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虫网

 找回密码
 虫友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43|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2021年五虎上将——黑黄、白马头、淡青、黄麻头、淡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2-6-29 12:2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1年五虎上将——黑黄、白马头、淡青、黄麻头、淡黄

        静谧的冬夜,冰冷的月光斜斜地照了进来。

   从沉思中醒来,书桌上的茶早已没了一丝热气,草稿纸上依然只有2021年五虎上将”几个字。

   过去已成回忆,现在已成过去,未来已成现在,人和虫一样在重复中延续,在延续中重复。一年,十年,二十年,一辈子……
        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茶依旧,但味已不是热茶那个味了。唉,将就吧。

        今年十一会虫,虫友济济,二十多人近二百条虫,斗地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人人心满意足,直呼过瘾。

        所斗之虫五花八门,有言明夸张得像妖怪一样的白虫,有自己培养的虫,有自己捉的土虫,及自己捉的河南、河北虫,更有看看似乎平色平相,没有什么腔调,但牙大,牌架大,外骨骼坚硬的网购虫,但主流还是秋虫。

        年龄结构的不同,对虫文化理解的不同,导致了玩虫形式的不同,作为一种娱乐,作为一种消费,只要有益于身心,有利于健康,其他一切都没有必要去过分地去纠结,开心就好。

        比如有的虫友喜欢捉虫,很享受捉虫的过程,在后半夜以及天亮前能从各种棺材板、油葫芦、大财吉、小财吉的嘈杂叫声中,正确无误地听出好虫的叫声,对那些叫出千里传音高频的虫,那些频率虽低但功率强大、声震耳膜的虫,那些间隔鸣叫并叫出奇数的懒叫的虫,那些能叫出C调的虫,那些合翅会发声的虫,以及那些叫出金属音质的和能叫出不同频率的催叫的虫。用左右或三步定位法将这些好虫捕获,装入仅带的几个竹筒中,家中一棚虫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是报名报品的将军,每次出斗总是赢多输少。

        有的虫友喜欢养虫,每到虫季,人睡地上,虫住床上,他们认为虫是不能直接放在地板上或水门汀上的,人跑进跑出,地上震动很大,虫需要静养,虫必须养在床上、桌上或橱柜中缓冲隔震,每天落雌、换食、洗澡、擦盆,晚上要做到整棚虫一点声音也没有,自己才地上一躺睡觉,真是比伺候爹妈还要地道。条条虫养得腰肥体壮,动则虎步蛇形,静则形如雕塑,神采奕奕,到寒露降边收身打包,生毛辣口,口口有声,专打场中老将,永远上风多一只。

   有的朋友钟情收虫,虫季一到,忙得一天世界,天天不是市场就是旅馆,更有干脆请假不上班,去虫产地一住就是一个月,收虫是韩信点将——多多益善,住在农户家,一天吃二顿,生活苦不堪言,但心甘情愿,回家一大堆虫,又要精心服侍,整个虫季体力严重透支,却乐在其中。

        有的朋友喜欢斗虫,从虫季一开始,就不断买、不断斗,因为他相信好虫就是斗出来的,因此直到国庆以后还在买虫,买好就斗,乐此不疲。

        更有一些虫友根本不懂虫的基本常识却喜欢搞科研活动,比如涂涂各种药水,吃吃各种食物,甚至在虫的牙上装钩子等以寻觅上风多一只的秘诀。也玩的不亦乐乎,年年伸长着脖子,绞尽脑汁,虽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偷偷地等待着奇迹的来临。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也成为收虫的一种方式,今年有好几位十一来会斗的虫友,因疫情不能去产地,便通过互联网采购不同产地的虫。这些虫鱼龙混杂,有相当部分虫是人工干预虫,要色没有色,要品没有品,断须缺尾,一付呆头呆脑的腔调,毫无灵气可言,但就是牙大、形大、骨硬,落栅就死咬死斗,一、二场一斗,份量大跌,不再出场,报废等死,但也玩的挺高兴的。

