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你想投资收藏古籍善本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25 10:59: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1 align=center>你想投资收藏古籍善本吗? </H1>
<DIV align=center>出处: 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布时间:2009-03-25 <BR></DIV>
<DIV align=center>
<HR noShade SIZE=1>
</DIV>
<DIV  align=left>
<STYLE type=text/css>
p {margin:20px 0;text-indent:2em; }
div{margin:1em 0;}
</STYLE>
自2006年底以来,古籍善本拍卖逐渐脱颖而出,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起大落中,古籍善本身价呈稳步上扬之势,成为艺术品市场继青铜器之后的又一匹“黑马”。特别是宋版书或更早的古籍涨幅更是惊人,眼下一般宋版书都是按页论价而不是以本论价,一页品相上好的宋版书市场价大致在1万元。也就是说,一册100页左右的宋版书价值可达到100万元左右。 </DIV>
<P  align=center>  <STRONG>古籍善本如何定义?</STRONG>
<P >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宋平生介绍
<TABLE height=4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00 align=left border=0>
</TABLE>说,对于“古籍善本”的定义,收藏界普遍的看法是,1911年以前的书籍称为古籍,而1949年之前的,称为解放前旧书。在国际上,各大博物馆对中国古籍以清入关(1644年)为界限,在此前的古籍,无论官刻、私刻,均为善本。而国内收藏界则以1795年为界,在此前的均视为善本,因此古籍中又有乾隆版、康熙版、明版、宋版之称。宋元时期的古籍很久以来就是藏家追捧的对象,拍卖会上,元代以前的书往往是论残页卖,600年前的书是论页卖,400年前的书是论册卖。
<P >  清乾隆御题元刻本《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2000年在北京以209万元成交,2006年在上海以308万元再次拍出,6年增值近100万元。2006年在上海以16万元成交的一部清内府刻本《古文渊鉴》,2007年在北京又以40万元拍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古籍书店标价为560元一部的民国二十二年商务印书馆线装影印百衲本二十四史(连箱),现在拍卖估价已达35万元之巨。即使是当年仅售几角、几元钱一册的石印本线装古籍,现在一册也往往动辄五六百元,高的甚至一二千元。
<P  align=center> <STRONG> 怎样评判古籍价值?</STRONG>
<P >  古籍善本拍卖一般涵盖古籍善本、碑拓印谱以及文房翰墨与名家手札三个大类的拍品。
<P >  对于如何评判古籍价值,中国书店海王村拍卖公司经理彭震尧介绍说,古书籍记载的史料非常丰富,是研究古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第一手材料,因此古籍的价值首先体现于它的文献价值。其次,看版本价值。古籍的版本种类很多,一般来说,稿本(作者的原稿)、旧抄本、原刻本、精刻本、初印本以及各类活字印刷本等版本的价格更高。再次,看艺术价值。有些古籍字体雕刻精美,印刷水平较高,如精写本、精刻本、各种套印本、红印本、拱花等。最后,看学术价值。如名家稿本、精校本以及在某一学术领域有独到见解或较为少见的版本、写本、批校本、过录本等,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P  align=center>  <STRONG>投资需辨别造假手法</STRONG>
<P >  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赝品虽没有字画杂项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时有发生。专家提醒收藏者要多看预展,多请教专家。
<P >  一般造伪的惯用手法有:
<P >  1、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方法有两类:一是染纸,用各种方法将纸染成黄褐色,以求使纸显旧色。二是旧纸新作,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其真假。
<P >  2、伪造序跋。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叙述重印的原因,序跋后还著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P >  3、伪造名人题跋,藏章印记。
<P >  4、伪造牌记。保旧牌记,挖掉复刻牌记,或挖补、涂改复刻牌记的年代。
<P >  5、裁截目录。将原目录裁去部分或全部,使人不知收全该书究竟有多少卷,以便用残本充当全本。
<P >  6、利用著录书。有些著录书的记载是错误的,作伪者故意以此为据来兜售自己制作的伪本。<BR></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4-16 21:47 , Processed in 0.12752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