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通篇文章推崇豪赌,实不可取。
广大虫友,我们没有经济能力,不等于水平低,挥用巨资,用蟋蟀来赌钱,恰恰证明他们对蟋蟀认识不深,蟋蟀是不可知的,在蟋蟀面前人人是小学生。{:3_294:}
李世均 发表于 2019-10-20 13:01
政府对蟋蟀赌博的政策是明确的。
有人通篇文章推崇豪赌,实不可取。
广大虫友,我们没有经济能力,不等于 ...
{:3_292:}为你点赞! {:3_293:}{:3_293:}{:3_293:} 听李哥继续讲{:3_292:}
阿弥陀佛{:2_224:}
蒙赛尔色立体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该标色系统作为颜色的分类和标定的办法。是用数据说话的。不是各位使用的浆糊虫色论。各位化几分钟时间在百度上查看一下,就可知道我们虫经中的青(虫)黄(虫)紫(虫) ,紫黄,天兰青……, 我们只能用到一百多种虫名,你查一下蒙氏色卡,你就会知道你掌握的传统虫色多么简单。单青一种色,就有成千上万种,用传统虫经的虫色去鉴定虫,实在太粗糙,不能正确鉴定虫。再用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顺配,逆配等模糊的虫色搭配论来乱定虫名,用这种方法来指导选虫,怎么会成功呢?老祖宗的虫色太简单了一条虫的凶狠是天生的,不会因为你叫它什么名就会改变它的凶狠。争吵是紫黄,草紫黄一点意义也没有。我在2001年写的《中华斗蟋鉴赏》一书就明确指出《传统虫色论不具可操作性》,时隔廿年,只有少数虫友明白了这个道理。这还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若没有现代媒体作载体,我的思想不知要多少年才会让众虫友知道。一个人要否定自己,抛弃习惯的传统虫色论,真是一件痛苦的事。多看看蒙赛尔色卡,知道你对虫色掌握得实在太少。不要坚持错误,要科学向前。
确实无人懂虫这话有一定道理,玩儿不懂岂不白玩,至少往懂字靠拢才对!
种色,是先有种而后才有色,从这个角度探究下去,你是否会觉得容易些呢?! 识好虫,不识哪条好虫会赢;人之常情。
识好虫,不识人头输多赢少;自不量力。 铠甲凝霜 发表于 2019-8-21 00:33
李教授玩得是文化。。
{:1_201:} 返璞归真 总结:虫是斗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所以要勾,要抄,一定要筛选.一秋三大抄,出土第一抄,白露第二抄,秋分定色第三抄,国庆赚大钞{:1_203:} 初中时候极度迷恋虫谱,记得当时当圣经一样看,里面的各种玄而又玄的说法,包括虫色分类,产地,各色虫王识别,烂熟于心,自以为得道了{:1_201:}
碰到个虫子就要入谱,必须按书本上来区分和靠拢,什么乌头陀、重青、拖杜黄、梅花翅每年都要碰到好几个{:1_199:} 但咋就不灵呢?反倒是那些个不起眼的小虫,反而上风多一只....
几十年下来,发现基本都是被误导了。
现在自己总结的就几条:
底板识别、斗性识别、牙硬度识别、斗期识别。虫子务必干老二字牢记于心,其它交给饲养和试口即可。
若是白虫,则只看份房水平,出身不同意味着血脉压制,多次试验,信之。 李世均 发表于 2019-8-30 16:24
x问:李答: 当前秋白之争蛮闹猛。其实仔细一想,由于没有公认的鉴定标准,所以怎么判都欠公正,若是由个人或 ...
秋白之争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斗的是虫,并不是斗秋白,为啥会耿耿于怀呢?我认为主要和投入的成本有很大的关系。用发展的眼光看,购白虫的成本将来是要超过购秋虫的,不要不相信,这是一种趋势。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