       今年由于师弟白牙重青要去参加中蟋网组织的比赛,但作为国企领导在疫情期间不得出沪。作为师兄,我义不容辞帮师弟寻觅一些将军以壮大出征实力,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现在虫产地市场已经很成熟了,要捡漏是非常困难的。要提高虫的品质,只能把收虫标准从10元提高到1001条虫,为了筹措这买虫费用,只能天天中午在食堂以免费汤下饭,结果钱是省下来了,但人饿得经常眼冒金星、腿发软,直到现在一看到汤肚子就发胀,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我今年的一棚虫虽虫略小,但都基本在处暑出土、离土,都是草肚皮,盆长性极好,经精心饲养,条条精气神十足,结构色清清楚楚,双须双尾,落栅拗造型,动步虎步蛇形,威势镇人,气度不凡。遇虫铺身张牙,奋勇向前,吃夹还夹,精忠报国,不管输赢,条条打足。

       来的虫友都是身经百战,见多识广的江湖高人,所带之虫都是家中大将,特别是我的学弟小周,据师弟讲,他的虫都是杀人吃人的,在中蟋网杯中力挽狂澜,打得别人看不懂,估计他平时是喂的人肉,喝的人血。但想想为了虫天天割自己的肉去喂虫,这太痛苦了,如果是去杀人取肉喂虫,那也太不值了,唉,天生愚钝,搞不清楚还是以后方便的时候去悄悄问一下师弟,师弟聪慧过人,一定知晓个中道理。

       会斗开始,我得东道主之宜,出虫22条,份量集中在30点至35点左右,20多点的虫很少,40点左右的虫也较少。

       还是老样子,虫友们还是希望和我斗虫,可能大家还是认为我的虫比较靠谱,能验证他们自己所收之虫的品质,有利于识虫水平的提高。

       我师傅一直教导我:出去斗虫,总有上风下风,如果侬虫吃上风了,那么就提虫回家,因为侬自己的虫养了一个多月,已经完全知道自己的虫的级别,侬吃上风,说明别人的虫级别比侬低,没有什么好研究了。如果侬的虫吃下风了,那么侬就要好好研究一下别人的虫为什么赢侬,赢品种还是赢八格,久而久之,好虫的形象就会在侬脑子里形成,侬的赢面就会多一只。

       今年这一场虫,凡是赢我比较好的虫的,以及别人会斗时铺身、打口比较出众的虫我都一一仔细地研究学习一下,并和虫主沟通讨论几句,以确认该虫吃上风的优点,以利提高感性认识。

       小鬼跌金刚——小林今年的一条好虫,使我回忆起大约十年前在李哥家的一场虫,小林在斗了几条虫后,捧出一条虫言明要和我的虫斗,我看了一下虫,是只玩大场子的东西,小林出了点价在旅馆里收的,我知道小林的个性,也是一条恶虫,没有什么需要多解释的,只有一条路走,斗个明白。无奈人想争气,虫不争气,自己一棚虫竟没有一条虫可以达到级别,硬着头皮出了一条正色紫虫,还大了小林的虫2点,一场盘肠大战,惊心动魄,小林的青虫上风。事后知道这虫已在场子里走了几路,绝对的清口虫,为了大家切磋,特地从场子里撤出来,让虫友们大饱一下眼福。

       看着小林的虫,我和小林不免一番感叹,虫是今非昔比了,凑合着玩吧,真正欢喜虫的人在一起聊聊虫也是幸福的。

       二月春风刀小顾,作为一位技术专家,对虫同样很有研究。由于每年的投入较大,所以年年有好虫,每次和他会斗,我都特别小心,对他的虫需要多看二眼,但对于他喜欢的正色路报名报品的虫,往往是无法应对,只能看着自己虫被斗得一点腔调也没有的同时,安慰自己二句:不是技不如人,而是虫不如人。

