珠山路出土的一批宣德宫窑残瓷中,复原出一件青釉鼓形虫罐,直径 13.2cm ,高 9cm ,通体挂淡青釉,并有细小纹片,口沿露胎处呈淡红色,近似宋代“龙泉窑”风貌,有盖(平口式),盖底均有“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双圈六字楷款。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青花过笼(现称“蛉房”),缺盖。

七.刊于第 23 期《收藏家》杂志中,故宫博物院收藏品中的明万历青花穿花龙扇形蟋蟀罐,高 9.8cm ,平盖,顶按圆钮,长条方框楷书“大明万历年制”,烧制十分精到,此罐追求新颖的扇形制作,通体以九条穿花龙为主要纹饰,隙地满绘缠枝花叶纹,极富时代特色。

八. “中鸿兴” 2001 年秋季拍卖会,一件明宣德蓝釉龙凤纹虫罐,天落坐盖,鼓形,盖边处有二处小损口,成交价人民币 60 万。

注: 六、七两款之罐可读阅景德镇古瓷研究员刘新园编写, 95 年 5 月出版的《明宣德宫窑蟋蟀罐》,一书中有详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蟋蟀盆是养蟋的必备器物之一,故历来伺养者对其尤为重视青睐,上可追宋、元,下至晚清、民国,各朝制家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的传世耍器。

南宋宰相贾似道( 1213~1275 )是养蟋的老祖宗,亦是发明泥质为养器的开山鼻祖,他的《促识经》一路传阅千年,今人仍乐道津津、绵延不衰。他对蟋蟀的理论概念,贯穿于每一个古往今来的蟋蟀谱写作人,就好比孙悟空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曾在余幼时,立秋后的上海“五马路”(现广东路)蟋蟀市场好不热闹,见到“大人们”从锦囊提包里拿出峥亮尚好的罐子把玩于股掌之中,一副好不沾沾自喜的神情。令围观者神往心醉,猎奇之意顿起,从小梦生此物,情由独钟。

记得在文革后几年,广东路上的文物商店内有一只宋代蟋蟀盆盆盖出售,盖内直款“半闲堂办置”,标价 300 元,由于价高,数年间一直无人问津,后来也不知去向。

进入八十年代,各种文物杂玩不断地升温增值,蟋蟀盆也被一些藏家列入门类收藏,它即有实用意义,又富收藏雅趣,与瓷器、紫砂壶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里洋场”的旧上海,每到金秋虫鸣便是人头簇涌,届时各路养君倾巢出动,他们都有自己的字号:“安记”、“一字”、“秋声馆”名噪海上,在这支洋洋大观的人马中,最器重的就是古盆名罐,他们选虫的标准千里挑一,对养虫用器甚慎,曾有讲,用“李秀芳”、“李焕章”养三尾之说法,邹维新、李南山才刚够格养虫。

养斗蟋蟀的器皿,不但十分讲究精致,而且品种繁多,有罐、槽、盂、栅、横、牌之分,其质地各异,瓷、玉、石、泥、紫砂或其它,其中尤以澄泥陈旧者养虫为最上好。蛐蛐罐分南北二派,北方称“罐”,南方喜欢叫“盆”。由于南北两地气候的差异,导致两地对用盆养虫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北派显浑厚凝重之感,南流呈细腻多姿玲珑,让玩家爱不释手。南北两家制盆高手辈出,各显神通,独领风骚,交相夺锦。

古代文献中有关蟋蟀盆制家名录也不少,朱瞻基( 1399~1435 ),宣德皇帝在位十年,在历史上大概可算得上是一个蟋蟀的朝代了,难怪后世养蟋者以求有“宣德罐”为一生之追求。明人沈德符曾写出:“今宣德盆甚珍重,其价不减宣和盆也”之句。近人李大羽中在《蟋蟀谱》中提及的宋、元盆图解,其实物已不复存世,即便是有民间明物流传至今已属很珍贵了。同时也说明了市井小民的玩物一旦得到帝王的青爱,其地位便会迅速提高。微不足道的早罐在宣德年间已济身于皇家清玩的行列,登上了大雅之堂。

如今在一些藏家手中看到款式“大明宣德年制”的古罐,其中不乏有清代的仿品,实则此类的盆现存也已不多见。曾见到的品种有“李公亮”缠花纹饰、“邹振宗” 婴戏图、大明年款、伯乐相马图及人物故事八仙过海图、“曹念溪”封神双侠图,皆为浮雕。体现了历代制家的创意别出心裁,人文气息都具深刻的内涵,不仅在人物上施展了精致的手法,在宗教上也发挥了高超的艺能,甚为难能可贵,变化繁多,充分体现了各流派的风格特征。

明清罐,款式方、圆、棱形不一,样式古朴生动,印款章式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直读朱纹楷书;又有“宣德年制”四字直款;又“大明宣德年造”六字直行铁线篆;又“宣德年制”方行环读款,此章款很少见,仅见到两例,也不同式。年款章见到的还有“嘉靖年制”、“大清康熙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嘉庆元年”、“康熙年造”、“道光年制”、“大明正德年制”、“成化记年款”、“记年制家款”,章形各异。较为少见的南方各姓款名有“于玉章”、“曹念溪”、 “邹峦菱”、“吴仲皋”、“王同友”、“陈尚荣”、“杨焕章”、“袁庭候”、“李德茂”等。北派有明末早清的万礼张和青、赵子玉,较为人熟知。

