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位上海的虫友,前年出了一条大花皮在杨慕荣场子5路立盆,入选当年108将。他后来也没专门买花皮蛐蛐呀…小概率事件的成功难以复制,而大概率、受到普遍认可的观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对皮色的重视是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人花钱斗出来的,我从未听到哪个上局的玩家说“什么青紫黄色不色的,不用管”。相虫的方面很多,色、型、神、光都需要考虑,我觉得不钻牛角尖即可,通过学习、实践和总结均衡提高比较好。 品种不是斗蟋级别评判的唯一标准,但是对蟋蟀品种的识别和记录留档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也可以说这是玩中华斗蟋的基本功。你说的一张虫照可以被人说成各种品种,首先第一就是照片的毕竟不是实物,有偏差。第二定蟋蟀品种也不光是看颜色来定的,需要多方面一起考量和判断(这里面涉及的知识没个几年的养虫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也办不到。)所以第三就是个人对虫理解的天赋以及理论知识基本功的差别。(很多老一辈玩虫(包括现在很多中青年玩虫的人在他们眼里玩虫只不过是赌博的方式之一)这样的人真正学历高的不多。所以他们不具备读懂古谱的知识储备,他们的起跑线和天际线都是有限的!)
至于斗蟋定级别高低个人有个人的门道。(这里面的暗功夫基本属于不外传的法门)而且法无定式,你只要找到适合你自己并且认为正确的那一种即可。
另外补充说一句,至于斗蟋的品种 青黄紫红白黑六门。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历史总结。凡是正路虫王不可能逃出这六门之外。至于异虫也有异虫谱,也基本逃不出这个范围。除非你发现新品种,不过这个概率微乎其微!
定名当然不科学,是约定俗成的东西。。{:3_279:} 精彩{:3_292:}{:3_292:}{:3_292:} 个例推导常理就不对了,大家都是尽量追求大概率的东西 这个也不能太遵守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