       今年的这场虫斗的稍许有点胸闷,胸闷的原因是师傅教我的以及我花了大量的时间研究验证的、而且是非常有用的会虫时对对方虫的评估的方法似乎不灵了,虫变得看不懂了。

       我从大学毕业留校当教师后,因平时住校,所以有大量的时间,便结束了瞎玩,开始系统地研究虫的理论,再组织了一个几十人的团队,专人养虫,专人斗虫,每年在固定的场子斗几场级别比较高的虫。我斗虫有三个原则,第一可以输大小,不可以输品级。第二,必须叠二条以上,避免叠上阿哥的偶然。第三,不认识的人不叠虫。所以胜率还是很高的,自己的感觉同样也是很受用的,现在一切将成为过去。

       在很残酷但又很现实的事实面前,似乎只有二条路可走:一,重新认识研究白虫,寻找更厉害的人工干预虫。二,增加玩秋虫的成本以期求得秋白虫的平衡。

       其实问题还是很简单的:首先确认一下你玩虫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为了赌,那么虫只有更好而没有最好的基本道理终将让赌虫的朋友穿着一条仅剩的短裤衩在寒风里瑟瑟发抖,另外,十赌九诈,剩下一个是把赌博当娱乐的戆大。

       如果我们把玩虫当作一种消费、喜欢、情结、修身养性,那么,市场是那么的大,品种是那样的多,什么白虫、基地虫、高仿秋虫、野生虫等等,你喜欢什么就去买什么,资金面好一些的可以选择范围大一些,消费能力差一点的,同样可以玩的高兴,三五志同道合的虫友,每年忙一忙,聚一聚,可以妖怪斗妖怪,越妖越怪越凶越好。野生虫斗野生虫,当然如果野生虫里出了一条孙悟空,那么只要愿意你就可以去和妖怪中的白骨精斗,白骨精斗野生虫中的沙僧、猪八戒,一口酥,但碰到野生虫中的孙悟空,就发不出口了,孙悟空一张嘴,一口三昧真火发过去,白骨精立即停须,色暗。

       关键还是在观念和思路上的转变。

       我喜欢去产地收野生虫,清晨清新的空气裹着丝丝的凉意,淡淡的雾轻轻地罩在一望无垠的玉米地里,蟋蟀、棺材板、油葫芦等鸣叫声就如一部令人心醉的大合唱,散步在田埂路上,犹如神仙般的意境。这是绝大多数人根本不能享受到的。每天上午选虫,下午休息,遍尝当地美食,这几十年一贯制,无论工作多忙,从不间断。

       同样,我也还是喜欢养野生虫,喜欢大自然千百年来赋予野生虫的精气神和万般变化。养虫可以修身养性,悟虫可以启迪一种幽深静远的智慧,虫理是一种灵性的自然回归,虫道是一种超乎世间的境界,玩虫不仅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更需要一颗宁静的心,需要全身心去觉知虫理的深奥,微妙的、每时每刻都在的变化,以及去探究总结内在的自然规律。这时,你便会不知不觉地走向内在,走向“无”的境界,这对于紧张、动荡、烦躁、疲惫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积极的精神治疗——平衡你的心态,补充你的能量。这是人工干预虫远不可比拟和做到的,因为这野生虫是环境和时间沉淀的结晶。

       古人云: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天上如果没有了日月星,便一片黑暗;地上如果没有了水火风,就没有了生命,人一旦没有了精气神,肯定体弱多病。因此精气神就是体现了整个人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过程和状态,也就是健康的体现。同样,虫的精气神则表现在虫的结构色,虫的形态、步态、叫声、灵敏度、触觉等一系列的动态范畴的状态,这种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状态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而也正由于虫的因变量太多而不可定量分析的特殊性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想和乐此不疲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伯乐长期刻苦的潜心钻研相马技术,练就了一身高超的相马技术,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他按用途将马予以归类,即:种马(繁殖用),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等六类,并将这些心得体会和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撰写了一本《相马经》。

