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前后 发表于 2012-8-5 17:46:39

红黄 发表于 2012-8-2 16: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边文华先生的书写的很实在,抄袭的东西少,可惜人不在了,不然真想找他聊聊虫;

白斗秋是有限的人力对抗 ...

如果秋虫不存在了,白虫就灭亡了_---------这句话说得好。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暗黄土虫-华俊 发表于 2012-8-6 00:19:27

楼主有点杞人忧天。

暗黄土虫-华俊 发表于 2012-8-6 00:30:40

大愚鱼夫 发表于 2012-8-3 02: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章精彩,但还是经不得细敲,不反对蟋蟀情老师的观点的前提下我的观点是:
1.斗虫,实际是斗自信,每个人 ...

说的好!顶!这才是玩虫的豁达心态,要比哪些写文章沽名钓誉的人强太多了。

ququ1 发表于 2012-8-6 09:51:38

支持蟋蟀情老师!如果说研究白虫是因为秋虫情结,为什么还要白虫斗秋虫呢?任何竞斗总是有规矩的,有哪个赛场用野鸽PK信鸽、野马PK赛马!这些年白虫打斗力变强也好、变弱也罢跟秋虫斗什么斗,白虫秋虫根本就不该同台对抗,就该秋斗秋、白斗白!

没有色 发表于 2012-8-6 22:08:09

{:soso_e160:}坐下来看看,文章确实写得不错。顶!!!!!

majulin 发表于 2012-8-8 06:49:59

{:soso__5336891670842247475_1:}{:soso__1773849483605742356_1:}{:soso__1773849483605742356_1:}

早秋勇将 发表于 2012-8-8 07:42:11

{:soso_e179:}{:soso_e179:}

eeee 发表于 2012-8-8 12:03:32

接下来占玩虫人百分之十五的这部分人,这部分人由于年轻,思想开放,对新生事物都比较容易接受,喜欢蟋蟀,但不刻骨铭心,他们对白虫不感冒,不拒绝,可以和秋虫一样买些玩玩,斗斗,来点小刺激。但不可能成为玩白虫的主力军,对他们而言,玩虫是一种消费,是一种丰富业余生活的娱乐而已-------被你圈进去了,,,呵呵

1715511808 发表于 2012-9-9 13:45:56

{:soso_e134:}

天生我才 发表于 2012-9-9 23:47:03

学习了,谢谢!{:soso_e181:}

赵王在燕京 发表于 2012-9-10 00:09:50

剖析的透彻,也是虫界发展的必然!好文顶了!!!

Summer_Long 发表于 2012-9-10 00:58:52

忽悠吧!继续忽悠!
百分之99的垃圾没地方去找出路呢?

适情雅趣 发表于 2012-9-10 02:05:06

{:soso_e100:}自信源于实力,斗一次输一次您还有自信吗?

摸金校尉 发表于 2012-9-10 11:44:47

蟋蟀情 发表于 2012-8-2 16: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第三,预测一下,在今、明二年秋白胜率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放弃秋虫去玩白虫。有多少人一年 ...

以前在中蟀网就拜读过您的大作,可以称得上篇篇精彩。还望先生再接再厉,多为我们这些年轻朋友发些好贴,读您的帖子增长不少知识。

青烟 发表于 2012-9-10 15:48:11

关键在于对虫资源的控制,野生虫不可能被少数人垄断控制,白虫资源则必然被少数人掌控。

小张来也 发表于 2013-5-12 21:51:21

来虫擦牙即走! 发表于 2012-8-2 19: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总结的非常到位,从头到尾每个字我都看了,我很喜欢看这样的文章。我玩虫也是从小玩到大的,虽然只有十几年 ...

去年我 的一个 上将打败了好几条白虫(大头大牙也厉害),极品对极品,说不定的,秋与白都是虫。

阿一 发表于 2013-5-13 10:32:35

高端的白虫和秋虫里的虫王元帅一样不是我们小户玩的!

cognis1980 发表于 2013-5-13 11:39:07

ddddddddddddd

yxz 发表于 2013-5-14 23:41:48

白虫的父本母本都是高级秋虫,有本事你能靠白虫自己繁殖下去。野生老虎总比家养老虎凶。只不过现在有名气的虫产地好虫越来越少,虫也越来越少,主要是当地农民抓秧子抓的,当年没卵,何谈明年有虫。

九路夹单 发表于 2013-5-15 14:56:15

回顾自己的玩虫经历,真痛恨现在的白虫.10年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蛐蛐市场都因为缺少上海人而出现萎缩,更何况白虫市场.我不敢说中国的蟋蟀文化会走上消亡之路,但对上海的蟋蟀文化走上消亡之路是不怀疑的,原因两个:一是现在玩蛐蛐的主力们的孩子极大部分对蛐蛐是没有一点兴趣的;二是随着年龄增长,以及各种高科技虫的出现,玩虫的人是一年比一年少.我说15年后,蛐蛐盆扔路边都没人捡.

灿烂涅槃 发表于 2013-5-15 16:49:14

不赌,白虫没市面。

老农民 发表于 2013-8-2 00:46:02

{:3_292:}{:3_292:}

老根新芽 发表于 2015-3-28 15:04:32

先顶,再复习

古月龙盘 发表于 2015-3-28 19:13:29

野生好虫越来越少,白虫出现了。斗钱越来越大,好白虫出现了。有需求才有生产者。对白虫原则讲只有两种方法,其一、堵,现看来是行不通了。其二、放,现看来是条出路。最后说,改良的方法不会有出路。

大红袍 发表于 2015-3-29 10:30:51

学习!顶!{: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再论秋、白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