再一种“大明宣德年制”章款打在盆腔内侧,盆体高大古朴,手工塑成,底部用双色砖片拼贴成几何体,分色明朗,交色处丝丝不差,天衣无缝,平整如镜,用手指轻轻敲击,显空心感,犹如古代建筑中的通风设计,精妙绝顶,理当是宣德年间的产物。

邹家二女大秀与小秀,明代早期制盆高手,姑苏人,承家业而又能出于蓝,得宋人意。山水、花鸟、僧神无一不精,尤善人物雕镂,刀力雄厚,巧思独具,状采级工,举世无匹,传世品极罕。

古盆名罐不仅是文人雅爱之玩物,又是文人共同参与制作之器。在一个泥土捏成的钵上,汇集了匠师的精湛技艺,数百年来,一代人传于另一代人,摩挲玩赏,照耀古今,抚弄展玩。当现在我们手中把玩的而又是前人也曾耍玩的器物时,思维即刻带到荒远的年代,思接千载与古人共赏一物,自诩眼福不浅。

由于陶艺品本来保存不易,几百年的风雨变幻,能保存下来的东西就越显弥足珍贵了,十年的“文化革命”,大批珍贵玩物被扣上封、资、修思潮,如一切污泥浊水被红色潮流荡涤得干干净净。袁寒云家藏的数百件文物古玩一夜间给红卫兵捣为灰烬,其中“大元百宝盆”、乾隆宫庭玩物、“金丝虫盒”、象牙斗栅、错金镶银 “大明盆”,连同雕刻紫檀盆箱、成套的虫玩杂件,件件称绝,故人遗物付诸愚昧之手,能不痛惜!“永安”郭老板、画家殷梓湘均有不俗名玩。明人于淑宁七彩螺钿镶嵌人物故事盆、戗金漆地百寿对盆、连花梨木雕镂提箱,甚为少见,惜失诸浩劫中。谭敬先生,地产商人,虫界的佼佼者,曾名噪一时,家中骨懂、珍玩无不雅厚雄深。唯独缺少精良养器,故广事纳求,不论巨钿,愿出善价,尚有不欲得资者,则以其它珍玩相易,物归所好,锦素有致,无奈浩劫来临,恐连累牵涉,悉自摧毁,付之一炬,惜哉!

一九七八年秋在上海人民大道(当时蟋蟀聚散地),素有“盆祖宗”自称的吴明理(阿明)二手复股,揣一只黑色鼓形盆,此盆乌亮如明镜,且包浆已呈殷红色,品相一流,通体用银丝嵌连,百蝶纷飞,各姿各态,活灵活现。间色七巧板拼地,工艺讲究之极,无可匹比,有“大明百蝶盆”之美誉。一位速购者问要买多钿,答曰六十元,少一钿不会卖,此价一出,观者乍舌不语,各自散尽走人。三年后,一位专跑上海与广东两地的丁姓先生以三百元买下,后在广州转手一港人,得利三千,流出境外二十年,九七后同香港一并回归,可称盆中极品之一。

林林总总写了一些对蟋蟀盆的见录心得。收集与考证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更须付出很大的精力与财力,也望有众多的爱好者参与、探索,为早日见到图文并茂“明清蟋蟀盆图介”作些努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14-7-2 12:54:4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南盆所谓浮雕其实就是北方的月饼模 相当部分可以见到左右合模的痕迹线 工艺断代应该在清晚期 所谓到明代只是最早商家对寄托款误读的商业噱头之一,出于共同利益 圈内人互不戳破,最后以讹传讹。
3#
发表于 2014-7-2 12:58:48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00:}
4#
发表于 2014-7-2 12:59:3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盆中工艺最高者为彩泥填嵌 构图为传统典故或祥瑞寓意 明永乐后定都北平 南人巧工良匠汇于京津 明清最高水准当为南人在北方制作之物 竹木牙角同理于此。
5#
发表于 2014-7-2 13:01:51 | 只看该作者
月饼模应该出在南方,比如广月的模子。
6#
发表于 2014-7-2 13:16:26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
7#
发表于 2014-7-2 15:14:56 | 只看该作者
无名大海 发表于 2014-7-2 13:16

8#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08:52:01 | 只看该作者
孙建华 发表于 2014-7-2 12:54
南盆所谓浮雕其实就是北方的月饼模 相当部分可以见到左右合模的痕迹线 工艺断代应该在清晚期 所谓到明代只是 ...

9#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08:52:41 | 只看该作者
老街坊 发表于 2014-7-2 13:01
月饼模应该出在南方,比如广月的模子。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08:54:19 | 只看该作者
无名大海 发表于 2014-7-2 13:16

11#
发表于 2014-7-4 23:20:33 | 只看该作者
{:soso_e179:}{:soso_e182:}
12#
发表于 2014-7-11 21:34:55 | 只看该作者
孙建华一语道破,可谓快人快语,论坛需要这样的声音,闻声便是爱好者的福音!
13#
发表于 2014-8-3 07:55:50 | 只看该作者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4-20 00:32 , Processed in 0.15163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