       正是伯乐具备了一般人不具有的相千里马的条件,所以同是一匹马,驾车人认为这匹马瘦骨如柴,气喘吁吁,连一车盐也拉不动,同时吃的太多,根本没用。但伯乐从马的炯炯眼神,声音洪亮的引颈长嘶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以及马蹄踏地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的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这就是驾车人和相马人的差异。

       相虫如相马,大部分玩虫爱好者相虫相八格(静态),有专研者相虫相神态(动态)。在目前的情况下,相八格者,肉虫多一只,相神态者,斗虫多一只。

       从现代科学分析,大家都知道,大部分俱备长须、长尾和长跗的虫,内压高、发口狠,这是由于遗传和食物链环境形成的,在蜕变过程因内压强大而将几丁质输送达到最大值的物理表现,这属于八格静态。另外,从动态方面分析,一条虫从若虫到成虫的整个过程中,因生存环境的关系,互相竞斗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要做到全须全尾、毫发无损,这虫必须具备灵敏度高和强悍这二个条件,从若虫到成虫,均一击定胜败,根本就轮不到敌虫把它咬得断须断尾。所以动步扫须,打草夹尾是衡量虫能否发口的动态,这就是神的具体表现。

       我以为,作为一个蟋蟀爱好者,玩虫的目的不是你曾经斗败过多少蟋蟀,而是在于你对虫理虫道了解了多少,虫是给你带来了幸福,还是给你带来了灾难。

       今年比较可惜的是,师弟在中蟋网杯止步于十六强,前些日子字号里几个大营的主管已经向有关部门提出弹劾请求,据说近日师弟因举将不当已接到喝咖啡的通知,摊上大事了。

       我看了二场字号比赛录像,平心而论,参赛队的水平还是很高的,要走到最后,综合性难度是非常大。例如:比赛的日期是早就确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你准备参赛的虫却是随机的,包括出斗期虫出斗厘码,要在整个档期都能出最好的虫,那根本就是不可能。所以说师弟是尽了最大努力了。然,唯一不足之处,也是导致没有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是:当字号里一棚斗早秋的大棚虫因意外情况全部报废后,师弟有点慌神,忘了早秋斗老,中秋斗品,晚秋斗嫩的举将总则,以及虫在盆中能否像一匹马一样六爪撑起来站着,行走时能否踏出步子,张牙时两根饭须能否高高扬起,虫的收身打包是否已经完成,份量稳定,脂肪带是否泛黄,腹板是否起蜡光,铃门色是否变深等举将出斗细则,一味地推品级虫出斗,结果虽然众将士拼尽全力,但终究因发口不到底,受口顶不住而惜败,兵家之争,谋略为重。

       今年五虎将质量还是比较高的,特点是正色虫多一只,高厚虫多一只,另外有几只虫表现不错,也蛮有特点的,但被虫友要去,因此没有留下照片资料。

       一、乌青,36点。降后开口,二上,无对,养老。
       二、老白青,31点。降边开口,一上,养老。
       三、黄麻头,35点。寒露开口,三上,养老。
       四、淡青白牙,41点。秋分开口(斗蟋蟀杯下风,养到降边,复出,二上)。
       五、淡黄,38点。十月一日开口,二上,无对,养老。

       玩虫到目前为止,最贵的虫——紫黄。虽说来我家会虫的都是久经栅场的大凶头见多识广,但紫黄对所有玩虫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因此十月一日会虫时,虫友们都要求欣赏一下这虫,这时虫已收身打包,从42点到36点,神定气闲地站在盆中,一打草铺身,一付亮红牙。起翅很高,叫声略带沙哑,血红头,紫肉,血关节,苍黄六爪,煞是漂亮。

       是紫黄吗?众凶头都一脸茫然,不得要领。

       毕竟大家都没有见过紫黄,只听说五色披身,凶狠无比,算纯种还是间色?为什么会凶?都讲不清楚。

       我在年轻时曾经会过一条紫黄,脑盖和顶门同色,均为暗红血色,微蓝项,赤金翅,紫肉,黄蜡腿,亮红牙,紫叫声,一照眼便觉不是漂亮,而是凶神恶煞,特别是二只精光四射的外突黑眼睛看得令人不寒而栗,赤金翅罩盖着一身紫肉,显示出一种怪异的不协调,而被头砂折射的暗血红头色掩盖了整条虫的艳色,使其变得厚重内敛,这虫出土于北新泾,一嘴一个,走了十几路,最后止步于同济大学出土的玻璃翅,一条色走极致的青虫。该虫整个头部发出幽幽的黑珍珠似的柔光,以及长着极罕见像大白兔奶糖内包装糯米纸般的翅色,加上白牙、白肉,白六爪起蜡光,正是这极细的头砂和翅砂所折射产生的柔光,显示出该虫深厚的内力,犹如太极大师气度不凡,但深藏不露。

       该二虫的会斗让我真正感觉到紫黄真正的厉害和正色虫良好的受口性。

       至于今年的这条虫,虽然也身披五色,但致命伤在于虫色太艳、太浮,少砂缺毛,外骨骼硬度不够,一条好虫的二大要素:种好,骨硬,缺一不行。六门虫中,虽色素色不同,但判断外骨骼硬度的主要参数结构色的标准永远都是一样的,因为色素色是遗传的,静态的,而结构色是动态的,是在不断变化的。

       我的体会:判断虫外骨骼硬度的结构色远重要于区分虫种的色素色,因此在评估一条虫是否能斗,主要还是多考虑虫的外骨骼的硬度,而不是虫的品种。

       其实,世上哪有什么虫王,即使你能看懂所有虫理,不也一样越不过沧海,参不透人心吗?

       最后还是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全家幸福。

蟋蟀情
20211218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虫友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2#
发表于 2022-6-29 12:38:3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拜读了。。{:3_292:}
3#
发表于 2022-6-29 13:57: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红袍 于 2022-6-29 22:21 编辑

感谢分享佳作!
4#
发表于 2022-6-29 14:09:44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2-6-29 14:14:19 | 只看该作者
紫煌破口了吗
6#
发表于 2022-6-29 14:18:22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2-6-29 16:14:42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2-6-30 09:17:38 | 只看该作者
精彩好文,如饮美酒
9#
发表于 2022-6-30 11:27:3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文章写的不错,蛐蛐更加漂亮
10#
发表于 2022-6-30 13:35:06 | 只看该作者
欣赏老师的文章,比玩虫更有意境
11#
发表于 2022-6-30 13:59:43 | 只看该作者
紫黄······呵呵·····玩呗
12#
发表于 2022-6-30 16:19:31 |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行云流水,拜读了,喜欢,喜欢
13#
发表于 2022-6-30 17:54:4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红黄,被你说成紫黄,欺负俺不识虫呀
14#
发表于 2022-6-30 20:22:48 |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2-7-1 08:59:24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2-7-1 09:16:22 | 只看该作者
{:3_292:}
17#
发表于 2022-7-1 10:07:03 | 只看该作者
黄麻头、淡青白牙可用
18#
发表于 2022-7-2 11:08:31 |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22-7-2 19:16:19 |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22-7-3 21:08:08 | 只看该作者
紫黄内压不足
21#
发表于 2022-7-4 11:15: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烽火云5 于 2022-7-4 11:26 编辑

最喜欢邵老师一条乌青跟黄麻头,虫形较佳!     
邵老师秋虫只能跟秋虫一起白相,数量较多的秋白混斗对抗还是白虫更胜一筹。   白虫的优势是压倒性的 .......      
22#
发表于 2022-7-11 17:16:50 | 只看该作者
邵老师文笔极好,篇篇文章精彩

QQ|关于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国虫网蟋蟀论坛 ( 苏ICP备13046818号  

GMT+8, 2025-4-20 11:37 , Processed in 0.166640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主机支持:安雄科技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